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丹尼爾 | ID:MRDANIEL777
編輯:La Rose | 圖:Google
轉載請在后臺輸入授權
吃飯、旅游、過節(jié),甚至只是喝杯咖啡,吃塊甜點,所有大開心小確幸,都值得用照片記憶,用朋友圈分享。對于現(xiàn)代人而言,社交生活已經(jīng)由線下轉為線上,人們靠朋友圈動向,和天南地北的好友們,保持互動和聯(lián)系。
因此,在社交媒體時代,學會拍照很重要。一個人如果很上鏡,并不意味著她一定很漂亮,但一定意味著,她有出色的鏡頭表現(xiàn)力,以及捕捉自然瞬間的技能。
光是攝影的生命,沒有光線就不可能存在攝影。攝影的藝術是光與影的藝術。就連攝影(photography)這個詞,也是源于古希臘語中的光(photo)和寫(graph)。
可以說,一張照片的質(zhì)量如何,有時取決于光源的大小、形狀,和方向。任何光的參數(shù)變化,都會為構圖打造完全不同的情緒色調(diào)。
比如清晨的照片,突然很清新自然。黃昏的照片,難免有一種說不出的繾綣纏綿。不同自然光線,不僅賦予圖片不同質(zhì)感,還奠定了圖片的情感基調(diào)。
Ins上活躍的攝影師,克麗絲 · 泰根(Chrissy Teigen),是一位擅用光源的大師。她不僅熱衷在社交網(wǎng)絡上分享照片,還喜歡分享各種技巧,教普通人如何利用自然光和電子光,拍出氛圍感滿滿的照片。
「攝影的第一課,就是在黃金時段拍攝,正確使用光源。最好堅持利用自然光,尤其是剛學習攝影時。如果你在室內(nèi),請站在窗戶前,如果在戶外,盡量確保不要背陰?!?/p>
「一天中最佳拍攝時間,稱之為黃金時段,指的是日出后的第一個小時,和日落前的最后一個小時。這個時候拍攝,非常出片?!?/p>
有了光線的照射,照片才會產(chǎn)生明暗層次、線條和色調(diào)。
不過,無論是室內(nèi)還是室外拍攝,都要避免刺眼的燈光和陽光。因為容易過度曝光而模糊不清,這是任何后期都無法修復的。
沒有什么比在臉上投下巨大陰影更糟糕的了。當不確定如何把控光線時,盡量避免太陽很高的時候拍攝,因為陰影看起來很像眼袋。
拍攝照片的黃金時間是日出或日落時分,光線半明非暗的時候最美。
如果你實在無法避免直射光時,克麗絲有一個小技巧:將相機稍微高于你的臉,并向下傾斜你的下巴。這個角度,將幫助我們捕捉到,當下最好的光線。
在克麗絲看來,光線是最好的美容產(chǎn)品,無需付費。但我們需要學習如何掌握光線,這不僅涉及到時間段,還有角度的問題。
如果是晚上拍照,利用手邊的環(huán)形燈,也能拍出超級大片的感覺,技巧也非常簡單:請避免直接站在光源前面。將你的頭稍微向一側傾斜,將光源保持在你和鏡頭之間,這將確保光源均勻覆蓋在表面。
擺姿勢拍照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形式。很多時候,我們面對鏡頭時,不知道該怎么做,手應該放兩邊,還是自由垂落?應該面帶微笑,還是保持嚴肅?是直直的面向前方,還是略微前傾?
如果你在擺拍時,也遇到這些問題,那擅長擺拍的 Ins 達人,邦妮 · 羅德里格斯 · 克日維奇(Bonnie Rodríguez Krzywicki),或許可以幫到你。
邦妮在她的 Ins 上,分享了一系列的動作姿勢對比圖,簡單展示「該做什么和不該做什么」。結果同一個人同一個背景,卻因為姿勢不同,簡直判若兩人。
網(wǎng)友非常喜歡邦妮分享的小貼士,因為不僅真實接地氣,對于身材狀況一般的人來說,也很容易實踐。
邦妮說拍照時,應該坐直或者微微向后,而不是在照片中前傾,因為這有助于拉長身體,顯得身材更為頎長。所以,拍照時可以試著把頭發(fā)豎起來,或者只是舉起你的手,這個動作將迅速改變照片的效果。
「當我們在鏡頭前不是 100% 舒適時,往往手會變得很不自然。所以保持放松,消除壓力,看起來狀態(tài)會好很多。你可以坐直,把肩膀稍微向后拉,就會有很不一樣的效果。」
她以「不要做」和「要做」的方式展示了這些技巧,突出了肢體語言的重要性。可以通過細微的變化,制造巨大的差異。
這些肢體動作,可以應用在不同的地點和環(huán)境中:從海灘到夜景,從正式場合到家居場景,多做訓練,就可以培養(yǎng)良好的鏡頭感。
當你拍照時,無論是在人滿為患的街道,還是只有你和攝影師的偏僻地方。你的腦海里都很容易產(chǎn)生一種消極聲音,擔心別人怎么看你。但放輕松,說到底這是你的照片,所以玩得開心才是重點。
擺拍的精髓在于,盡可能地展現(xiàn)身體曲線,沒有曲線的姿勢顯得很僵硬。
肘部放置不正確,會導致鏡頭前的樣子失真。如果你把手臂放置一邊,就會創(chuàng)建一個三角形,這會讓構圖顯得更加穩(wěn)定,從而形成一種視覺上的和諧感。
如果你覺得自己穿的有些臃腫,或者是對自己的身材不滿意,盡量避免正照片,側臥或者側著身子時,這樣看起來不那么臃腫,還能展現(xiàn)身體的流暢線條。
最好的自拍不應該做作,它們應該捕捉最自然的時刻。無論是和朋友閑逛,還是單純想自拍,別想太多,開心就好,你笑得越自然,肢體越放松,越能找到感覺。
現(xiàn)代人過于依賴濾鏡,但其實很多時候,濾鏡并不能完全發(fā)揮作用。無論你使用多少濾鏡,都無法修復糟糕的照片,而一張姿勢良好的照片,稍加濾鏡修飾一下,就會變得很完美。
攝影比我們眼睛看到的還要復雜,它并不是簡單的按下快門而已。每個專業(yè)攝影師都知道,拍攝一張好照片,需要對每一個場景深思熟慮,還要搭配復雜的燈光、構圖、角度、姿勢等等。
拉開照片距離的,還源于創(chuàng)意。攝影師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意,賦予了照片獨特的魅力。
凱 · 博徹(Kai B?ttcher),是一位才華橫溢,自學成才的27歲攝影師。
在她展示的幕后系列中,我們不僅能看到照片背后的玄秘,還看到攝影師必須經(jīng)歷的體力勞動。當然最重要的攝影秘籍在于,超乎常人的創(chuàng)意構思,讓他們的照片看起來與眾不同。
1. 近距離拍攝,讓照片更有質(zhì)感
當我們翻看自己的照片時,往往會發(fā)現(xiàn)背景元素太多,導致主體不突出,或者背景顯得雜亂。這個時候,就可以跟著凱 · 博徹學習近距離拍攝,通過運用好景深,讓照片富有層次感,也顯得更高級。
在拍攝過程中,攝影師忽略復雜的背景,只將焦點集中在模特的臉部,近距離切入,會讓照片更有大片質(zhì)感。
比如模特在泳池近距離的拍攝,放大了背景細節(jié)后,讓模特有種置身大海的視覺效果。
即便只是呆在一小片樹叢花叢中,也可以打造出置身原始森林的視覺震撼感,因為鏡頭留有遐想空間。
而拉近鏡頭后,不起眼的小東西會因為鏡頭放大,讓模特的臉龐看起來更有質(zhì)感,普通的小石頭,也顯得高大起來。最重要的是背景清爽干凈,整體檔次提高很多。
如果熟悉了這種拍攝手法,還可以加一些小心機,比如鏡頭前放一束葉子,會在模特臉上形成好看的陰影。
如果條件不允許,在模特臉附近擺幾片樹葉,也會形成置身茂密叢林的視覺印象。
2. 巧妙的利用光影,會讓照片動起來
近景拍攝臉部特寫,是攝影中常用的手法,但單純拍攝有些無趣。一些巧妙的技巧,會賦予照片更多特別之處,比如一張帶著鏤空的衣服,會在臉上留下漂亮的陰影,讓照片顯得更自然。
同樣,一束普通的彩色棒,也會在臉上留下璀璨的光影流動,賦予模特精靈般的靈動之美。
一旦你洞穿了這個玄機,那么即便是一扇鏤空的木門,也會打造出自然的氣息。
清晨的陰影,會讓照片充滿自然清新的風格,而傍晚的自然光影,透過窗簾的空隙打在背上,則會修飾背部線條,顯得更加高級性感。
3. 巧妙的利用玻璃,會讓照片更有故事感
有些照片只是照片,但有些照片不僅高級,還有故事感,敘事感。人們能夠通過照片,看到背后的情緒力,從而賦予照片感染力。
在凱 · 博徹非常擅用玻璃門,無論是浴室玻璃還是窗戶玻璃門,都能通過拍攝反光面,形成一種光影恍惚感,并借助抓拍的模特表情,形成難以言喻的鏡頭語言。
「我喜歡拍攝人物,并捕捉他們的情緒,在拍攝過程中注入創(chuàng)意,會讓表達變得更有趣。」
在浴室場景中,為了拍攝出模特身上的那種性感狂野,隔著玻璃門,用燈光制造閃亮的水珠效果,比單純真實的水珠更能展現(xiàn)效果。
在窗戶照片中,攝影師同時拍攝出模特真實的樣子,和鏡像中的樣子,一體兩面,效果非常好。而玻璃門和玻璃窗,作為生活中的常用道具,普通人也可以操作學習,實用價值很高。
凱 · 博徹在年僅14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為品牌拍攝廣告。后來,他對創(chuàng)意攝影很感興趣,于是開始專攻數(shù)字藝術和虛擬設計。之后又將畢生所學用于人物拍攝,這讓他的作品以創(chuàng)意而知名。
凱 · 博徹相信,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創(chuàng)意,讓攝影變得如此有趣。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看到非常規(guī)的角度和奇怪的構圖,以一種混合的古怪方式交替,最終呈現(xiàn)出異想天開的照片。
業(yè)余和專業(yè)攝影師,最大的差異不是技術,而是創(chuàng)意。
凱 · 博徹分享說:盡可能嘗試多的東西,比如不同的燈光,環(huán)境,構圖等。經(jīng)過多年的練習,你會形成自己的風格,所以要有耐心,盡可能多地拍攝。
記住,是創(chuàng)意,不斷的嘗試創(chuàng)意,讓拍照變得充滿趣味和魅力。
| 以西結書 27: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