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御覽之寶”璽印文,或許是中國藝術史上最聞名遐邇的。
乾隆帝御寶太獅少獅鈕壽山石璽
印文:乾隆御覽之寶
尺寸:7.8×7.8×10.7cm
成交價:153,334,000 HKD
香港蘇富比2022年春拍
清末動蕩之年寶璽流落至歐洲,后被收藏家吳權從倫敦蘇富比拍賣競得,歷經半個世紀的秘藏終于重現(xiàn)拍場,也是香港蘇富比2022春拍最重磅的中國藝術品。
4月29日,香港蘇富比2022春拍“藝萃流芳-吳權博士藏珍”專場舉槌開拍,這方備受關注的乾隆御覽之寶璽登場亮相,當拍賣官報出4800萬港元的起拍價格后,電話競拍一路攀升,很快來到6000萬港元,而后進入到焦灼的競價環(huán)節(jié),一口百萬元的競價階梯,7600萬港元、7700萬港元、7800萬港元、7900萬港元、8000萬港元、8100萬港元、8200萬港元、8300萬港元......稍后價格就突破1億港元,此后再度陷入激烈競爭中,在1.19億港元時,來自各方的委托和藏家進入到心理戰(zhàn)中,面對這方中國藝術史上最重要的印章之一,電話背后的藏家們顯然不想輕易放棄,步步緊逼的價格,最終來到1.31億港元落槌,加傭金以153,334,000港元成交。
▼
這些國寶畫作上
都鈐下了“乾隆御覽之寶”印
帝王對于自己的收藏品也會進行點贊,那就是蓋上自己的印璽,已示:朕已閱,甚愛之。號稱“彈幕鼻祖”、“蓋章狂人”的乾隆帝更是把印璽的作用發(fā)揮到了極致。各種傳世名作都被蓋上了此璽,往往還居于畫面的中央位置,十分顯眼,體現(xiàn)出乾隆帝的占有欲和帝王的霸氣。
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局部)
舞蹈“只此青綠”讓天才少年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著實火了一把,青綠色的群山綿延、氣象萬千。十余米的巨幅長卷之中巧妙運用了多點透視,水榭樓臺、茅屋草舍,每一段都相連又可以各自成為一景,實現(xiàn)了移步換景的效果。
面對這江山的廣闊與美景,乾隆帝也為之震撼,忍不住點了一個大大的“贊”,在畫面末尾的留白處按下了此印璽,并寫下了一首御題詩感嘆歲月流轉、點評歷史上的帝王功過是非。
北宋 范寬《溪山行旅圖》
北宋 范寬《溪山行旅圖》(局部)
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是中國山水畫的一大高峰,高聳的山體氣勢憾人,一泉瀑布飛流直下,山腳泉水流淌,一靜一動皆是天然。
在畫作頂部中央位置印文“乾隆御覽之寶 ”赫然出現(xiàn),亦顯示出了乾隆的帝王氣勢以及對此作的贊賞和喜愛。
南宋 馬遠《水圖》卷(局部)
南宋 馬遠《水圖》卷(局部)
南宋畫家馬遠以擅長畫水而著稱,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水圖》卷通過十二段畫面描繪了水的不同姿勢,湖光瀲滟、長江萬頃。
廣闊的湖面涼風習習,也令畫作之前深居紫禁城的乾隆皇帝仿佛身臨其境,心曠神怡、精神振奮之下遂抬手便又是一個“乾隆御覽之寶 ”。
北宋郭熙《早春圖》
北宋郭熙《早春圖》(局部)
北宋宮廷畫家郭熙的《早春圖》體現(xiàn)了北方高山的雄偉,深得乾隆喜愛,再蓋上此印。
乾隆帝御寶太獅少獅鈕壽山石璽
此印璽采用的材質為壽山石,屬于明清時期帝后制印的重要材料。此印璽選用白色壽山石制作而成,溫潤細膩,工藝精巧。其上一大兩小三只獅子伏地,大獅體型彪悍、臥姿優(yōu)雅,小獅頑皮可愛,是典型的“太獅少獅”主題。此主題代表了子嗣昌盛,亦是表明乾隆帝對于其儲君的殷切期盼以及大清江山的美好祝福。
▼
一生共刻制1800余方寶璽
乾隆為何如此癡迷?
從康熙帝起,每一位清代帝王都會在繼位后令內務府造辦處制作這種專屬于帝王的寶璽。
乾隆帝在還是儲君時候就喜愛制作印章,乾隆一生共刻制1800余方寶璽,比整個清代其他所有皇帝的璽印的總和還多。1736年乾隆登基,這一年起他終于可以制作屬于自己的帝王印璽了。他下令宮廷里經驗最豐富的匠人制作了這件印璽,于此同時清宮中的帝王珍藏也隨之易主。為了表明自己才是這些珍玩的主人,他令下屬取來了一批又一批的珍貴字畫并親自蓋上這枚鑒藏印,遇到特別喜愛的作品還有感而發(fā)即興提筆寫下一首首御制詩文。
《石渠寶笈》,四十四卷,清張照等編,清乾隆九年(1744年)內府朱格抄本
然而,僅僅是蓋章題詩還不夠,乾隆帝把他的收藏編纂成冊,這就是書畫收藏界大名鼎鼎的《石渠寶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鑒》等書籍。
《乾隆寶藪》中記載了乾隆帝有多方“乾隆御覽之寶”,書畫中經常使用的印璽是兩方橢圓形的“乾隆御覽之寶”以及一方正方形的“乾隆御覽之寶”,三方印而今都不在故宮博物院。其中,正方形“乾隆御覽之寶”其材質為壽山石,正是蘇富比拍賣的這方印璽。
《乾隆寶藪》內印文
《石渠寶笈》初編、二編、三編鈐加印璽的情況
乾隆把乾清宮、養(yǎng)心殿 、重華宮、御書房四處的書畫珍藏用鑒藏璽進行了區(qū)別。從《 石渠寶笈》初編、二編、三編鈐加印璽的情況來看,無論是一璽還是八璽,都加印了“乾隆御覽之寶”,可見這方璽印在乾隆帝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
輾轉流落歐洲
秘藏半個世紀重現(xiàn)拍場
1799年乾隆帝駕崩,與乾隆有關的印璽也隨之被收藏于今景山公園內的壽皇殿內。昔日強盛的清王朝在半個世紀后逐漸衰敗,八國聯(lián)軍掃蕩搶奪了大批的清宮珍寶,這件寶璽亦開始了它流落出宮的命運,經過輾轉出現(xiàn)在歐洲。
收藏家吳權博士曾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買下了千余件中國藝術品并涵蓋了每一個藝術門類,大維徳爵士、莫里森等藏品皆是吳權博士收藏的對象。1965年,在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上,吳權博士發(fā)現(xiàn)了這件乾隆玉璽正是與眾多書畫名作上“乾隆御覽之寶”鈐印相符,本著對于國寶的守護和收藏的熱愛,經過一番激烈競價成功把此璽收入囊中,在此后的五十余年里一直由家族秘藏未現(xiàn)于世。
乾隆帝御寶太獅少獅鈕壽山石璽
乾隆帝御寶太獅少獅鈕壽山石璽印文
▼
鈐“乾隆御覽之寶”印璽的部分作品
李白草書上陽臺帖
杜牧行書張好好詩卷
黃庭堅草書諸上座帖卷
米芾行書苕溪詩卷
梁師閔蘆汀密雪圖卷
趙芾江山萬里圖卷(局部)
閻立本步輦圖卷
王振朋伯牙鼓琴圖卷
宋徽宗池塘晚秋圖卷(局部)
仇英《漢宮春曉》卷(局部)
冷枚避暑山莊圖軸
郎世寧午瑞圖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