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老師,別人看我好像很成功,年紀(jì)輕輕就年薪百萬,可是我依然很焦慮,不太知道下一階段應(yīng)該怎么走。
讀到《破圈》里作者顧及與人的對話,感覺這個人十分凡爾賽,年薪百萬對于普通人來說,算得上是奢望。都這么有錢了,還焦慮什么呀?
帶著這種疑問,讀完了顧及在《破圈》里寫的故事,才明白原來成功是個性化的,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不同,而成功的捷徑在于:如何活好這一生,然后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標(biāo),只有這樣才能踏上人生成功的捷徑。
作者顧及是斯坦福大學(xué)的學(xué)霸顧及,還曾是真格學(xué)院的院長,而他是專門研究失敗和解決各種失敗時遇到的困境,從諸多失敗的案例中總結(jié)出人要想成功,就要學(xué)會改變,而不是一味固執(zhí)己見。
有一個錯誤的認知認為,只要堅持就能有好結(jié)果,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然而道理看起來很正確,但在實際生活中,如果都遵循這一個原則,就會遭遇很多失敗。
在《破圈》中,顧及講到一個女孩特別能吃苦,想要的東西都擅長用意志力來獲得。只不過女孩不是很聰明,但足夠執(zhí)著,足夠堅持。
當(dāng)初為了學(xué)習(xí),她付出了比別人多10倍的努力,即便有時候特別困也逼著自己繼續(xù)努力學(xué)習(xí),以至于站著都能睡著。
因為不夠聰明,只能靠比別人更努力,最后女孩比那些比她聰明的人都混得好。這時候女孩就有一個意識,認為她只要足夠努力和死磕,那么想要的東西都會得到。
很遺憾的是,女孩把這種思維也用到了她喜歡的一個男孩身上,明明知道她不是男孩喜歡的類型,但還是天天為男孩做很多事,認為只要自己足夠努力就能感動他,結(jié)果后搞得身心疲憊,連朋友做著都很尷尬。
其實,女孩之所以這樣強扭感情,就是因為格局太小,她能夠理解的范圍就是努力就能得到一切,無論是學(xué)習(xí)、工作還是感情。
但實際上,很多時候并不是靠死纏爛打就能獲得幸福?;蛘哒f一個人執(zhí)著和意志強很強,但如果應(yīng)用不當(dāng),就會令優(yōu)勢變成最大的劣勢。
當(dāng)然,這是認知能力的狹隘,陷入小格局的誤區(qū)。而一個人想要在學(xué)習(xí)、生活、感情中獲得成功,最核心的是如何找到雙方都想要的東西,而不是一味地付出或迎合。
柏拉圖說:我們一直尋找的,卻是原本自己早已擁有的。我們總是東張西望,唯獨漏了自己想要的,這就是我們至今難以如愿以償?shù)脑颉?/span>
拿那個很執(zhí)著的女孩來說,她不見得多愛那個男孩,只是因為她想要得到,不過是用了自己慣性的方法,以為只要努力就能得到一切。
或者說女孩之所以認為靠對男孩好,就能獲得愛情,這是認知上的狹隘,也可以說是將自己的思維僵化于一個狹隘的小圈子里,在這個圈子里她不知道感情不是靠死磕和努力,就能輕而易舉得到的。
在《破圈》中,顧及對于認知是這樣定義的:認知是經(jīng)過處理并內(nèi)化后的知識及其應(yīng)用。
更直白地說就是把自己的理解和思想,當(dāng)成真理和信仰,但這種自我的認知又有著很大的局限性,造成格局不高和無意識無能力。
也就是說,女孩原本是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感情的,但在她的潛意識中,是篤定自己能搞定男孩的,只要自己足夠努力就可以。正是這種無意識無能力,才造成她在感情上一直處于被動和失意狀態(tài)。
其實不僅僅是感情上的成功需要破圈,所有的成長、成事都需要不斷破圈,因為在破圈的過程中,是需要具備一種基本的心態(tài),那就是極度的誠實。
誠實包括兩個方面:對他人誠實和對自己誠實。因為一個人想要成功,對自己誠實的時候,才能懂得自己真正要什么,同時明白自己應(yīng)該什么時候,以什么樣的方式去找到成功的捷徑。
而這個捷徑,就是將自己擅長的東西,持續(xù)精進,而對自己不懂的東西,勇敢承認自己的無知,然后通過刻意練習(xí),最終實現(xiàn)終身成長。
很多時候,我們潛意識中的思維,很多時候都是錯的?;蛘哒f我們的判斷受到了很多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說:壞情緒的影響、不好的記憶或直覺、以及錯誤的信念控制。
這些都會讓我們產(chǎn)生錯誤的認知,囿于自己的小圈子里畫地為牢,這時候格局就會越來越小,最終只能看到一個亂七八糟和無能為力的自己,感受到的全是負能量和生活的各種不公平。
顧及在《破圈》中認為,很多人之所以控制不住情緒,是因為不懂察覺。
心理學(xué)中常有這樣一個理念:察覺即療愈。說的其實就是當(dāng)一個人能接納自我,能認清自我的時候,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很多壞情緒的產(chǎn)生,就是因為不具備感受情緒的能力,當(dāng)一個人沒辦法察覺自己情緒的時候,就會產(chǎn)生焦慮和恐懼,這時候當(dāng)然不能保持淡定。
而人一旦有情緒的時候,是不可能冷靜下來,這也意味著會鉆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候無論是格局還是意識,都處于一種往下淪陷的邊緣,最終把事情搞砸。
這時候不妨換一種思維,哪怕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放手,都可以自由自在選擇少有人走的路。沒有人可以定義我們的生活,除了我們自己。
很多時候,如果遇到此路不通的時候,繼續(xù)前行不是最好的辦法,不妨試試繞道而行,這時會更安心做自己,找到自我的定位。
反觀那些成功的人,他們從來不會在一件讓自己痛苦或走不通的路上,反復(fù)糾纏,更多時候這些成功的人,會換一種思路,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哪怕放棄“激流勇進”,也在退讓中,沒有丟掉自己的格局。
這本《破圈》用45個真實案例以及3大法則,打破固定型的思維認知,可以幫助普通人實現(xiàn)從無知到認知,再到成功破圈。
認清自己,才能用顛覆性的認識不斷擴大自己的格局,最終越混越好,因為正確的努力和刻意練習(xí),都是通向成功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