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死得可惜”的4位統(tǒng)帥!他們若還活著,歷史走向或將發(fā)生大變動!
在中華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之中,有這樣一段歷史,史稱“三國”。在三國時期涌現(xiàn)出了很多英雄人物,名將、謀士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不過在三國也出現(xiàn)了不少“真小人”,他們專走捷徑,說白了他們就是想要一勞永逸,名留史冊之中。而今天要說的這4位三國統(tǒng)帥,其中 2人都是死在這些“真小人”之手的。江東小霸王孫策,在父親孫堅死后憑借自己的高超統(tǒng)帥之力,結合孫堅昔日部下、重新整合團隊力量,終于在魯肅、周瑜等人的輔佐之下在江東站住腳跟。公元200年,孫策大敗黃祖后東進豫章,很快占據江東全線。而此時,實力最強大的袁紹正與曹操準備對決,因此孫策他是非常有機會占據天下的,同時這個時候也是孫策想要成就大事的絕佳時機。可惜的是,孫策卻在這個時候被刺身亡,空留遺憾于人間。《三國志·卷四十六·吳書一》:密治兵,部署諸將。未發(fā),會為故吳郡太守許貢客所殺。原來孫策喜歡打獵,一日孫策單人獨馬前往打獵,不巧卻遇上了許貢的門客。孫策當時,雖然發(fā)現(xiàn)情況不妙,但是最終還是沒能躲過一劫。當時,孫策正謀劃如何奉迎漢獻帝,算計曹操,整頓軍隊、將領,不過誰也沒想到孫策卻死在了小人之手。孫策當時不但是一位合格的主公,同時他也是一名合格的統(tǒng)帥,如果孫策沒被刺客所殺,那么整個天下的局勢,定會因孫策而改變。如果孫策沒死,可能漢獻帝也不會一直被曹操關在許都了。孫策是三國時期,死得非??上У慕y(tǒng)帥。周瑜乃是江東第一任大都督,早年跟隨孫策創(chuàng)業(yè),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孫策之所以能夠打下江東天下,離不開周瑜的謀劃。孫策當年說過這樣一句話:“公瑾雄姿英發(fā),才能絕倫,使我能成就大事!”,從孫策的話之中,便能看出周瑜對于整個江東的發(fā)展,創(chuàng)立也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周瑜也被孫策任命為托孤大臣。在孫策臨死之前,當著孫權的面說過這樣一句話:“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且不論張昭的能力如何,就周瑜來看,他的確是擔當起了江東的整個運維工作。公元208年,曹操南下攻打江東,周瑜作為當時的統(tǒng)帥,最終與劉備形成聯(lián)合抗曹的戰(zhàn)略。并且在赤壁之戰(zhàn)前,利用“苦肉計,以假亂真之計”成功的干擾了曹操的判斷,最終孫劉聯(lián)軍才能在赤壁之戰(zhàn)中打敗曹操。然而在赤壁之戰(zhàn)過后,周瑜卻突然暴病而亡,年僅36歲。至于周瑜到底是得了什么病,在史書之中也沒有明確記載。在周瑜臨死之前,提出了軟禁劉備,代征益州的戰(zhàn)略。只可惜他的兩條戰(zhàn)略都沒有得到孫權的支持,本應該是大展前程的年齡,卻突然身死。周瑜確實死得太過可惜,如果周瑜不早死,恐怕三國格局也會是另外一番景象了。費祎乃是諸葛亮臨死之前親自點名要重用的川蜀大權繼承人,并且在諸葛亮北伐之時費祎也是擔任參軍,說白了這個時候諸葛亮其實就是在提拔自己的繼承人。費祎除了有軍事方面的天賦之外,他在外交方面也有著非常不錯的能力,因此費祎曾經多次出使東吳,并且每次都能讓蜀、吳關系友好化。公元234年,諸葛亮北伐無果身死軍中。后來費祎、蔣琬二人遵從諸葛亮的吩咐,一直掌管川蜀的軍政大權。蔣琬還提出了沿漢水、沔水東下,與東吳聯(lián)合形成犄角之勢,徐圖曹魏的戰(zhàn)略。而費祎呢,他與蔣琬、姜維的想法頗為不同,他認為蜀、魏實力相差太遠,應該安圖社稷,以待時變,對內做好防御措施,對外停止征戰(zhàn)、北伐。費祎之所有提出要休養(yǎng)生息的戰(zhàn)略,那是因為曹魏實力強,而且蜀國卻越打越弱,不難看出費祎的意思就是想先要強大自身。然后再等到合適的機會,聯(lián)吳抗曹,這樣的戰(zhàn)略可以說是最穩(wěn)妥的辦法。不過,費祎還來不及阻止姜維,帶領川蜀眾人真正實行他的新戰(zhàn)略,便被刺客刺死,一代統(tǒng)帥費祎費總就此撒手人間。《魏紀》:春,正月,朔,蜀大將軍費祎與諸將大會于漢壽,郭修在坐;祎歡飲沉醉,修起刺祎,殺之。當時行刺,費總的乃是曹魏的一名降將,此人乃是姜維收降的,名叫郭循。這個郭循乃是涼州西平人。郭循只是曹魏一個小小的中郎將,按道理來說他是沒有理由賠上自己的小命去行刺費祎的,不過事實卻擺在了眼前。不管具體是什么原因,總之蜀漢的統(tǒng)帥費祎是被他給行刺成功了。如果費祎不死,川蜀絕對不會是第一個亡國的。關羽,劉備親封的五虎上將之首,早在公元200年時,關羽就已經成名天下,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天下名將無不聞名喪膽。在赤壁之戰(zhàn)過后,關羽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劉備鎮(zhèn)守荊州。在公元219年,也就是漢中之戰(zhàn)劉備大勝之后,關羽迅速組織荊州兵馬北伐襄樊,意在打開曹魏的中原重鎮(zhèn),好實施當年諸葛亮所提的《隆中對》戰(zhàn)略。曹操在襄樊的主要守將乃是曹仁,對于關羽來說,一個曹仁絕對不夠他打的。果然,曹操很快便給曹仁派來了救兵,第一路人馬乃是于禁、龐德。于禁畏懼關羽之威名,雖然帶兵到了前線,但是不敢跟關羽正面交鋒,先鋒龐德卻主動與關羽交手,并且在與關羽單挑期間,還用弓箭射傷了關羽前額。關羽失利之后,很快想到要利用暴漲的漢水,來對付于禁、龐德。最終關羽二爺水淹七軍,生擒于禁,斬殺龐德。本是最佳的作戰(zhàn)時機,然而劉備卻一直按兵不動,最終關羽被徐晃的大軍所圍困,而荊州此時也已經改姓,關羽最終被逼敗走麥城,絕望之下身死臨沮。其實關羽的死,對于蜀漢集團來說是一個天大的損失,不但讓劉備損失了荊州數(shù)萬精兵,同時也讓劉備錯失一員上將。如果,關羽不死劉備便有機會水陸進兵曹魏。劉備匡扶漢室天下的美夢,最終跟隨關羽的死,而遙遙無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