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幾個版本的更新以后,目前開發(fā)者版本的 iPadOS 已經(jīng)幾乎進入了最終的正式版本階段。iPadOS 自發(fā)布以后就是好評如潮,Apple 官方甚至是直接打出了「一個名字就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的宣傳語。
在過去使用的兩個月里,我嘗試了不同種類的工作,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系統(tǒng)已經(jīng)不是 iPad Pro 的束縛。所以足以見得 iPadOS,的確配得上一個新名字。
其實在我看來,很多人對于 iPad 難用還是停留在傳統(tǒng)的印象,我們?nèi)绻梢浴钢匦麻_始的態(tài)度」,摒棄傳統(tǒng)的電腦的操作方式,會輕松很多。
由于這一次系統(tǒng)升級較大,所以已經(jīng)對以前的工作流有了本質(zhì)上的改變。所以這篇文章我將會分享 iPadOS 的一些新技巧和新方式。
不出意外,在 Apple 的秋季發(fā)布會結(jié)束以后,就會正式更新新系統(tǒng),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篇給大家提供的全新 iPadOS 指南。
在整個 iPadOS 之中,改變最大的莫過于文件管理方式。這對幾乎所有的工作流都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在表層上,目前 iPadOS 關(guān)于軟件進化有一個重要的支撐點,即 USB-C 接口。這是目前主流,同時也是面向未來的接口。
這一接口的好處非常多,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這個接口意味著 iPad Pro 不再像是 iPhone 一樣,有比較「專制」的 Lighting 接口,而是轉(zhuǎn)向了像 Mac 一樣,更加包容的接口,擴展性也因此獲得了提高。目前這個接口幾乎可以連接市面上大部分的存儲設(shè)備和外設(shè)設(shè)備。
在 iPad Pro 剛剛發(fā)布的那一段時間里,這一接口還是被軟件限制住的。比如,最直接的是你可以連接相機導入到照片,但是你不能直接在硬盤里導入照片。照片還可以,有很多解決辦法,但是視頻工作如果是錄機拍攝的硬盤,那么就沒有辦法了。
不過好在自從有了 iPadOS,這個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因為 iPad 可以直接支持「外接」存儲設(shè)備,硬盤、U盤現(xiàn)在都可以直接連接使用。而且也一改之前的相機照片一定要進相冊的「執(zhí)拗」,現(xiàn)在你的照片終于可以像文件一樣,科學地管理起來。
整體上,現(xiàn)在的 iPad 上的文件已經(jīng)開始向著桌面端「訪達」進行靠近。每一個文件層級清晰,每一種文件類型也會有相應的簡介,我們可以通過標記進行分類和篩選。
如果是本身無法讀取的軟件,可以調(diào)用第三方可以讀取的軟件。大多數(shù)人以前不會進行的解壓縮,現(xiàn)在也可以直接在文件中進行。所以現(xiàn)在 iPad 中的「文件」已經(jīng)有了很高的可用性,而且有一些文件可以在文件中直接修改,比如 Keynote。
關(guān)于文件的使用,這里有兩個小建議。第一個就是善于使用 iCloud 云文件夾。目前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去實體化存儲的時代,我們的很多信息和內(nèi)容都是「云」來完成的。
這樣聽起來可能比較難懂,簡單來說你可以把 iCloud 理解為蘋果專門為你的蘋果設(shè)備定制的「百度云網(wǎng)盤」。它相比你的百度云更加安全,因為所有的信息是用你的 Apple ID 鎖住的。
另一方面,就是和你的硬件搭配非常契合,你所有的 Apple 設(shè)備都是具有 iCloud 云的。而使用 iCloud 云的最大好處就是你的資料基本不會丟失(除非發(fā)生不可抗因素,世界毀滅)。
并且,可以隨時隨地調(diào)取和同步。比如我在 iPad 上的文件存儲在 iCloud 時,我的 iPhone 和我的 Mac 也可以隨時查看和修改。而且很多你的文件同步服務也是基于 iCloud,比如我使用的 Bear 就是通過 iCloud 實現(xiàn)各種設(shè)備無縫寫作切換。
總之,只要你學會擁抱 iCloud,就會節(jié)省很多時間。你會慢慢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U盤真的慢慢在消失。
當然,如果你要存儲的內(nèi)容比較多,就需要更多的存貯空間。目前蘋果有不同的訂閱方式選擇:免費有 5GB、6 元有 50GB、21 元有 200 GB、68 元有 2T。
一般來說,很多人會備份照片,所以占據(jù)了大量的空間。我的建議是,清理一下自己的相冊,里面我相信最多的可能是截圖。然后多出來的空間,存儲一些自己的重要資料。
在全新的 iPad Pro 上,也取消了耳機接口,機器上所有的接口只有一個 USB-C。但其實這樣的「一個」接口還是非常不方便的,因為既然已經(jīng)是一個「Pro」,我們很多時候還是要連接很多設(shè)備使用。要是你的 iPad Pro 要是沒電了,那么也就是意味著你什么外接設(shè)備都不可以使用。
不過得益于 Mac 電腦已經(jīng)在過去的幾年里很好地普及了 USB-C 接口,所以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非常多針對 USB-C 的擴展塢。說到擴展塢,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陌生,但是其實非常簡單:
「擴展塢就是一個可以讓一個接口變?yōu)楹芏嘟涌诘霓D(zhuǎn)接器」
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很多擴展塢可以選擇,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
一個是直接安裝在 iPad Pro 上的,這樣一體性和外觀都比較好。但這里存在一個問題:和 Mac 不同的是,iPad Pro 在使用時,擴展塢是懸空的,那么就會出現(xiàn)松動的情況。尤其是插拔的時候,很容易出現(xiàn)擴展塢掉落的尷尬情況。
另一種就是完全正常的有一段連接線的,這樣的好處就是擴展塢不用懸空,也不會有誤操作全部拔掉的情況。不過壞處也是非常簡單了,不美觀,會破壞一體性質(zhì)。
當然,不同的擴展塢配的接口是不同的,這個完全是根據(jù)自己的選擇搭配的。
比如說,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攝影的同學,那么一個 SD卡 的讀卡器接口必不可少。
如果你想要把自己的 iPad Pro 連接顯示器,那么一個 HDMI 接口肯定是必不可少。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音樂,或者是自己有很多非常好的耳機,并且還會在 iPad 上做音樂,那么一個 3.5mm耳機接口就是必不可少,當然麥克風也包含在內(nèi)。
當然,我相信需求量最大的是 USB—A 接口,可以用來連接 U 盤或者是鍵盤等等。
總之,有一個擴展塢以后,完全可以讓你的 iPad Pro 發(fā)揮更大的潛能。至于購買哪一個品牌,你不需要擔心,只要在一些電商網(wǎng)站上搜擴展塢,根據(jù)自己的使用狀況選擇即可。
對了,既然說到接口,就順便說一下充電。其實 iPad Pro 自帶的充電器是非常慢的,尤其是 iPad Pro 這么大的電池,基本上想要充滿電都是一個三四個小時。所以,其實 iPad Pro 是支持市面上所謂的 PD 快充的。你不需要知道 PD 是什么意思,你只要知道:
1.如果你有 Mac,那么 Mac 上的充電器就直接可以給 iPad Pro 充電,而且充電速度非???;
2.你可以購買一些支持 PD 充電的充電器,比如我自己使用的就是 Anker 的 30W 快充頭,因為 iPad Pro 最高的上限也是 30W,正好可以完美適配。這個充電頭不僅體積很小,而且充電速度快,還能給 iPhone 快充,強烈建議買一個,絕對會提升你的充電體驗。
最后就是,要注意一些便宜的擴展塢,USB-C 口充電非常緩慢。所以一定要買好一點的,我自己也是用 Anker 的,最高支持 60W,能夠穩(wěn)定快充。
在 iPadOS 更新以后,能用鼠標,幾乎已經(jīng)是各個平臺關(guān)于 iPad Pro 的標題頭條。但是細心的你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能用鼠標被我加上了「引號」。
因為其實這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鼠標功能。因為這個功能在 iPad 中,是隱藏在「輔助功能」里的。其實這個功能在 iPad 的本意上來講是提供給:
「不能使用手指觸摸的人使用 iPad」
那么也正是因為基于這個原因,所以它和鼠標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這也導致了很多更新了 iPadOS 的用戶在使用起來一頭霧水,然后得出:
「這鼠標真難用」的結(jié)論
但是我知道很多人對于這個功能有著很高的期待,而且雖然說不是鼠標,但還是能夠像鼠標一樣的功能。畢竟很多人在希望 iPad Pro 可以代替電腦的時候,還是不想改變自己習慣的操作方式。
所以我們下面就來分享一下,如果你真的很想要把它當作一個鼠標功能,我們應該如何設(shè)置:
1.打開輔助功能—觸控—輔助觸控;
2.設(shè)備-藍牙設(shè)備進行配對,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就是蘋果自家的鼠標和觸控板是不支持的。雖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不過這足以見得 Apple 的確不希望你把這個功能當作鼠標用。
設(shè)置成功以后,畫面上會出現(xiàn)兩個「圖形」,一個是我們以前見過的小白點,在還有實體按鍵的年代,我們還經(jīng)常用它來代替 Home 按鍵。
另一個就是所謂的鼠標,半透明的圓形光標。和鼠標相同的就是點擊操作,但是右鍵功能則完全不同,變?yōu)榱松鲜鎏岬降男“c打開的動作。
所以其實在文字工作中僅僅是在移動光標,選取文字依然需要雙擊然后拖動選擇。
所以這個鼠標甚至是不如手指,因為現(xiàn)在手指可以直接滑動選擇文字。不過是用鼠標還是有一個好處:
減少了抬手操作。
這樣長時間使用的時候不會手酸。雖然多點擊了幾次,但至少可以輕松些。對了,如果你不喜歡小白點礙眼,可以把「始終顯示菜單」關(guān)閉,就不會有小白點。
這一次的 Safari 完全不再是一個「半殘疾」,它已經(jīng)開始接近一個桌面級別的瀏覽器。在 iPadOS 中的瀏覽器已經(jīng)默認直接申請「桌面模式」,也就是所謂的電腦版本。
這里有一個問題,如果你的 iPad 是當作電腦使用的,那么這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你的 iPad 還是當作 iPad 用的話,那么還是最好「移動模式」,這樣尤其是適合豎屏使用。
最直接的一點變化就是,現(xiàn)在你的 iPad 可以直接在網(wǎng)絡上直觀下載資源。比如說在以前,我們很難在 iPad Pro 的瀏覽器里下載百度云文件,或者是一些鏈接文件。
可能很多人會疑問,為什么不使用百度云的 App,暫且不說這個 App 的體驗一團亂麻。最難受的是下載的文件竟然還限制使用,完全沒有辦法直接跳到其他應用中使用,不過現(xiàn)在終于可以不受這個「窩囊氣」。
目前 iPadOS 中已經(jīng)有了像 Mac 一樣完整的下載器,我們可以點擊任意的下載鏈接,右上角就可以有清晰可見的下載進度。下載之后,我們可以直接在文件中找到相應的文件夾。
但是有一個小提醒,Safari 目前默認會直接下載在 iCloud 的云盤文件夾里。但是我相信,大多數(shù)人不希望自己的文件直接下載在 iCloud 上,因此如果你更新了 iPadOS 后的第一件事,可以去到 Safari 里,這里可以設(shè)置文件下載的默認文件夾,直接改為下載在 iPad 上。
而也正是因為這種改變,以前很多無法使用的功能現(xiàn)在都變成可能了,比如一些網(wǎng)頁后臺終于不再是殘廢。
對了,一個變化是,新的瀏覽器把很多功能集合在地址欄的左側(cè),包括閱讀模式、和基本的網(wǎng)絡設(shè)置等等,整體上比以往高效不少。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jié)就是:
「我們可以像在 Mac 上一樣使用 Safari」
在 iPadOS 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改進就是針對文字編輯的高效操作,最常用的就是「復制」和「粘貼」了。
在之前我們需要通過長按選擇文字以后再點擊復制。然后再長按選擇黏貼,整體上的步驟不僅多,還很容易出現(xiàn)誤觸。但是現(xiàn)在,我們可以直接通過更好的手勢操作解決這個問題:
1.我們可以直接通過手指直接精確的移動光標;
2.手指可以直接滑動選擇文字,相比以前省略了不少步驟。不僅如此,還添加了快捷手勢:
點按一下就是選擇一個字;
點按兩下就是選擇一個詞;
點按三下就是選擇一句話。
3.選擇以后就可以直接三根手指內(nèi)縮復制,然后三個手指外擴粘貼。如果一不小心輸入錯也沒有關(guān)系,我們可以三根手指向左橫掃,進行撤銷。
以上操作如果熟悉以后就可以為文字工作提高效率,實際操作后發(fā)現(xiàn)至少可以快一倍。
除了文字以外,在多任務上這一次也有不少改進,一個最重要的變化就是:
「同一個軟件文檔終于可以雙開了」
例如,我們現(xiàn)在終于可以同時寫一篇文檔的同時,以另一篇作為參考。這一直以來都是很多人認為的 iPad 處理文字工作的最大痛點。其實本身來說都是因為 iPad 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基于iOS,沙盒機制限制了多任務能力。
其實這幾代系統(tǒng)都在不同程度的彌補這個短板,iOS 12 時基本可以同時做到開四個窗口、三個軟件和一個視頻窗口。但現(xiàn)在理論上來說,你可以任意多地開窗口。除了正常的雙開,我們可以任意數(shù)量地開懸浮窗口。
開設(shè)以后雖然我們只可以看到一個應用,但是可以像 iPhone 一樣,通過滑動觸控條的形式切換不同的軟件。如果數(shù)量較多的時候,也可以直接向上滑動進入多任務視圖。
總體來說,我們在使用全新的 iPadOS 應該拋棄原本的觀念,學會最大限度地習慣手勢和多任務,可以在原有速度上有一個本質(zhì)提高。
在最新的 iPadOS 中,原先需要向左滑動的小組件現(xiàn)在可以常駐。與此同時,整體的圖標也進行了一個縮小。iPad Pro 12.9 尺寸的大面積視覺終于「提高了使用率」。
小組件常駐表面上看僅僅是一種視覺的變化,但更是一個信號。因為自從 iOS 系統(tǒng)被大家熟悉以來,圖標和其它工具混用還是首次出現(xiàn),它代表著 iPadOS 正在走向桌面一樣更加自由的「窗口」。
顯然,除了讓 iPadOS 更加好看以外,常駐的小組件也是一種效率上的提升。我看過很多 iOS 用戶很少會使用「負一屏」,但其實負一屏絕對是一個寶藏。
你可以把這些負一屏理解為一個很大的抽屜柜,在這些抽屜里任何的應用都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功能展示出來,然后這些豐富的「抽屜」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快捷操作中心」。
比如,VSCO 就提供立刻修飾你剛剛拍攝的最后一張圖的功能,省去了進入軟件導圖的麻煩。想要用好這個功能,我們需要做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學會自定義「抽屜」。其實所有的組成部分都是可以選擇是不是進入這個「柜子」。
我們只要在組件的底部點擊編輯,就可以添加、刪去、挪動這些組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使用頻率進行選擇。如果你不知道怎么選,我這里有一個參考意見:
你可以打開 iPadOS 的屏幕管理時間,在這里你看一下自己經(jīng)常使用哪一些應用,然后這些應用的高頻操作是什么,這樣就可以大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除了選擇具體功能,我們還可以對這些功能進行排序,畢竟在前面的我們可以更快找到。
我自己分享一下自己的使用順序,作為一個參考。
第一個欄目肯定是天氣,這個是雷打不動的。每天起來第一時間確定天氣肯定是符合大多數(shù)人的習慣的。
第二欄目是 things,這是我最喜歡的 GTD 軟件。在這里我們可以直接看到今天我需要做哪些事情。
第四欄目是捷徑,可以讓我快速一些基本操作,比如直接下載網(wǎng)頁上的照片等等。
第三欄目就是電池,可以看到我所有設(shè)備電池使用情況。
應為主頁上只能直接顯示四個組件,所以你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組合。
iPad Pro 目前已經(jīng)幾乎可以連接所有鍵盤,所以你大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求來選擇一塊鍵盤。
比如說,如果你是一個空中飛人,那么購買一塊原裝的 Smart keyboard 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雖然很多人會告訴你這塊鍵盤的手感有多差,但是相信我,論便攜和適應使用場景,沒有比一塊鍵盤更好。而如果你是一個追求手感的人,那么顯然市面上目前任何一只鍵盤都可以作為一種選擇,有線無線皆可。
在購買一些鍵盤時,如果有 Mac 版本就可以購買 Mac 版本,但是如果沒有,那么只要只知道鍵盤上的「Win」就是「Command」即可。
在有了鍵盤以后,接下來你就需要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使用快捷按鍵。
使用快捷鍵在很多人看來依然還是停留在使用「Ctrl+C」階段,但如果可以有效記住并使用更多的快捷鍵,一開始可能會稍微花費一點時間,但是日積月累你節(jié)省的時間絕對是超乎想象。
尤其是在一些時間緊、任務重的工作中,更是可以讓自己游刃有余。一個最為生動的例子,如果我們在使用 iPad Pro 時,想要切換一個應用你會怎么做?
你可能會想到幾個解決方案:
1.最老派的 iPad Pro 使用方式肯定是退出應用,然后在應用圖標里進行選擇。
2.更先進一點的,肯定是使用下方的觸控欄進行滑動。
但以上兩種方式,都需要幾步操作,更麻煩的是,它們都有「抬手操作」,這才是問題最關(guān)鍵的節(jié)點。如果是在Mac 電腦上,我們使用的是鼠標操作,所以你是用鼠標代替快捷鍵雖然麻煩一點,但至少不會有疲勞感。
但是iPad 不一樣,如果想要進行觸摸操作,就是一定需要抬手。所以,從這一點看:
「iPad Pro 更加需要使用快捷鍵」
因為,如果如果你學會使用快捷鍵,那么切換應用只需要按下「Command + Tab」即可。不過和使用 Mac 有一點不同的是,因為目前 iPad 還是沙盒機制,所以快捷鍵有「兩套」:
一個是針對全局的,哪里都可以用的。一個是應用內(nèi),根據(jù)每一個應用的特點設(shè)計的。
常用的全局有:
Command + Tab :切換應用
Command + C or V:復制和黏貼
Tab + 空格:切換輸入法
Command + H :回到主頻幕
Command + Space:快速搜索
Command + Shitf + 4 截取屏幕
Option + Command + D顯示擴展塢
當然目前來說,我在高頻使用的一些軟件,其實本身已經(jīng)內(nèi)置了非常多的快捷鍵,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些快捷鍵的存在。
其實我們只要在任何一個軟件中,長按 Command 按鍵就已經(jīng)可以看到支持的相應的快捷鍵。就拿喜聞樂見的微信來說,很多人現(xiàn)在在 iPad 上回復微信還是需要一個一個點擊對話框,但是其實只要我們按 Command +G就可以快速切換聊天輸入框。
我自己目前一直在使用的軟件比如 Things、Bear 都已經(jīng)有了比較完備的快捷鍵體系。而傳統(tǒng)的 Office 和WPS 更不用說,都已經(jīng)有了很好的支持。我的一個建議是,對于自己常用的軟件一定要想辦法適應內(nèi)部的快捷鍵系統(tǒng),一日學習,終生受益。
再說到 Apple Pencil 之前,我特別想要來說說關(guān)于 iPad Pro 是不是要買Apple Pencil 這件事。
其實本質(zhì)上還是自己的使用場景決定的。標準的創(chuàng)意用戶,包括插畫師、設(shè)計師就不用說了。我身邊的一些類似工作的人,基本上已經(jīng)是人手一個「iPad+Apple pencil」組合了。
對他們來說,最看中 iPad Pro 的就是所見即所得。所以如果你也是目前這些工作的人,那么顯然你不需要別人的參考意見,應該早就買買買。
那么,普通人?
的確,iPad Pro 目前在繪畫和設(shè)計上使用 Apple Pencil 已經(jīng)是常態(tài)了。但普通人是不是還需要這樣一個工具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說一個先說大家討論最多的。
很多用戶覺得 iPad Pro 上配合一個 Apple Pencil 是不符合喬布斯當年的理念的,因為喬布斯說:
「最好的觸控筆,就是我們的手指」
是的,這是完全正確的,因為喬布斯的理念是表達「指針的點擊」。也就是說完成點擊這個操作,最好的工具是手指。
可是 Apple Pencil 的本質(zhì)并不是點擊,而是「精準的滑動」,是準確的畫出一個直線、一個曲線、一個形狀、一個字和一幅畫。這才是問題的關(guān)鍵,而不是所謂的「點擊精確度」。
也就是說,歸根結(jié)底,Apple Pencil 代替的并不是手指或者是鼠標,而是「紙和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喬布斯最先提出科技和人文的結(jié)合就是在 iPad 上。而目前所有的創(chuàng)造類工作幾乎都存在紙和筆。所有的創(chuàng)意想法,頭腦風暴都需要「記下來,畫出來」。
所以 Apple Pencil 真正的優(yōu)勢就在于此,沒有比這更好的草稿本和創(chuàng)意繪制本了。所以如果你的生活和工作中,大量存在與紙筆相關(guān)工作,都可以使用 Apple Pencil。
比如我自己現(xiàn)在拍攝視頻的創(chuàng)意稿,都是使用iPad Pro。而如果你購買的目的是代替鼠標,那么顯然沒有購買意義。
下面是一些關(guān)于使用 Apple Pencil 的建議:
1.我們可以在黑屏下直接點擊屏幕,直接進入備忘錄,快速開始記錄筆記。
2.我們可以利用好 Apple Pencil 的快捷功能,比如雙擊就可以切換「功能」,改為「擦除」等等。這個功能可以在「設(shè)置-Apple Pencil」中進行修改,當然也可以是很多軟件也可以在自己的軟件內(nèi)進行不同的功能修改。
3.任意界面只要從一側(cè)角落滑動,就可以快速截屏,不再需要實體按鍵。而且截屏以后可以進行快速標注,iPadOS 有了全新的截屏工具,更像是一個工具盤。
很多人,可能會不理解,為什么這么別扭,為什么要「改變」。其實很簡單,iPad 的每一個功能的本質(zhì)出發(fā)點都是「移動」。在所有它能做的事情前面,都有「隨時隨地」這四個字。
是的,的確筆記本可能更好。但在筆記本和超級本剛剛出現(xiàn)時,人們也發(fā)出了「我有性能更好的臺式機,為什么要用筆記本」這樣的質(zhì)疑。本質(zhì)上,這一切都是在擺脫一種「限制」。
以上,就是我使用全新 iPadOS 的一些經(jīng)驗和技巧,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