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AlphaGo給全世界上了一堂人工智能普及課。隨后,新一代AlphaGo Zero不依賴和參考人類的經驗知識,完全依靠自強化學習,以100:0的成績完勝AlphaGo。AlphaGo Zero的出現(xiàn)再次刷新了人們對人工智能的認知。
有人相信人工智能將給人類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但是也有人擔憂人類的未來。
作為教育界人士,我們更為關心的是:人工智能究竟會對教育產生什么影響?應該以何種態(tài)度看待這種影響?
北京大學尚俊杰教授認為,可以歸結為兩句話:仰望星空,構建未來教育;腳踏實地,解決現(xiàn)實問題。
構建未來教育
我們都在談未來教育,未來教育究竟應該是什么樣子呢?
除了更先進的設備,最重要的是未來教育一定是注重個性化學習的。
依靠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經驗,個性化學習很難實現(xiàn),就算一個學生配一位教師也很難做到真正的個性化學習。但依靠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技術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再結合教師的個性化指導,就有可能實現(xiàn)。
比如對于英語作文來說,借助自動批改軟件的系統(tǒng)分析,教師可以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分別提供有針對性改進建議。學習者可以設計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并自由選擇想要學習的知識點,還可以通過練習或測試提升對某一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由此可見,要構建未來教育,離不開人工智能的支持。
未來教育中,人工智能雖然不能替代教師,但是人機協(xié)同可以打造適應未來時代的“超級教師”。
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教師從煩瑣、重復、機械的體力和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還可以協(xié)助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數(shù)據(jù)進行學習分析,給予有針對性的學習反饋,促進個性化學習。到那時,教師幾乎可以變成“無所不會,無所不能”的“超級教師”了。
所以說,面對人工智能,仰望星空,共同構建未來教育。
解決現(xiàn)實問題
雖然人工智能展示了美好的前景,但是我們也要清楚,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仔細看看歷史就知道,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應用并不是一個新事物,它和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幾乎是同步的。
早在1960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就開展了PLATO系統(tǒng)研究,開始進行智能化個性化教學的嘗試與探索。之后,智能教學系統(tǒng)(也稱為智能導師系統(tǒng))開始蓬勃發(fā)展,人們希望計算機能夠像人類教師一樣指導和幫助學生學習。應該說,在幾十年的研究過程中,確實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進展,也確實為促進認知和學習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工具。
但是和人類教師豐富的教育智慧與策略相比,這些系統(tǒng)中的適應性學習行為目前還很有限。
面對人工智能,我們要腳踏實地:
首先實現(xiàn)自動化,協(xié)助師生完成一些教學管理上枯燥的事務性工作;其次實現(xiàn)智能化,幫助教師實現(xiàn)智能組閱卷、智能分析、學生學習行為跟蹤等工作;進而幫助學生培養(yǎng)高階思維、推薦適合個體認知特點的個性化學習內容與方式等。
因此,我們既要“仰望星空”,努力利用人工智能促進實現(xiàn)個性化自適應學習,構建未來教育;更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解決教育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
文章觀點來源于尚俊杰,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學習科學實驗室執(zhí)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