武當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圣地?!拔颐谖?,不在天地”,道教在生命科學的積極探索中產(chǎn)生出許多優(yōu)秀成果,“武當?shù)篱T五行養(yǎng)生秘功”就是其優(yōu)秀養(yǎng)生文化的成果之一。
“五行”,是中國古代世界生成論的重要哲學觀點,認為太極是陰陽二氣的結(jié)合物,由太極分化成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的結(jié)合,產(chǎn)生了有具體形象的五行萬物。古代哲人認為,“木、火、土、金、水”作為事物的五種元素,本身具有運動和變化的性質(zhì)。五行的特點就在于它互有對立面,能互相配合運行,并生出事物的種種變化。
古代醫(yī)學也引入了五行學說,并把構(gòu)成世界萬物的“木、火、土、金、水”與人體的“肝、心、脾、肺、腎”,五官的“目、舌、口、鼻、耳”,五體的“筋、脈、肉、皮、骨”等一一對應。并指出,養(yǎng)生保健,務必遵循五行規(guī)律;遵循五行規(guī)律,務必辯證有度。所以說,武當?shù)篱T五行養(yǎng)生秘功是有著深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根基,出自武當?shù)篱T修養(yǎng)煉性的養(yǎng)生功法。
劉德義老先生是這套養(yǎng)生功的唯一傳人。公元2002 年,劉老高齡81,由于他從小習練,持之以恒,長年不懈,不僅傳承下了這套優(yōu)秀的養(yǎng)生功法,也從中受益匪淺。80高齡,仍耳聰目明、筋柔骨健,精神矍鑠,其功效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劉老這套功法得于他父親的親傳。劉老的父親叫劉玉榮,河南鄧州人,從小出家入武當?shù)篱T,住廟在武當山三天門。劉玉榮中年還俗,定居湖北十堰鄖西縣。經(jīng)商小富后,成立了鄖西慈善會,修橋補路、濟貧賑困、積德放生,頗有口碑,是武當?shù)澜烫岢叭傻?,先全人道”的積極實踐者。由此可見,這套五行養(yǎng)生秘功既得之于武當?shù)篱T,而且一招一式、功理功法都是原模原樣的繼承,十分珍貴。
本套功法挖掘整理的現(xiàn)有按摩、站、盤坐、盤臥、直臥五大式,處處依循人體衛(wèi)生原理,“以丹田運化修煉為核心,以經(jīng)絡氣血津液暢通為先導,以提高性腺系統(tǒng)功能為重點”,有著增強人的生命力,祛病益壽獨特功效。
承蒙武當山道教協(xié)會鼎力支持,承蒙劉老先生對中國武當網(wǎng)的信任和厚愛,將全套功法全盤推出,并親自演示。相信武當?shù)篱T五行養(yǎng)生秘功推廣于社會,有益于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弘揚,有益于全民健身,有益于人類健康。
按摩功
概述:
按摩,又稱推拿,就是用手在人體皮膚、穴位上施行各種手法,達到保健治病的目的。按摩的主要作用是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和氣血,增強機體健康。
本式按摩功,主要是對頭部各穴位進行推拿按摩,易學易用,不受時間、地點、氣候條件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實行。
本式前三式是按摩開始的準備動作,旨在調(diào)息調(diào)氣,放松身心;后兩式是按摩結(jié)束后的收功式。習練時可做,亦可以不做。
關于功理,由于涉及深奧養(yǎng)生理論,在此不做討論。習練者可購買有關道家養(yǎng)生書籍,自學自悟,或請明師指點。
第一式無極雙盤坐
雙盤靜坐,舌抵上腭,調(diào)整呼吸。要求含胸拔背,身形端正。
提請注意的是,關于坐姿可以隨意,不必拘于形式。
第二式 周身轉(zhuǎn)太極
這一式分為三個小式,首先,手掌自然平伸,以太極云手帶動腰部扭轉(zhuǎn),動作幅度可大可小,眼隨手走。
第二小式是手臂前伸,手掌平立,同時同方向在胸前做圓周運動。分為正轉(zhuǎn)和兩轉(zhuǎn),要求眼隨手走。
第三小式是兩手同時做反向的圓周運動,也分為正轉(zhuǎn)和反轉(zhuǎn)。
第三式 兩儀托天掌
雙臂緊貼腰、胸,向上抬起,至頭頂上方。五指隨意叉開,旋轉(zhuǎn)手腕,可外旋、內(nèi)旋,要求手腕旋轉(zhuǎn)幅度要大,輕柔、自然。
第四式按摩上丹田(面)
雙手掌對搓,至發(fā)熱后,放于臉上。以中指帶動,從鼻兩側(cè)向上擦拭,至頭額兩側(cè)時左右分開,再沿兩頰而下,反復搓擦,用力要輕柔。
按摩面部,在古代養(yǎng)生術(shù)中稱為“浴面”,又稱“駐顏術(shù)”,有美容駐顏的功效。
第五式按摩上丹田(發(fā))
手指叉開,做梳子的形狀,由額前至后腦,反復做梳頭動作。
要求梳發(fā)時,用手指肚,不可用指尖,手法要輕,用力要揉,做到以頭皮微微發(fā)熱為好。
中醫(y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堅持頭部按摩,可促進大腦血液循環(huán),清腦明目。
第六式按摩上丹田(印堂)
雙掌平伸,按在額頭印堂部位,頭左右旋轉(zhuǎn),同時雙手與頭旋轉(zhuǎn)的反方向摩搓。
古人認為,印堂是反映一個人精氣神狀況的重要標志,經(jīng)常揉搓印堂,可健腦提神,使人面部紅潤,神清氣爽。
第七式按摩上丹田(眼)
雙手握空拳,食指呈勾形,按揉眼部穴位,主要是睛明,攢竹,球后三個穴位??裳匮劭?,或眼眶內(nèi)緣輕輕旋轉(zhuǎn)。
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目,是五臟六腑之精,神氣所在。通過眼部按摩可達到明目,醒腦、提神的作用。
第八式按摩上丹田(太陽穴)
平伸手掌,以掌根貼于太陽穴處,可稍用力,使之有微痛之感,然后,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按摩。
太陽穴是人頭部重要穴位,按摩太陽穴,可以解除疲勞、振奮精神,也有止痛醒腦的功效。
第九式按摩上丹田(鼻)
鼻部按摩,主要是按摩兩側(cè)鼻翼。方法是雙手姆指和食指對捏,向上摩按時用姆指的凸起部分,向下摩按時用食指指肚。
鼻部按摩,主要是通過疏通經(jīng)絡以通暢鼻道。古人認為,只有鼻道通,才能進一步達到“七竅通”,而“七竅通”,是人體健康的重要標志。
第十式按摩上丹田(耳)
耳部按摩分為三種方法
第一是揪耳,可向上揪、向下揪或平揪。
第二是通耳,方法是兩手食指或中指插入耳孔,旋轉(zhuǎn)幾下后,突然拔出。
第三式,鳴天鼓。用兩手掌心緊按耳孔,食指和中指輕輕彈叩后腦。
我國古代醫(yī)學認為,耳是腎之外竅,而腎是“先天之本”,經(jīng)常按摩耳朵,能夠刺激全身穴位,促進整個機體的強健。
第十一式 捶打通經(jīng)絡
起身,雙手拍打全身。
這一式非常隨意,但重點是拍打下身,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通暢氣絡經(jīng)脈。
第十二式 震腳身松柔
后腳跟抬起,靠慣性落下,通過震動以帶動全身抖動。
要求全身放松,隨身體震動的節(jié)奏叩齒,時間長短自行掌握。隨后,靜立片刻,調(diào)整呼吸,即可收功。
雙 盤 臥 功
概述:
武當?shù)篱T五行養(yǎng)生秘功中的雙盤坐功,在演練中有個總體要求,在此一并指出。一是全套動作宜緩宜慢,不可太急促;二是每一式在演練時,要調(diào)整呼吸,使之合拍合律;三是每一式動作演練的次數(shù)自行掌握,以適度為好。
雙盤坐,又稱大盤坐,是一種雙腿交疊的坐法,也是公認的最高級的盤坐法之一。但雙盤需專門習練。本式功法中,如有可能,則用雙盤,亦可隨意而坐,不必拘泥形式,順其自然為好。
關于功理,由于涉及深奧養(yǎng)生理論,在此不做討論。習練者可購買有關道家養(yǎng)生書籍,自學自悟,或請明師指點。
第一式 雙盤靜坐氣息勻。
雙盤正坐,手抱道印,放于丹田處;舌抵上腭,調(diào)整呼吸至深沉勻長。目視遠方,而后目光漸漸收回,停落于鼻尖的前方,雙目微閉。
要求身形端正,排除雜念,通過這一式,做到心境平和,氣息順暢。
第二式 希夷老祖福臥睡
雙盤仰臥,而后手抱道印,放于丹田。要求全身放松,呼吸自然。臥睡時間隨意,可長可短。
希夷,即我國歷史上著名道家學者、養(yǎng)生實踐家陳摶老祖。他在武當山修煉20多年,練就了著名的“五龍睡功”。現(xiàn)在武當山還留存許多他的遺跡。宋代初年,當朝皇帝封陳摶為“希夷先生”。
第三式 希夷老祖右睡勢
下肢維持雙盤不變,輾轉(zhuǎn)右側(cè),成側(cè)睡姿的姿態(tài)。頭枕手,即耳朵枕于掌心處,另一手按在膝蓋上。臥睡時間隨意,可長可短。
要求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第四式 希夷老祖左睡勢
這一式的功法要求和姿勢與右睡姿勢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第五式 虎臥山林蓄機勢
下肢維持雙盤不變,輾轉(zhuǎn)成趴臥睡姿。頭部抬起,亦可用手輕輕撐地,助其一力使頭部抬起。
趴臥時須調(diào)整呼吸,使之順暢。睡姿時間隨意,可長可短
第六式 二仙傳送陰陽合
雙盤坐起,調(diào)整好呼吸后,上身前傾,雙手撐地;而后身體前趴,雙手支撐,不使之著地;起身,再前趴。重復幾次即可。
要求做這一式時,要調(diào)整呼吸,起身時吸氣,趴臥時呼氣。
第七式 臥鶴亮翅輕鼓翼
這一式中分兩小式。先是雙盤趴臥,頭抬起,雙臂側(cè)伸,展臂。停留一會后,可用手背按摩腰部。
第二小式是雙盤坐起。展雙臂,抖腕。展臂抖腕的動作比較隨意,亦是放松的過程,為下一式做準備。
第八式 壽龜入穴穿山走
下肢保持雙盤不變,身體前傾,用雙手、雙膝撐地,而后以手為支點,身軀起伏、進退做圓周運動。
提請注意的是,手撐地做動作時,分別變換為單指、雙指、三指、四指、五指、掌和拳。
要求調(diào)整呼吸,身體前傾時吸氣,后縮時呼氣。
第九式 熊立獨巖雙膝行
接上式,雙膝撐地,身體直立。靠雙膝行走。這一式不容易掌握平衡,需慢慢習練。
第十式 童子嘻戲雙攀足
坐起,下盤而坐。手握住足根,雙腿朝天蹬舉;蹬起后,停留一會,放下??蛇B續(xù)做幾次?! ∫?,控制好平衡,頭正胸直,雙臂伸直。
第十一式 下盤拍打震全身
站起,身體直立,用雙手拍打全身,重點是拍打下身,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氣絡通暢。
第十二式 站勢收功氣歸丹
這是武當?shù)篱T五行養(yǎng)生秘功——雙盤臥功的收勢功法。雙腿并立,雙手抱氣,攏氣,而后手抱道印,歸于丹田,靜立片刻,調(diào)整呼吸至深勻細長,即可收功。
雙 盤 坐 功
概述:
武當?shù)篱T五行養(yǎng)生秘功中的雙盤坐功,在演練中有個總體要求,在此一并指出。一是全套動作宜緩宜慢,不可太急促;二是每一式在演練時,要調(diào)整呼吸,使之合拍合律;三是每一式動作演練的次數(shù)自行掌握,以適度為好。
雙盤坐,又稱大盤坐,是一種雙腿交疊的坐法,也是公認的最高級的盤坐法之一。但雙盤需專門習練。本式功法中,如有可能,則用雙盤,亦可隨意而坐,不必拘泥形式,順其自然為好。
關于功理,由于涉及深奧養(yǎng)生理論,在此不做討論。習練者可購買有關道家養(yǎng)生書籍,自學自悟,或請明師指點。
第一式:雙盤靜坐胎息輕。
雙盤正坐,手抱道印,放于丹田處。舌抵上腭,調(diào)整呼吸。目視遠方,而后目光漸漸收回,雙目微閉,視線停在鼻尖前,即所謂的“眼觀鼻,鼻觀心,心守神”。
要求身形端正,排除雜念。通過這一式,做到心境平和,氣息順暢。
第二式:天眼內(nèi)觀暗運行
身形姿勢和上式相同。眼微閉,眼睛在眼眶中緩慢轉(zhuǎn)動,可上下,左右旋轉(zhuǎn)。做時需注意轉(zhuǎn)睛動作宜緩慢,不可太急。
這一式,在古代養(yǎng)生中稱為“鴟視功”,經(jīng)常習練可去內(nèi)障外翳。
第三式:遙看天地轉(zhuǎn)目頸
身形姿勢和上式相同。眼睜開,頭頸按順時針及反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同時目光隨頭的轉(zhuǎn)動方向遠視;正方向和反方向各轉(zhuǎn)三圈后,改為左右及右左方向轉(zhuǎn)動,目光同樣隨頭的轉(zhuǎn)動方向遠視。
要求做這一式時,頭部轉(zhuǎn)動一定要慢,以免頭暈,同時也要求眼睛盡量朝遠處望。
第四式:按摩丹田氣運身
雙手疊壓,按于丹田,而后旋轉(zhuǎn)按摩,可左旋,而后右旋。之后雙手分開,分別按摩腰部、腹腹。
做這一式,按摩次數(shù)不限,以自我感覺舒適為度。收式時,可雙手攏氣,而后歸丹。
第五式:大鵬壓(素)摩胸乳
雙手為掌,分別按于胸和腹,而后旋轉(zhuǎn)按摩,按摩時可正轉(zhuǎn)、反轉(zhuǎn),也可以用搓揉的方式進行。做這一式,按摩次數(shù)不限,自行掌握。
第六式:搓掌拔指拿肩臂
搓掌,揉腕;使掌心發(fā)熱后,對手臂進行推拿,交替進行。拿,即是個抓捏的過程,雙手同時對其肩、臂進行捏拿。
最后,依次拔手指,左手拔右指,而后右手拔左指。
做這一式時,按摩、拔指的次數(shù)不限,可自己掌握。
第七式:前推后抓左右展
雙臂輕輕抬起,緩緩向前推展,手臂縮回時,手掌回抓,變?yōu)榭杖?div style="height:15px;">
做幾次后,雙手在胸前分掌,改為側(cè)推。
做這一式,手臂推展時,是一個由臂推肘,由肘推腕,由腕推掌的運行過程,如后浪推前浪。要求動作輕柔,同時調(diào)整呼吸。
第八式:太極陰陽旋轉(zhuǎn)手
雙臂抬于胸前,手腕自然下垂,由小臂帶動手腕,在雙臂之間旋轉(zhuǎn),分為正旋和反旋。
而后可雙臂于胸前分離,做太極云手,做云手時手腕輕輕抖動。
第九式:大雁飛翔高萬里
抬臂,抖腕。這一式模仿大雁振翅飛翔的動作。
做這一式時,雙臂可側(cè)展,也可在胸前再轉(zhuǎn)于身側(cè),比較隨意。
要求抖腕時自然放松,呼吸也同樣舒緩放松。
第十式:陰陽乾坤八字掌
雙手的姆指、食指呈八字型,另三指則握成空拳,而后雙臂以云手形式,在胸前做穿插或圓弧運動。同時帶動腰部扭轉(zhuǎn)。
做這一式時,要求腰部扭轉(zhuǎn)到位,眼隨手走。
第十一式:推拉四勢用力輕
這一式中共有四小式:即雙臂前推后拉;側(cè)展臂前推后拉;雙臂上推下拉;雙臂后推前拉。
做這一式時,要求目視遠方,調(diào)整呼吸,一次推拉,一次呼吸。
推拉時用內(nèi)力,外柔內(nèi)剛。
第十二式:手指相對轉(zhuǎn)乾坤
先是五指相攏,十指相對,靠腕帶動,對應旋轉(zhuǎn);
而后,雙手手指之間相互對應,旋轉(zhuǎn)。
做這一式時,相互旋轉(zhuǎn)的速度可快可慢,時間長短自行掌握。
第十三式:兩手抱膝蓮花手
這一式中分兩小式。先是雙手抓膝,雙膝抬起,平衡而坐;要求控制好平衡,頭正胸直,雙臂伸直。
而后,身姿復回原位,十指展開,掌根相對,手如捧一柔軟易碎之物,輕輕旋轉(zhuǎn),至呼吸順暢均勻,即可收式。
第十四式:單攀足腿朝天蹬
手握足根,腿朝上蹬舉,停頓一會兒,換腿再做。
腿朝天蹬舉停頓時,可用另一手按摩腿部。
第十五式:按摩拍打慢收功
這是武當?shù)篱T五形養(yǎng)生秘功——盤坐功的收式功法。起身,雙手拍打按摩全身。因此功以坐為主,起身拍打時重點拍打下身,促進血液循環(huán),氣絡暢通。而后,靜立片刻,調(diào)整呼吸至深勻細長,即可收功。
站功
概 述:
武當五行養(yǎng)生秘功的站功,在演練中有個總體要求,在此一并指出。一是全套動作宜緩宜慢,不可太急促;二是每一式在演練時,要調(diào)整呼吸,使之合拍合律;三是沒有特殊要求時,均需自覺做到提肛縮腎,腳趾抓地;四是每式以三、六、九為習練的次數(shù)要求,可做三遍,也可做六遍或者九遍。
關于功理,由于涉及深奧養(yǎng)生理論,在此不做討論。習練者可購買有關書籍,自學自悟,或請明師指點。
第一式 金柱磬立意守丹
身體直立猶如不倒之金柱,含胸拔背,自然放松。手抱道印,就是雙手握成太極圖形狀,放于丹田處。目視遠方,片刻后,將目光慢慢收回至鼻尖前,通過這個過程,以達到心清意靜、旁若無人之境界。
做這一式時,要求腳趾用力抓地,舌頂上腭,呼吸調(diào)整至深細而勻長。感覺身心都靜下來后,可雙手合十于胸前,以做到定位、定目、定心。
第二式:鳳凰點頭運目頸
本式主要通過脖頸和眼睛的運動鍛煉脖頸和眼神,使脖頸靈活,眼睛有神。式中脖頸和眼神共有六種運動形式,即前旋轉(zhuǎn)、后旋轉(zhuǎn)、左右旋、右左旋、左擺、右擺。
要求根據(jù)動作的快慢調(diào)整呼吸,使之合拍,根據(jù)脖頸的旋轉(zhuǎn),身體略有起狀,再根據(jù)身體起狀,腳趾有節(jié)奏地抓地。同時雙手配合并和脖頸運動形式及方向一致。
第三式 聞雞起舞遵道行
本式中有三小式。
先是雙手手心朝上,上抬至胸前,與肩平,而后翻掌下按,手指要依次向掌心握緊,同時腿交替屈彎隨雙手同向同節(jié)奏運動;
二是雙手向雙側(cè)平展,抬至與肩平,而后下按,頭要隨著手臂的運動有節(jié)奏的轉(zhuǎn)動,同時腿交替屈彎隨雙手同向同節(jié)奏運動;
第三小式是雙手捧舉至胸前,變十字手后,雙手下按,同時向側(cè)前方跨步,另一腿隨之跟上,屈膝上抬。
要求,三小式做下來連貫順暢,有節(jié)奏感。
第四式 鼎天立地拔總筋
雙腳并立,雙手手指相互交叉,上抬,抬至眼前時翻掌盡力向上托舉,而后屈身下按,
要求做此式時,調(diào)整呼吸,一般是雙手上托時吸氣,下按時呼氣。同時要求眼隨手走,腳趾抓地。
本式上托下按需連貫進行。分前、左、右三個小式,其中各小式的轉(zhuǎn)換要自然流暢。結(jié)束時,最好擺動一會身軀,以放松筋骨。
這一式在練習時需循序漸進,動作要緩慢,不可過急。血壓較高的可不做此式。
第五式 鵝形搖擺柔肩臂
做此式時,要求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尤其手臂的甩動,完全靠肩部帶動,大臂小臂、腕手等隨慣性而動,不須用力。手掌可拍打肩、臂等部位。
本式隨手臂動作的不同,分為前后甩、左右甩、雙手甩三小式,雙手甩時,盡量隨身體起伏的節(jié)奏用腳跟震地。均配合以下肢運動。
第六式 推拉四勢通天掌
這一式中,四勢指的是前、左右、上和下;推、拉指的是肩臂和手的動作。雙掌前推時,要外柔內(nèi)剛,猶前有重物,用力推開;變?nèi)罄瓡r,也要用足內(nèi)力,有手抓千斤之感。
做這一式,先是側(cè)邁步,雙腳與肩同寬;雙手提至胸前后,前推、后拉;左右和上下動作與前推后拉除方向以外,其他都是相同的。
第七式 白鶴亮翅周天游
身體屈膝下蹲,緩緩站起,站起時帶動雙臂隨之側(cè)伸,并模仿大鳥展翅飛翔之狀。做這一式時要求自然放松,以身體的屈伸帶動臂膀,以臂膀帶動小臂和手腕,形成一種律動之感。單腿落下時要用腳跟輕輕震地。
做單展翅動作時,要求眼隨手走,整個身體要有挺拔向上之感。
第八式 餓虎撲食山林震
側(cè)跨步,雙腳站立與肩同寬;雙臂前伸,伸的過程中手變?yōu)榛⑿巫?,而后用力抓回,重復做兩次。第三次時,變?yōu)殡p臂側(cè)伸與肩同高,側(cè)伸時,變虎形爪及抓回的過程同前兩次一樣。第四次時,又變?yōu)殡p臂前伸,應該指出的是,第四次是一個短促的撲抓過程,同時將腹中氣體突然呼出。呼出時可發(fā)出聲響。
做此式時,有個身體重心從腳尖到腳跟的轉(zhuǎn)移,即雙臂前伸時,重心落在腳尖上,用力抓同時,重心落在腳跟上。
第九式 白猿獻果敬高堂
此式主要以鍛煉身體運動的協(xié)調(diào)性為主,要求動作平緩、協(xié)調(diào),身體要有起狀與屈伸,盡量穩(wěn)定而不晃動。
特別提醒注意的是,這一式中雙手有十字手交叉、分手下按和抬手上捧的連貫過程,做時要用內(nèi)力,外柔內(nèi)剛。
第十式 順風掃地左右撲
做這一式,要求動作徐緩、節(jié)奏有序,眼隨手走。特別提請注意的是,手型上還有從柳葉掌變勾手的過程。手、腳、身配合連貫順暢;身型架式上,有高、中、低的起伏變化;雙手的動作上有撩、砍、穿、撲的配合。
第十一式 仙人指路觀劍指
做這一式時,首先通過大云手過程,手型變?yōu)閯χ?,同時身體側(cè)轉(zhuǎn),曲膝下蹲,由丁步變?yōu)轳R步;而后手臂前伸至鼻尖高度,并點擊。
要求目視前方,而目光焦點落在劍指的指尖上。手前伸時用內(nèi)力,前伸快到位時,有個短促的點戳發(fā)力。
第十二式 犀牛望月探玄明
雙手在胸前如抱一虛空球體,旋轉(zhuǎn)的同時,向側(cè)前方邁步,腳掌外擺,落地;雙腳定位后,身體盡量向后扭轉(zhuǎn),同時展臂,眼望前方。
動作做到位時,身體重心落于單腿上,另一腳為虛點地,盡量不使之著力。
做這一式時,雖要求以腰為軸盡力扭轉(zhuǎn),但要舒展放松,順其自然。
注意:撐拉時呼氣要隨動作形成憋勁狀的呼氣,即鼻呼氣無風,乃深隱之呼。
第十三式 蒼龍繞柱全身轉(zhuǎn)
身體自然站立,雙腿并攏;掌心朝上,雙手上托至胸前,然后翻掌,雙手分開從腋下穿過。在穿的過程中,以手背用力按摩腰胯。而后雙手翻掌上托,重復再做。
這一式要求動作徐緩,呼吸自然,以手背按摩時盡量用力。
第十四式 海底撈月馬步蹬
側(cè)邁步,雙腿略寬于肩,彎腰撈捧;在捧起的過程中,曲膝變?yōu)轳R步。而后身體慢起,手猶如捧一重物,前伸、上舉,上舉時身體盡力后傾,但后傾以適度為止,量力而行。
做這一式,雙手的過程是先撈,再捧,后放;同時要求調(diào)整呼吸,動作徐緩,雙手用內(nèi)力,有抱千斤重物之感。
第十五式 童子探海攀足跟
側(cè)邁步,雙腿寬于肩,雙手于胸前變十字手,彎腰下探,雙手攀摩足跟。做第二遍時,雙手也可省略十字手的變化,直接下探攀摩足跟。
做此式時,要求動作徐緩,不可太急,同時調(diào)整呼吸。
血壓高的做這一式時要慎重,不可勉強,意到即可。
第十六式 陰陽雙合乾坤轉(zhuǎn)
此式要求呼吸平穩(wěn),徐緩,雙腳側(cè)邁定位后,不動,腰隨跨轉(zhuǎn),眼隨身走。
需提請注意的是,此式手的動作有個前推、下按和彎轉(zhuǎn)的過程。
第十七式 騎馬觀陣增掌力
腳側(cè)邁,雙腳寬于肩,蹲站成馬步,雙手在腰間握拳,而后依次沖拳。此式中共有前沖拳、左側(cè)沖拳、和右側(cè)沖拳三小式。
提請注意的是每次沖拳后,有個手掌伸開再抓握的過程。抓時要用力,手指依次握抓,要有律動感。
第十八式 大雁飛翔輕展翅
做此式時要求手臂動作舒展,渾身放松,雙腿交替曲膝抬起,落動時腳跟輕輕震地。雙手抬至頭頂時,兩手背或虎口輕輕碰擊。
在收式時,有個抖腕的過程,這個過程比較隨意,時間可長可短。
第十九式 撈海觀天合開臂
向側(cè)前方邁步,成弓步,同時彎腰,雙手在腳前,做捧撈狀,捧撈時手上有捧持重物的感覺。而后手保持捧撈形狀,起身展臂,后仰。
做這一式時,要求調(diào)整呼吸,使之與身體動作協(xié)調(diào)配合。
第二十式 推波促浪雙搖櫓
這一式看起來是個典型的模仿?lián)u櫓的動作,要求手和身體協(xié)調(diào)好,有韻律感。
手型上有抓握的變化,同時有抓和后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暗用力,如拉一重物。雙腿上有弓步變虛步和身體重心的變化轉(zhuǎn)換過程。
第二十一式 抱轉(zhuǎn)乾坤天地人
雙腿并攏,身體自然直立,雙手在胸前形成捧抱一圓球形狀,緩慢抬至過頭頂,而后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做圓周運動。
做這一式時要求,雙手捧抱球形狀時要十指相對,如抱重物,做圓周運動時,眼隨手走,呼吸平穩(wěn)。
第二十二式 叉腰旋轉(zhuǎn)四促蹬
雙手叉腰,雙腿分別朝前、后、左側(cè)、右側(cè)蹬踏。
做這一式時,要求叉腰的雙手要用力;蹬踏時發(fā)力在腳后跟,用力大小自行掌握。
第二十三式 仙鶴揉膝慢擠陰
這一式為三組動作組合。先是雙腿并攏,雙手按膝,左右旋轉(zhuǎn)。第二組動作是側(cè)邁步,雙腿與肩寬,雙手按膝,向內(nèi)旋轉(zhuǎn),而后向外旋轉(zhuǎn)。
最后一組動作是雙腿并攏,雙手按膝,做屈膝運動。做這一式,雙腿并攏時,兩腿要求用力向內(nèi)夾緊。
第二十四式 雄關漫步任督行
這一式主要是雙手按摩腰、腹和胸部,每一按摩過程中同時配合前邁步和后撤步,可以說是一步一按摩。要求按摩時稍稍用力,呼吸平穩(wěn)徐緩。
第二十五式 按掌平氣震全身
自然站立,手臂平緩伸展,于胸前緩緩下按,同時調(diào)整呼吸,向上伸展時吸氣,下按時呼氣。吸要吸足,呼要徹底。
連續(xù)做幾次后,掂腳尖,用后腳跟震地,并帶動全身震動。要求全身心放松,震地時節(jié)奏可快可慢。
再做一遍。
第二十六式 天元一氣歸丹田
這是武當?shù)篱T五行養(yǎng)生秘功——站功中的最后一式:手抱道印,放于丹田,靜心靜氣,待呼吸平穩(wěn),心平意靜,即可收功。
直 臥功
概 述:
武當?shù)篱T五行養(yǎng)生秘功中的直臥功,在演練中有個總體要求,在此一并指出。一是全套動作宜緩宜慢,不可太急促;二是每一式在演練時,要調(diào)整呼吸,使之合拍合律;三是每一式動作演練的次數(shù)自行掌握,以適度為好。
關于功理,由于涉及深奧養(yǎng)生理論,在此不做討論。習練者可購買有關道家養(yǎng)生書籍,自學自悟,或請明師指點。
第一式 仰臥浪動運臟腑
身體自然直臥,全身放松,兩眼微閉,舌抵上腭,自然呼吸。
由腰胯輕輕發(fā)力,帶動全身左右晃動,同時隨動作節(jié)奏叩齒。
這一式有明顯的增強血液循環(huán)的功效;要求全身放松,習練時有明顯的腑臟波動之感。
第二式 側(cè)臥搖擺養(yǎng)肝脾。
此式分為左側(cè)臥和右側(cè)臥兩小式,其動作要領相同,只是方向相反:身體側(cè)臥,呈弓形,頭枕掌心——具體是耳朵放在掌心處;全身放松,自然呼吸;靠腿的抖動帶動全身,并隨動作節(jié)奏叩齒。這一式具有疏肝利肺、養(yǎng)脾寧神的功效,習練時間可長可短,隨心而為。
第三式 趴臥波涌強腰腎。
身體趴臥,以感覺舒適為度;手臂平伸,頭部抬起,自然呼吸,靠腰跨發(fā)力使身體左右擺動。
這一式有促進腎臟及腰部的血液循環(huán)、強腰固腎的功效。在收式之前,可用手背輕輕捶打或
摩按腰部。
第四式 伸筋拔骨通經(jīng)絡。
這一式中分為三個小式,先是身體直臥,調(diào)整呼吸;雙手十指交叉,朝頭頂上方盡力拖舉,同時雙腳用力朝下蹬。
第二小式是雙腿與雙手同時上抬,手心與腳背在腹部上方輕輕碰擊。
最后一式,雙腿雙手上抬,用手抓住腳尖,堅持一會兒。
這一式有使氣血貫通、通經(jīng)活絡的功效。要求做每一小式時腿盡量伸直,要調(diào)整呼吸,不要產(chǎn)生蹩氣之感。
第五式 摩搓手足拔指梢
身體直臥,雙手雙腿略抬起,而后,手與手,腳與腳,手與臂,腳與腿等相互摩擦拍打。
這一式有通暢手臂、足腿經(jīng)絡,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功效。做起來比較自然隨意,時間可長可短。
第六式 七碰九拿活筋骨
身體直臥,雙手、雙腿略略抬起。而后手背對手背、虎口對虎口、手腕對手腕等,按部位相互輕輕碰擊;同時,雙腿亦同樣 以相對的位置相互輕輕碰擊。
這一式有通血通絡,靈活手足的功效。要求做這一式時相互碰擊輕重適度。能對應其穴位則效果更好。
第七式 臂腿摩搓交叉行
這一式中共有三種運動形式。
首先,身體直臥,雙手、雙腿抬至胸前;而后雙腿、雙手交叉擺動。
二是雙手、雙腿向外側(cè)做圓周運動。
三是雙手、雙腿向內(nèi)側(cè)做圓周運動。
這一式有靈活手臂、腰跨的功效,要求做的時候,調(diào)整呼吸,并注意動作協(xié)調(diào)性,動作幅度越大越好。
第八式 左右踢腿行步靈
這一式很像躺在床上的正步走,動作要求是全身放松,呼吸自然,腿上抬時要盡量朝上勾腳尖,且擺動幅度越大越好。
這一式有強腰固腎、促進行步靈活的功效。在收式之前,可雙手、雙腳同時反向運動一會兒。
第九式 臥勢蹬踏連環(huán)套
此式雙腿的動作猶如蹬騎自行車。其中有正蹬、反蹬、正雙蹬、反雙蹬四小式。手臂動作與腿上動作一致。要求曲膝曲臂,動作協(xié)調(diào)。
這一式的常年習練,有助于手、腳靈活,使得行走有力,協(xié)調(diào)性好。
第十式 曲膝雙蹬易筋脈
身體直臥,雙腿曲膝上抬,至小腹,而后雙腿用力朝上方蹬踏,并靠自然慣性落下。在落下時,通過身體震地有個對腰、腿輕摔的過程。
這一式有易筋骨,通百脈的功效。要求雙腿即將上蹬時吸氣,雙腿落地后呼氣。蹬踏時用力大小自行掌握,以自身能適應為度。
第十一式 外擺胯腿輪輻轉(zhuǎn)
此 式主要是以髖為軸,雙腿向內(nèi),向外做圓周旋轉(zhuǎn),同時手臂與其配合。
這一式有靈活腰胯、舒展胸肺之功效。要求腿的旋擺幅度盡量大,旋至腹部時用力摩壓腹腑。
第十二式 內(nèi)擺胯腿慢擠陰
身體直臥,單腿交替抬起后,疊于另一條腿上,同時用力向內(nèi)擠壓。
這一式有生精化氣,強腰壯腎的功效。習練時要求擠壓用力,但動作要緩慢。
第十三式 左右抱膝蛹揉腹
身體直臥,屈腿,抱膝,揉腹。揉腹,實際上是個腿以髖為軸,做圓周運動的過程。
這一式有摩按臟腑增加腸胃蠕動,促進消化的功效。式中有左抱、右抱和雙抱三小式。要求揉腹時盡量用力。
第十四式 臂腿開合蛙潛水
此式動作如蛙在水中游動,具有協(xié)調(diào)軀肢動作,伸筋拔骨的功效。要求做這一式時調(diào)整呼吸,曲膝曲臂時吸氣,蹬劃時呼氣,每一蹬劃后,盡量控制使雙腿不落地。
即將收式時,腿可朝下雙蹬,同時手向頭頂上方伸展;手伸展時,請注意手型上有開合的變化。
第十五式 弓腿頂腹護命門
身 體直臥,雙腿后曲撐地,雙手撐于頭部上方,用力使腰腹挺起形成弧形。而后,腳,手同時離地,靠重力使腰部震地。
這一式有收縮腰部肌群,強固腰腎的功效。要求調(diào)整呼吸,腰腹上挺時吸氣,落下震地后呼氣。開始習練時,可稍做控制,使之輕輕地震落。習慣后,可逐漸加大力度。
第十六式 乾坤運行氣歸丹
這是武當?shù)篱T五行養(yǎng)生秘功——直臥功的收式功法。要求身體直臥,全身放松,手、腳相疊,輕輕晃動。同時調(diào)整呼吸至深細勻長。感覺心平氣和,意清神靜,即可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