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span>
再次讀到杜甫這句詩,我便被那撲面而來的熱烈與明媚擊中。
仿若一道光,瞬間照亮了心底蟄伏一冬的悸動,讓我對那青山與繁花相互交織的盛景,生出無盡向往。
記得初次邂逅這般盛景,是在一個微醺的春日午后。
陽光如金色的紗幔,輕柔地披在大地上,我踏入了那座隱匿在塵世喧囂之外的青山。
剛至山腳,一片嫩綠便迫不及待地映入眼簾,那是新生的草兒,它們從土里探出腦袋,好奇地張望著這個世界,像一群朝氣蓬勃的孩子。
每一根草葉上都掛著晶瑩的露珠,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細(xì)碎的光芒,宛如一顆顆璀璨的珍珠。
沿著蜿蜒的山路緩緩而上,山愈發(fā)蔥蘢起來。
樹木像是收到了春天的集結(jié)令,紛紛舒展身姿,努力生長。
有的樹干筆直,直插云霄;有的則枝干虬曲,形態(tài)各異。
那層層疊疊的樹葉,綠得濃烈而深沉,像是被歲月沉淀過的翡翠。
而最讓人心動的,是那漫山遍野肆意綻放的花朵。
它們像是被春天點(diǎn)燃的火焰,紅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一團(tuán)團(tuán),一簇簇,在青山的懷抱中熱烈地燃燒著。
這些野花,它們沒有被精心呵護(hù)在花園里,沒有名貴的品種,只是隨意地扎根在山間的每一處角落,卻開得如此張揚(yáng),如此熱烈。
它們是大自然最不羈的孩子,遵循著內(nèi)心的聲音,盡情綻放屬于自己的美麗。
再往上攀登,竟遇見了幾株灼灼的桃花。
那滿樹的粉嫩,恰似少女嬌羞的臉龐,“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jīng)》里的這句詩,用來形容此刻的桃花再合適不過。
每一片花瓣都薄如蟬翼,在陽光的輕撫下,泛著柔和的光。
花瓣間,蜜蜂嗡嗡地忙碌著,它們在這繁花間穿梭,采集著甜蜜,也為這寂靜的山林增添了幾分煙火氣息。
恍惚間,我仿佛看到崔護(hù)筆下“人面桃花相映紅”的美好畫面,那一份邂逅的驚喜與心動,跨越千年,依然能在這桃花樹下感受到。
山與花,就這樣相互依偎,相互映襯。
山是花的堅實(shí)依靠,它用寬厚的懷抱,給予花生長的土壤與養(yǎng)分;
花是山的靈動點(diǎn)綴,讓原本肅穆的山巒,多了幾分嫵媚與柔情。
望著眼前“山青花欲燃”的盛景,我不禁想起了東晉的陶淵明,他“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厭倦了官場的勾心斗角與塵世的紛擾繁雜,毅然回歸田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那片寧靜的田園中,他與山川草木為友,與飛鳥蟲魚相伴。
他的生活雖簡樸,卻充滿了自然的意趣。
眼前這山與花的和諧共生,不正是陶淵明所向往的那種返璞歸真的生活寫照嗎?
他遠(yuǎn)離塵世喧囂,在大自然中尋到了生命的真諦。
而此刻,我也似乎在這青山繁花間,找到了內(nèi)心深處那份久違的寧靜與恬淡。
(已載3月25日《德州晚報》)
【“春之聲”征稿啟事】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fēng)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备鎰e冗長嚴(yán)寒的冬季,一個姹紫嫣紅、溫暖愜意的春即將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想到這里,你有沒有想要寫點(diǎn)什么呢?快把你心中的春寫下來發(fā)給我們吧!
要求:文體不限,字?jǐn)?shù)2000以內(nèi),作品內(nèi)容須與春有關(guān);作者無地域限制,來稿請在郵件主題中注明“春之聲”。
■作者:楊麗麗 ■編輯:王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