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陽春三月的田野間,一群孩子在放飛風箏,放飛他們天真無邪的希冀,放飛他們實實在在的憧憬,放飛他們一聲高過一聲的笑聲。
看著這些無憂無慮的孩子們,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孩子們的夢兒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只一根細細的線兒,便能維系得牢牢靠靠。所以,孩子們能很輕松的領略到美夢成真的愉快。像我等這些常以成熟自詡的成年人,大大小小的夢兒往往縹縹緲緲,所以很多時候只能握緊一種無奈,擁著一夜寂寥。
放風箏的孩子只在乎風箏能夠飛多高,不在乎是否碧空萬里,也不在乎是否有飛鳥相伴,更不在乎頭頂是否會有朵朵彩云輕飄。放風箏的孩子很單純,只要有風箏放就可以,不介意那風箏的質地大??;放風箏的孩子很知足,只要風箏能夠飛上天空就足夠了,不奢望能達到最高的目標。
很多時候,我們成年人也在人生的大舞臺上“放風箏”,放各式各樣的風箏??晌覀內狈⒆觽兡欠萸寮兊男木?,所以,我們的“風箏”不容易放飛成功。更何況有些時候,我們不是在為自己放飛風箏,而是在為別人放飛風箏。
其實,我們哪里是在放飛“風箏”呀,分明是在放飛一種漂亮的榮耀,一種華麗的外表,一種不切實際的心比天高……
(已載4月10日《德州晚報》)
END
■編輯:王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