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有一類人,他們看到的全是錯,但卻唯獨看不見自己的錯,就算明顯是自己的錯,他們也會為了回避錯誤而一“杠”到底,這就是典型的指責型人格。心理學:牢記6個字,與身邊“指責型人格”的人和睦相處。
也許是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一個指責型人格的人,要么童年過得太任性,要么從小安全感缺失。他們往往在錯誤面前深感無助,急于推卸責任。
總能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還能把道理說得明明白白,愛面子還不受罪。但對于別人的錯誤卻得理不饒人。
凡人凡事一定要按自己的想法進行,并且要求嚴苛。這類人很自卑,所以自我意識較強。
“指責型人格”的人并不是對所有人都指責,他們會對特定的人要求極為苛刻,尤其是身邊的熟人,特別是親人,但卻對外人非常寬容。
不要妄想改變指責型人格的人,因為他更想改變你。既然改變不了他人,不如用心改變自己,用“聽、 順 、讓、 情、 忘 、好”6個字與身邊“指責型人格”的人和睦相處。
1、聽
美國心理學家斯坦納:只有很好地聽取別人的,才能更好地說出自己的。
因指責型人格的人,在說話方式和溝通態(tài)度上,會第一時間令對方感到不舒服。
因此還沒等到他把話說完,就已經(jīng)被否定了。所以很容易造成雙方的矛盾,甚至愈演愈烈。
我們不如先選擇耐心地傾聽,聽明白他在講什么、想什么、要做什么,再心平氣和地溝通,最后做決定。
2、順
“投其所好”是與指責型人格的人相處的重要方式。指責型性格的人并不善于表達,如果你放棄爭論而去“投其所好”,任何人在被肯定后自然愿意繼續(xù)聽對方說下去。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你可以引導他欣然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并且順利地說出你的想法。
如果他說得對,就照做;如果他說得不對,你也要先揚后抑,與之共情,避免爭論,打造出良好的溝通氛圍后,再做商議。
3、讓
我們需要知道,“讓”不是忍。讓,是親人之間為了彼此情感的維系而心甘情愿地做出讓步。
語言上讓著他、行為上讓著他、面子上讓著他,并不影響自己堅持原則、守住底線,又能與親人和朋友其樂融融,何樂而不為呢?
4、情
我們都知道心理學上提到的“共情”,在對方處于焦慮或是急躁的情緒中時,我們盡量不要被對方所影響。
當對方進行頻繁指責時,我們需要與他產生“共情”,做到將心比心,畢竟沒有人真的喜歡去指責他人。
5、忘
生氣也好,斗氣也罷,如果兩個人非要分個對錯輸贏,那是很難的。尤其是親近的人,如果真能講出個道理,也許會講出兩個“指責型人格”。
如果勝負難分,那么多少會心存不甘,但絕對不要跟自己過不去。跟自己的親人沒有必要壓抑和糾結,不如忘掉不開心,彼此磨合,漸入佳境。
6、好
其實指責型人格的人對那些公認的優(yōu)秀的人有著極高的認同和崇拜。并且對權威人士的指教他們多會虛心接受,并深信不疑。
所以說想要指責型人格有所收斂,不如先提高自己,讓他刮目相看,效果會比較明顯。
對待指責型人格這類人,“聽、 順 、讓、 情、 忘 、好”6個字足以使矛盾雙方心平氣和地檢討自己,并嚴以待己,寬以待人,最終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