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鼻下目(Catarrhini)是分布于舊大陸的高等靈長類,包括猴科、長臂猿科、猩猩科、人科。
有18屬80種,是靈長目最大一科,分為2亞科:猴亞科(獼猴亞科)Cercopithecinae和疣猴亞科Colobinae。分布于非洲和亞洲。體重1.5~50kg。吻部突出,兩顎粗壯,牙齒32枚,鼻孔朝前向下緊靠,手足均有5個指、趾,具扁平的指甲,均能直立。晝行性。猴亞科有可以儲存食物的頰囊,齒尖低,食性比較雜,通常四肢基本等長,包括9屬約50種,如長尾猴屬Cercopithecus、獼猴屬Macaca、狒狒屬Papio、山魈屬Mandrillus等。疣猴亞科除個別外都無頰囊,有比較復雜的消化系統(tǒng),胃囊狀,體積比前者大3倍,齒尖高,主要食樹葉等植物性食物,拇指退化,而拇趾粗大,后肢通常比前直長,主要分布于亞洲南部,有5屬約30種,如疣猴屬Colobus、葉猴屬Presbytis、仰鼻猴屬Rhinopithecus、烏葉猴屬Trachypithecus等。我國有4屬15種,均屬保護動物。
有4屬14種。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因臂特別長而得名。體長45.6~63.5厘米,無尾,體重6~13千克。直立高不過0.9米;腿短,手掌比腳掌長,手指關節(jié)長;身體纖細,肩寬而臀部窄;有較長的犬齒。臀部有胼胝,無尾和頰
僅3屬4種。分布于非洲和東南亞。體型較大,不具臀胼胝,前肢長可過膝,而于臉部少毛。猩猩Pongo pygmaeus現(xiàn)僅存于蘇門達臘北部以及婆羅洲的低地和山區(qū)的熱帶雨林,數(shù)量稀少,成年雄性臉頰上有明顯的脂
現(xiàn)僅1屬1種,即智人(現(xiàn)代人)Homo sapiens。分布于世界所有大洲,早期類型僅分布于亞洲、非洲和歐洲的溫暖地區(qū)。直立步行,臂不過膝,體毛退化,手足分工,下頜骨淺且粗壯,犬齒和下第一前臼齒退化、牙釉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