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lián)系客服
2012.10.24
包拯是北宋時期的官員。他專任開封府尹(即是首都市長)。他執(zhí)法嚴明,廉潔正直,曾經(jīng)多次揭發(fā)貴族和高官的惡行。後來又調(diào)往地方為官。每到一個地方上任,他都能改革弊政,平反冤獄,懲治腐敗,發(fā)展生產(chǎn),使百姓安居樂業(yè),所以人們都十分愛戴他。
包拯的事跡被後人改編成戲劇、小說、電視、電影等,塑造了一個清官「包青天」。黑面「包青天」的鐵面無私形像深入民心,是公正嚴明、廉潔愛民的典型。
素材:網(wǎng)絡(luò) 編輯整理:楊鳳弟老師
包拯是北宋有名的清官,人們都叫他做「包公」或者「包青天」。有一年,包拯來到端州做官。
端州出產(chǎn)的硯臺非常著名,是向皇帝進貢的禮物。
包拯上任後,聽說前任的官都以進貢為名,多徵收幾十倍的硯臺。包拯決定查清楚。
一天,包拯穿上便服,到製造硯臺的地方去看看。他聽到一個工匠在嘆氣:「唉!每年都要交幾十個硯臺給官府,但工錢卻少得可憐!」
另一個工匠忿忿地說:「那些當官的根本不管我們死活,只管自己發(fā)財!」
包拯回到衙門後,便查問負責上貢硯臺的官員:「每年上貢朝廷的硯臺有多少?」「一共十塊?!构賳T回答。
包拯再問:「你們徵收了多少?」
「這個……」官員吞吞吐吐。
在包拯嚴詞審問下,負責的官員只好說實話。原來每年多徵收的硯臺,是當官的用來送給朝廷的大官,為的是討好他們,好讓自己升官發(fā)財。
於是,包拯便馬上頒布:「每年只準徵收上貢數(shù)量的硯臺,不得多徵,也不得扣減工錢。」
包拯任期滿了。他離開端州時,一塊硯臺也沒有拿走。
微信登錄中...請勿關(guān)閉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