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韻啟蒙(三)
聲韻啟蒙(一) 聲韻啟蒙(二) 聲韻啟蒙(三)
聲韻啟蒙(三)
【卷下】
一、先
晴對雨,地對天,天地對山川。山川對草木,赤壁對青田。
郟鄏鼎,武城弦,木筆對苔錢。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蓮。
何處春朝風(fēng)景好,誰家秋夜月華圓。
珠綴花梢千點薔薇香露;練橫樹杪幾絲楊柳殘煙。
前對后,后對先,眾丑對孤妍。鶯簧對蝶板,虎穴對龍淵。
擊石磬,觀韋編,鼠目對鳶肩。春園花柳地,秋沼芰荷天。
白羽頻揮閑客坐,烏紗半墜醉翁眠。
野店幾家羊角風(fēng)搖沽酒旆;長川一帶鴨頭波泛打漁船。
離對坎,震對干,一日對千年。堯天對舜日,蜀水對秦川。
蘇武節(jié),鄭虔氈,澗壑對林泉。揮戈能退日,持管莫窺天。
寒食芳辰花爛熳,中秋佳節(jié)月嬋娟。
夢里榮華飄忽枕中之客;壺中日月安閑市上之仙。
注釋:
·青田:地名。「司空曙」詩:『青田紅樹起鄉(xiāng)愁』。
·郟鄏鼎:《左傳‧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郟鄏』。(鄏音“辱”)
·武城弦:「孔子」學(xué)生「子游」為武城宰時,曾以弦歌教化民眾。
·木筆對苔錢:「木筆」是一種花卉,就是「辛荑」樹之花?!柑﹀X」指青苔散布于地如錢。
·金城三月柳:關(guān)中金城千里皆植柳。
·玉井:地名?!疙n大華」詩:『玉井蓮花開,十丈藕如船』。
·鶯簧對蝶板:黃鶯婉轉(zhuǎn)鳴叫,如同笙簧。蝶板指蝴蝶震動兩翅猶如拍板。
·虎穴:「班超」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龍淵:一、劍名,亦稱“龍泉劍”。《晉書》左手彎繁弱,右手揮龍淵。二、宮名,《漢書‧武帝紀(jì)》:『發(fā)卒救決河,起龍淵宮』?!端?jīng)‧河水注》:『河南有龍淵宮,武帝起宮于決河之旁,龍淵之側(cè),故曰“龍淵宮”』。
·擊石磬:「孔子」曾在衛(wèi)國擊石磬。
·觀韋編:「孔子」喜歡讀《易》,時常翻閱以至韋編三絕。韋︰熟皮所制。
·鼠目:喻好貪而見小之人?!短茣?amp;#8231;李揆傳》「苗晉卿」數(shù)薦「元載」,「李揆」曰:『「元載」獐頭鼠目子,乃求官邪!』?!冈脝枴乖姡骸夯㈩^食肉無不可,鼠目求官空自忙』。
·鳶肩:喻人之肩上聳似鳶肩也?!短茣贰羔谋尽怪^「馬周」曰:『火色鳶肩必速貴』?!逗鬂h書‧梁翼傳》:『翼為人鳶肩豺目』。
·白羽頻揮閑客坐:「諸葛亮」時常搖著白色羽毛的扇子。
·烏紗半墜醉翁眠:「阮藉」曾因醉酒睡在鄰婦側(cè)畔,烏紗帽也半墜。
·羊角:指狀曲而上升的旋風(fēng)?!肚f子‧逍遙游》:『搏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
·鴨頭:形容水色深綠。唐「李白」《襄陽歌》:『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發(fā)醅』。
·離對坎,震對干:離、坎、震、干是八卦名稱的一部份。
·蘇武節(jié):「蘇武」被扣留匈奴時,持節(jié)不降。
·鄭虔氈:唐朝詩人「鄭虔」生活貧寒,坐無寒氈。
·揮戈能退日:春秋時楚國「魯陽公」與人交戰(zhàn),日將暮,他揮戈止日西下,日為之退三舍。
·持管窺天:《莊子》:『以管窺天,以錐指地,不亦小乎?』。
·夢里榮華飄忽枕中之客:《枕中記》:盧生于邯鄲客店中遇呂翁道人,盧生自嘆窮困,呂翁給了他一個枕頭使其入夢,盧生于夢中歷盡富貴榮華,醒來時,主人煮黃梁飯還沒有熟。(此即《黃梁夢》)
·壺中日月安閑市上之仙:東漢「費長房」遇一老人在街上賣藥,掛著一個壺,那老人疲勞時就走進壺中,后來「費長房」與老人一同進入其中,見壺中玉堂華麗。
二、蕭
恭對慢,吝對驕,水遠對山遙。松軒對竹檻,雪賦對風(fēng)謠。
乘五馬,貫雙雕,燭滅對香消。明蟾常徹夜,驟雨不終朝。
樓閣天涼風(fēng)颯颯,關(guān)河地隔雨瀟瀟。
幾點鷺鷥?nèi)漳撼ow紅蓼岸;一雙鸂鷘春朝頻泛綠楊橋。
開對落,暗對昭,趙瑟對虞韶。軺車對驛騎,錦繡對瓊瑤。
羞攘臂,懶折腰,范甑對顏瓢。寒天鴛帳酒,夜月鳳臺簫。
舞女腰肢楊柳軟,佳人顏貌海棠嬌。
豪客尋春南陌草青香陣陣;閑人避暑東堂蕉綠影搖搖。
班對馬,董對晁,夏晝對春宵。雷聲對電影,麥穗對禾苗。
八千路,廿四橋,總角對垂髫。露桃勻嫩臉,風(fēng)柳舞纖腰。
賈誼賦成傷鵩鳥,周公詩就托鴟鸮。
幽寺尋僧逸興豈知俄爾盡;長亭送客離魂不覺黯然消。
注釋:
·雪賦:「謝莊」作有《雪賦》。
·風(fēng)謠:「李密」侍觀省風(fēng)謠。
·乘五馬:漢代制度太守車乘配駟馬,加秩二千石乘五馬,后來五馬成為太守的代稱。
·貫雙雕:「高駢」一箭貫雙雕。
·燭滅對香消:兩者都指人死去之意?!跋阆睂V概巳ナ?,“燭滅”則男女通用。
·鸂鷘:水鳥名。
·趙瑟對虞韶:“趙瑟”為戰(zhàn)國時趙國君主所鼓之瑟,《國策》秦、趙會于澠池,秦王曰:『聞趙王好音,請鼓瑟?!悔w王鼓瑟,「藺相如」曰:『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罐?!磺赝醪辉S,相如迫之,秦王乃親擊罐?!坝萆亍眲t指虞舜所作之樂曲。
·軺:小車。
·羞攘臂:「馮婦」攘臂下車搏虎,為士人所羞笑?!肚f子‧人間世》:『上征武士,「支離疏」攘臂而于游于其間。上有大役,則「支離疏」有常疾不受功。』按「支離疏」以疾免役無所懼也。
·懶折腰:「陶淵明」羞為五斗米折腰。
·范甑對顏瓢:“范甑”「范丹」家貧,無米可炊以致鍋中積灰。“顏瓢”指孔子弟子顏回簞瓢屢空。
·鴛帳酒:《宋書》「陶谷」得黨太尉姬,取雪水烹茶與姬飲。問姬曰:『黨家有此樂否?』姬曰:『彼粗人安有此樂,但能銷金帳中飲羊羔酒耳』。
·班對馬:“班”指「班固」,著有《漢書》,“馬”指「司馬遷」,著有《史記》。
·董對晁:“董”指西漢經(jīng)學(xué)家「董仲舒」?!瓣恕敝肝鳚h名臣「晁錯」。這兩人都博通經(jīng)籍。
·八千路:唐人詩:『八千里路透神京』。
·廿四橋:唐「杜牧」《寄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二十四橋”在楊州,為當(dāng)時名勝。
·總角對垂髫:古時男女未成年之前束發(fā)為兩結(jié),形狀如角,稱為“總角”。古時小孩扎起而下垂的頭發(fā)稱“垂髫“。皆言未成年之人也。
·賈誼賦成傷鵩鳥:“鵩”是一種不吉祥的鳥,西漢學(xué)者「賈誼」打傷了飛入室內(nèi)的鵩鳥,并作《鵩鳥賦》。
·周公詩就托鴟鸮:「管叔」和「蔡叔」作流言傳周公有異心,周公作鴟鸮之詩以明志。
三、肴
風(fēng)對雅,象對爻,巨蟒對長蛟。天文對地理,蟋蟀對螵蛸。
龍夭矯,虎咆哮,北學(xué)對東膠。筑臺須壘土,成屋必誅茅。
潘岳不忘秋興賦,邊韶常被晝眠嘲。
撫養(yǎng)群黎已見國家隆治;滋生萬物方知天地泰交。
蛇對虺,蜃對蛟,麟藪對鵲巢。風(fēng)聲對月色,麥穗對桑苞。
何妥難,子云嘲,楚甸對商郊。五音惟耳聽,萬慮在心包。
葛被湯征因仇餉,楚遭齊伐責(zé)包茅。
高矣若天洵是圣人大道;淡而如水實為君子神交。
牛對馬,犬對貓,旨酒對嘉肴。桃紅對柳綠,竹葉對松梢。
藜杖叟,布衣樵,北野對東郊。白駒形皎皎,黃鳥語交交。
花圃春殘無客到,柴門夜永有僧敲。
墻畔佳人飄揚競把秋千舞;樓前公子笑語爭將蹴踘拋。
注釋:
·風(fēng)對雅:《詩經(jīng)》分為風(fēng)、雅、頌三部份。
·象對爻:“象”即《易》中的象卦?!柏场奔礃?gòu)成《易》的橫畫,一是“陽爻”用“九”表示,另一為“陰爻”用“六”表示,每三爻合成一卦,一共八卦。
·螵蛸:海螵蛸,一名烏賊。
·北學(xué)對東膠:“北學(xué)”,庠序者,教化之宮也,古鄉(xiāng)學(xué)之名?!睹献?amp;#8231;梁惠王》:『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皷|膠”,周之大學(xué)也,《禮記‧王制》:『周人養(yǎng)國老于東膠』。
·潘岳不忘秋興賦:「潘岳」是西晉文學(xué)家,追求文字華麗,著有《秋聲賦》。
·邊韶常被晝眠嘲:東漢經(jīng)學(xué)家「邊韶」愛在白天睡覺,為其弟子嘲笑為:『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韶聞之后應(yīng)聲對曰:『邊為姓,孝先字;腹便便,五經(jīng)笥;但欲眠,思經(jīng)事;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
·麟藪:《漢武帝紀(jì)》,周成康時,麒麟在郊藪。
·鵲巢:《詩經(jīng)》維鵲有巢。
·麥穗:《后魏書》「魏蘭根」為岐州刺史,麥多五穗。
·桑苞:《易經(jīng)》系于桑苞。
·何妥難:隋朝「元善」為祭酒,講春秋,私謂「何妥」曰:『名望已定,幸無相苦。』「何妥」稱是,后即席「何妥」以《春秋》之疑難問題向「元善」請問,有很多問題「元善」都回答不了,因此兩人有隙。
·子云嘲:漢代學(xué)者「楊雄」字「子云」。因有人諷刺他著書脫離實際而作《解嘲》文
·葛被湯征因仇餉:“葛”是古代一小國之名?!睹献?amp;#8231;滕文公》載:夏朝時,葛國君主不祭祖?!干虦故谷藛柶渚売桑浞Q無牛羊、無糧食。湯王予之,葛國君主卻將送飯之童子殺死。于是「商湯」派兵討伐葛國君主。
·楚遭齊伐責(zé)包茅:《左傳‧僖公四年》載:春秋時「齊桓公」伐楚國,是因為楚國不進貢包茅。
·若天:「公孫丑」曰:『道則高矣,美矣,疑若登天然』。
·如水:《禮記》君子之交淡如水。
·白駒形皎皎:《詩經(jīng)》有:“皎皎白駒”、“交交黃鳥”之語。
·僧敲:「賈島」有詩句“僧敲月下門”。
·秋千:吳地習(xí)俗。用朱繩彩架,女子舞之以為戲。
·蹴踘:氣球。古習(xí)武之戲也?!竸⑾颉埂秳e錄》:『蹴踘,「黃帝」所造;或云起于戰(zhàn)國。古人蹋蹴以為戲』。
四、豪
琴對瑟,劍對刀,地迥對天高。峨冠對博帶,紫綬對緋袍。
煎異茗,酌香醪,虎兕對猿猱。武夫攻騎射,野婦務(wù)蠶繅。
秋雨一川淇澳竹,春風(fēng)兩岸武陵桃。
螺髻青濃樓外晚山千仞;鴨頭綠膩溪中春水半篙。
刑對賞,貶對褒,鉞斧對征袍。梧桐對橘柚,枳棘對蓬蒿。
雷煥劍,呂虔刀,橄欖對葡萄。一椽書舍小,百尺酒樓高。
李白能詩時秉筆,劉伶愛酒每鋪糟。
禮別尊卑拱北眾星常燦燦;勢分高下朝東萬水自滔滔。
瓜對果,李對桃,犬子對羊羔。春分對夏至,谷水對山濤。
雙鳳翼,九牛毛,主逸對臣勞。水流無限闊,山聳有余高。
雨打村童新牧笠,塵生邊將舊征袍。
俊士居官榮引鹓鴻之序;忠臣報國誓殫犬馬之勞。
注釋:
·峨:“高”之意。
·茗:“茶”「陸羽」《茶經(jīng)》:『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蓋因采取之早晚而易其名,是茗、荈最為晚取。世間概以茗為茶之稱呼。
·醪:“酒”的稱呼。
·兕:雌犀牛。
·猱:猴也。
·淇澳竹:《詩經(jīng)‧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颁繆W”就是“淇澳”?!颁俊笔屈S河的支流,從河南汲縣淇門鎮(zhèn)流入黃河。
·武陵桃:「陶淵明」《桃花源記》說武陵溪兩邊桃花盛開,落英繽紛。武陵在今湖南常德。
·雷煥劍:《晉書》晉人「雷煥」曾于吳岳掘得兩把劍,一劍送給「張華」一劍自佩「張華」被誅后劍遺失?!咐谉ā谷ナ篮笃渥优鍎^延平津,寶劍忽從腰間躍出墮水,入水尋之卻見兩龍在水。
·呂虔刀:「呂虔」認為「王祥」有三公之量,解佩刀相贈,后「王祥」果為三公。
·劉伶愛酒每鋪糟:「劉伶」嗜酒,酒喝完之后常連酒渣也吃掉?!颁仭睘槌?、食之意?!霸恪睘榫圃慊蛴镁齐缰频氖澄?。
·拱北:《論語》朝東茍子,水萬折必東。
·九牛毛:《漢書》若九牛之亡一毛。
·鹓鴻之序:鹓鴻群飛有序,如朝臣之行列。
五、歌
山對水,海對河,雪竹對煙蘿。新歡對舊恨,痛飲對高歌。
琴再撫,劍重磨,媚柳對枯荷。荷盤從雨洗,柳線任風(fēng)搓。
飲酒豈知欹醉帽,觀棋不覺爛樵柯。
山寺清幽直踞千層云嶺;江樓宏敞遙臨萬頃煙波。
繁對簡,少對多,里詠對途歌。官情對旅況,銀鹿對銅駝。
刺吏鴨,將軍鵝,玉律對金科。古堤垂亸柳,曲沼長新荷。
命駕呂因思叔夜,引車藺為避廉頗。
千尺水簾今古無人能手卷;一輪月鏡乾坤何匠用功磨。
霜對露,浪對波,徑菊對池荷。酒闌對歌罷,日暖對風(fēng)和。
梁父詠,楚狂歌,放鶴對觀鵝。史才推永叔,刀筆仰蕭何。
種橘猶嫌千樹少,寄梅誰信一枝多。
林下風(fēng)生黃發(fā)村童攜牧笠;江頭日出皓眉溪叟曬漁蓑。
注釋:
·欹醉帽:「阮藉」酒醉后烏紗帽半墜。
·觀棋不覺爛樵柯:傳說晉人「王質(zhì)」入山砍柴,見有二童子下棋,他放下斧頭觀看,后來童子對他說:『你的斧頭柄都腐爛了』?!竿踬|(zhì)」回鄉(xiāng)后,與他同時代的人都以去世了。
·銀鹿對銅駝:“銀鹿”相傳唐朝書法家「顏真卿」有一家童名“銀鹿”,這里是字面的對仗,不是專名?!般~駝”古代洛陽宮南側(cè)曾設(shè)有兩個銅駝于路旁,在這里也是字面上對仗,不是專名。
·刺吏鴨:唐朝詩人「韋應(yīng)物」做刺史時養(yǎng)了一些鴨,他稱鴨子為“綠頭公子”。
·將軍鵝: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將軍,他生性愛鵝。山陰道士贈以鵝,求寫《道德經(jīng)》。
·亸:下垂的樣子。
·命駕呂因思叔夜:晉「呂安」與「稽叔夜」是好友,每當(dāng)「呂安」思念「稽叔夜」時即令人駕車千里前往會見。
·引車藺為避廉頗:戰(zhàn)國時「藺相如」為趙國相,「廉頗」忌恨「藺相如」官位在己之上,揚言要羞辱他?!柑A相如」知道后,每次外出遇到「廉頗」便引車避讓。家人不以為然,「相如」說:『此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聽說后,就負荊登門請罪。
·梁父詠:「諸葛亮」居住隆中時,常作“梁父吟”?!傲焊浮睘樯矫?div style="height:15px;">
·楚狂歌:「接輿」姓陸,名「通」春秋時楚國人,因為「楚昭王」政令無當(dāng),所以披發(fā)佯狂不仕,曾唱著歌經(jīng)過「孔子」身邊。
·史才推永叔:北宋「歐陽修」字「永叔」,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自撰《新五代史》。
·刀筆仰蕭何:「蕭何」文韜武略,是西漢初大臣,曾制定《漢律》七章。
·種橘:「李衡」種橘千樹。
六、麻
松對柏,縷對麻,蟻陣對蜂衙。赪鱗對白鷺,凍雀對昏鴉。
白墮酒,碧沉茶,品笛對吹茄。秋涼梧墮葉,春暖杏開花。
雨長苔痕侵壁砌,月移梅影上窗紗。
颯颯秋風(fēng)度城頭之篳篥;遲遲晚照動江上之琵琶。
優(yōu)對劣,凸對窊,翠竹對黃花。松杉對杞梓,菽麥對桑麻。
山不斷,水無涯,煮酒對烹茶。魚游池面水,鷺立岸頭沙。
百畝風(fēng)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
閑捧竹根飲李白一壺之酒;偶擎桐葉啜盧同七碗之茶。
吳對楚,蜀對巴,落日對流霞。酒錢對詩債,柏葉對松花。
馳驛騎,泛仙槎,碧玉對丹砂。設(shè)橋偏送筍,開道竟還瓜。
楚國大夫沉汨水,洛陽才子謫長沙。
書篋琴囊乃士流活計;藥爐茶鼎實閑客生涯。
注釋:
·蜂衙:宋「陳師道」《春懷視鄰里》:“風(fēng)翻蛛網(wǎng)開三面,雷動蜂窩趁兩衙”。這是“蜂衙”的出處。
·赪:紅色鱗的魚。赪:紅色。
·白墮酒:北魏河?xùn)|人「劉白墮」善釀酒,因此以自己的名字「白墮」為酒名,后世泛指美酒。
·碧沉:茶名。
·篳篥:古代的管樂器,胡人用以警馬。篳音必;篥音力。
·百畝風(fēng)翻陶令秫:「陶淵明」任彭澤令時,種百畝的秫用以釀酒。秫音淑。
·一畦雨熟邵平瓜:秦時東陵侯「邵平」在秦亡以后,于長安城東種瓜,其瓜有五種顏色,人稱“邵平瓜”。
·竹根:酒杯也。
·飲李白一壺之酒:唐「李白」《月下獨酌》有『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詩句。
·桐葉:茶盞也。
·啜盧同七碗之茶:「盧同」為中唐詩人,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說自己連喝「孟諫議」寄贈的新茶六碗,到了第七碗就吃不得了,『唯覺兩腋羽羽清風(fēng)生』。
·酒錢:「劉延之」與「陶潛」二萬錢,悉還酒家。
·詩債:「蘇東坡」詩:『口業(yè)不償詩有債』。
·仙槎:槎是用竹木編成的筏。就說天河與海相通,每年八月有浮槎往來?!稘h書》「張騫」尋河源,泛至天河,逢織女。
·設(shè)橋偏送筍:「范元授」見人夜間盜筍苦于過溝,乃砍樹為橋讓盜過,盜筍者感慚愧就將筍子送還。
·開道竟還瓜:晉人「桑虞」見有人偷瓜苦于圓周籬笆多刺,于是多開了一個開口,盜賊還瓜并且謝罪。
·楚國大夫沉汨水:「屈原」戰(zhàn)國末期楚國大夫,晚年見楚國連連喪失國土,最后自投“汨羅江”而死。
·洛陽才子謫長沙:「賈誼」為洛陽才子,被貶為長沙太傅。
七、陽
高對下,短對長,柳影對花香。詞人對賦客,五帝對三王。
深院落,小池塘,晚眺對晨妝。絳霄唐帝殿,綠野晉公堂。
寒集謝莊衣上雪,秋添潘岳鬢邊霜。
入浴蘭湯事不忘于端午;客斟菊酒典常記于重陽。
堯?qū)λ?,禹對湯,晉宋對隋唐。奇花對異草,夏日對秋霜。
八叉手,九回腸,地久對天長。一堤楊柳綠,三徑菊花黃。
聞鼓塞兵方戰(zhàn)斗,聽鐘宮女正梳妝。
春飲方歸紗帽半掩鄰舍酒;早朝初退袞衣微惹御爐香。
荀對孟,老對莊,亸柳對垂楊。仙宮對梵宇,小閣對長廊。
風(fēng)月窟,水云鄉(xiāng),蟋蟀對螳螂。暖煙香靄靄,寒燭影煌煌。
伍子欲酬漁父劍,韓生嘗竊賈公香。
三月韶光常憶花明柳媚;一年好景難忘橘綠橙黃。
注釋:
·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文王」。
·絳霄唐帝殿:唐玄宗時有“絳霄殿”。
·綠野晉公堂:唐朝「裴度」封晉公,建有“綠野堂”。
·寒集謝莊衣上雪:「謝莊」是南朝宋國右衛(wèi)將軍,自朝廷回家衣服上沾有一些雪,時人以為風(fēng)韻。
·秋添潘岳鬢邊霜:「潘岳」發(fā)如白霜。
·人浴蘭湯,事不忘于端午:楚辭中有“沐蘭湯兮芳華”二句,后來以端午節(jié)悼念「屈原」。
·客斟菊酒,典常記于重陽:傳說九月九日登高山、戴茱萸、飲菊酒可避難。
·八叉手:唐朝詩人「溫庭筠」才恩敏捷,工詩賦,雙手八叉而入韻成,人稱“溫八叉”。
·三徑:指隱士的居處?!柑諟Y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徑,小路。
·早朝初退,袞衣微惹御爐香:本句出自「唐賈」至《早朝大明宮》:“劍佩身隨玉墀步,衣冠猶惹御爐香”。袞衣:古代帝王及王公繡龍的禮服。
·仙宮對梵宇:仙宮指道觀,梵宇指佛寺。
·伍子欲酬漁父劍:戰(zhàn)國時,楚兵追捕「伍子胥」,他急著要渡河,一位漁父用船將他渡過河,他解下佩劍酬謝漁父。漁父說:楚國下令捉到「伍子胥」賜給糧食五萬斛,爵執(zhí)珪,豈只值百金之劍嗎?
·韓生嘗竊賈公香:「漢武帝」曾賞賜異香給「賈充」,「賈充」的女兒與「韓壽」私通,所以偷香給「韓壽」?!纲Z充」發(fā)覺后,便將女兒嫁給了「韓壽」。
·一年好影,難忘橘綠橙黃:本句出自宋「蘇軾」《贈劉景文》:“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
八、庚
深對淺,重對輕,有影對無聲。蜂腰對蝶翅,宿醉對余醒。
天北缺,日東生,獨臥對同行。寒冰三尺厚,秋月十分明。
萬卷書容閑客覽,一樽酒待故人傾。
心侈唐玄厭看霓裳之曲;意驕陳主飽聞玉樹之賡。
虛對實,送對迎,后甲對先庚。鼓琴對舍瑟,搏虎對騎鯨。
金匼匝,玉瑽琤,玉宇對金莖?;ㄩg雙粉蝶,柳內(nèi)幾黃鶯。
貧里每甘黍藿味,醉中厭聽管弦聲。
腸斷秋閨涼吹已侵重被冷;夢驚曉枕殘蟾猶照半窗明。
漁對獵,釣對耕,玉振對金聲。雉城對雁塞,柳裊對葵傾。
吹玉笛,弄銀笙,阮杖對桓箏。墨呼松處士,紙?zhí)栬壬?div style="height:15px;">
雨浥好花潘岳縣,風(fēng)搓細柳亞夫營。
撫動琴弦遽覺座中風(fēng)雨至;哦成詩句應(yīng)知窗外鬼神驚。
注釋:
·天北缺:古人認為天不滿西北,「女媧」煉石補之。
·心侈唐玄,厭看霓裳之曲:安史之亂以后,「唐玄宗」聽《霓裳羽衣曲》而傷感。
·意驕陳主,飽聞玉樹之賡:南朝「陳后主」作《玉樹后庭花》,后被隋所滅。
·后甲:《易經(jīng)》:“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甲為天干中的首位,后甲是甲日干的后三天,是吉日。先庚:《易經(jīng)‧巽》:“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先庚三日是說天干庚前的三日,也是吉日。
·匼匝:馬籠頭。
·瑽琤:玉石敲擊聲。
·黎藿:野菜。
·雉城:雉是一種鳥,又名野雞,飛不過三丈,所以古代曾以它作為計算城墻長度的單位。
·葵傾:葵向日而傾,所以又名向日葵。
·阮杖:晉朝「阮修」杖頭系百錢以沽酒?;腹~:晉朝「桓伊」善彈箏。
·松處士:因為古代的墨大都以松煙制成,故呼墨為松處士。
·楮先生:古代制紙多以楮樹為原料,因稱楮先生。唐「韓愈」《毛穎傳》曾將紙戲稱“會稽楮先生”。
·露浥好花潘岳縣:「潘岳」為河陰縣令時,下令廣植桃花。
·風(fēng)搓細柳亞夫營:漢朝大將「周亞夫」駐兵于細柳營,軍紀(jì)甚嚴(yán)。
·撫動琴弦:遽覺座中風(fēng)雨至,晉「師曠」撫清角之琴,風(fēng)雨忽至。
·哦成詩句,應(yīng)知窗外鬼神驚:「杜甫」《寄李十二》“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這是對「李白」的稱贊,這里是泛指。另本作:「賀知章」見「李白」【馬樓曲】,嘆曰:『此詩可泣鬼神矣』。
九、青
紅對紫,白對青,漁火對禪燈。唐詩對漢史,釋典對仙經(jīng)。
龜曳尾,鶴梳翎,月榭對風(fēng)亭。一輪秋夜月,幾點曉天星。
晉士只知山簡醉,楚人誰識屈原醒。
倦繡佳人慵把鴛鴦文作枕;吮毫畫者思將孔雀寫為屏。
行對坐,醉對醒,佩紫對紆青。棋枰對筆架,雨雪對雷霆。
狂蛺蝶,小蜻蜒,水岸對沙汀。天臺孫綽賦,劍閣孟陽銘。
傳信子卿千里雁,照書車胤一囊螢。
冉冉白云夜半高遮千里月;澄澄碧水宵中寒映一天星。
書對畫,傳對經(jīng),鸚鵡對鹡鸰。黃茅對白荻,綠草對青萍。
風(fēng)繞鋒,雨淋鈴,水閣對山亭。渚蓮千朵白,岸柳兩行青。
漢代宮中生秀柞,堯時階畔長祥蓂。
一枰決勝棋子分黑白;半幅通靈畫色間丹青。
注釋:
·龜曳尾:【莊子】:龜寧死留骨而貴乎?寧生曳尾而泥涂乎?
·晉士只知山筒醉:晉朝將軍「山簡」嗜酒,常醉,人稱醉山翁。
·楚人誰識屈原醒:「屈原」有“世人皆醉而我獨醒”的詩。
·鴛鴦?wù)恚豪C女常以鴛鴦兩鳥繡于枕。
·孔雀屏:《唐書》唐高祖皇后竇氏之父畫二孔雀于屏,謂射中者嫁之,高祖射中兩孔雀之眼,得娶竇氏。
·紆:垂、系。
·天臺孫綽賦:東普「孫綽」有《游天臺山賦》。
·劍閣孟陽銘:「孟陽」過劍閣,作《劍閣銘》。劍閣在四川保寧府劍州。
·照書車胤一囊螢:普朝「車胤」家貧,夜讀無燈,捉螢火蟲數(shù)只裝在白絲袋中照明。
·風(fēng)繞驛:相傳唐歧王「李范」于宮中竹林內(nèi)懸碎玉片子。每聞碎玉片有相觸的聲音,即知有風(fēng),號稱為“占風(fēng)驛”。
·雨淋鈴:相傳「唐明皇」在安史之亂平定后,從蜀中回長安,經(jīng)劍閣棧道,雨中聞鈴聲,悼念馬嵬驛死去的「楊貴妃」,而作《雨霖鈴》曲
·蓂: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瑞草。每月朔日生一葉,至十二月全生,望后每日落一葉,三十日全落。
十、蒸
新對舊,降對升,白犬對蒼鷹。葛巾對藜杖,澗水對池冰。
張兔網(wǎng),掛魚罾,燕雀對鹍鵬。爐中煎藥火,窗下讀書燈。
織錦逐梭成舞鳳,畫屏誤筆作飛蠅。
宴客劉公座上滿斟三雅爵;迎仙漢帝宮中高插九光燈。
儒對士,佛對僧,面友對心朋。春殘對夏老,夜寢對晨興。
千里馬,九霄鵬,霞蔚對云蒸,寒堆陰嶺雪,春泮水池冰。
嚴(yán)父憤生撞玉斗,周公誓死作金滕。
將軍元暉莫怪人譏為餓虎;待中盧昶難逃世號作饑鷹。
規(guī)對矩,墨對繩,獨步對同登。吟哦對諷詠,訪友對尋僧。
風(fēng)繞屋,水襄陵,紫鵠對蒼鷹。烏寒驚夜月,魚暖上春冰。
楊子口中飛白鳳,何郎鼻上集青蠅。
巨鯉躍池翻幾重之密藻;顛猿飲澗掛百尺之垂藤。
注釋:
·罾:魚網(wǎng)。(罾:ㄗㄥ)
·畫屏誤筆作飛蠅:三國時「曹丕」畫屏風(fēng),不慎落了一墨點在上面,因而就這點墨畫了一只小蒼蠅,「孫權(quán)」以為是一只真蒼蠅,用手彈它。
·宴客劉公,座上滿斟三雅爵:「劉表」有大中小三種酒具,大者“伯雅”,次者“仲雅”、小者“季雅”,供賓客隨意取用。
·迎仙漢帝,宮中高插九光燈:漢武帝曾在宮中點燃九光之燈以迎接西王母。
·嚴(yán)父憤生撞玉斗:嚴(yán)父指「項羽」的謀士「范增」,這是「項羽」對他的稱呼。玉斗,玉制的斗型酒器。鴻門宴上,「劉邦」脫身后,留謝的「張良」代替「劉邦」向「項羽」贈玉斗一雙?!阜对觥股?,撞碎了玉斗。
·周公誓死作金滕:「周武王」病時,「周公」祈禱于三王,愿以身體代死,史官錄其事及祝冊之文藏于金滕之柜,后來成王打開了金滕之柜。
·將軍元暉:北魏將軍「元暉」,貪婪專橫,人稱之為“餓虎將軍”。
·侍中盧昶:北魏侍中「盧昶」,貪得無厭,人稱之為“饑鷹侍中”。
·楊子口中飛白鳳:「楊雄」獻《甘泉賦》,夢口中吐白鳳。
·何郎鼻上集青蠅:三國魏吏部尚書「何晏」夢見青蠅集于鼻端。「管輅」說:“位峻者顛也”。
十一、尤
榮對辱,喜對懮,夜宴對春游。燕關(guān)對楚水,蜀犬對吳牛。
茶敵睡,酒消愁,青眼對白頭。馬遷修史記,孔子作春秋。
適興子猷常泛棹,思歸王桑強登樓。
窗下佳人妝罷重將金插鬢;筵前舞妓曲終還要錦纏頭。
唇對齒,角對頭,策馬對騎牛。毫尖對筆底,綺閣對雕樓。
揚柳岸,荻蘆洲,語燕對啼鳩??统私鸾j(luò)馬,人泛木蘭舟。
綠野耕夫春舉耜,碧池漁父晚垂鉤。
波浪千層喜見蛟龍行水;云霄萬里驚看雕鶚橫秋。
庵對寺,殿對樓,酒艇對漁舟。金龍對彩鳳,豮豕對童牛。
王郎帽,蘇子裘,四季對三秋。峰巒扶地秀,江漢接天流。
一灣綠水漁村小,萬里青山佛寺幽。
龍馬呈河羲皇闡微而畫卦;神龜出洛禹王取法以陳疇。
注釋:
·蜀犬:庸蜀之南,此地經(jīng)常下雨很少日出,因此,日出則犬吠。吳牛:吳地的牛在太陽下辛勤耕作,所以看見月亮也喘氣。
·馬遷修史記:馬遷,漢代學(xué)者「司馬遷」,曾因「李陵」遭難,而作《史記》。
·孔子作春秋:「孔子」參照魯國歷史而作《春秋》。
·適興子猷常泛棹:晉朝「王子猷」乘興雪夜訪友「戴安道」,至「戴安道」門口而返,別人間他為什么不進去,他說:“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思歸王粲強登樓:東漢未年,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人「王粲」幼徙長安,后避難荊州,思歸而作《登樓賦》。
·錦纏頭:「杜牧」贈妓詩:『笑時花近眼,舞罷錦纏頭』。
·策:鞭打。
·金絡(luò)馬:《韻府》飾馬首以金絡(luò)。
·木蘭舟:「李嶠」詩:『木蘭為楫桂為舟』。
·豮豕:閹豬。童牛:未長角的牛。
·王郎帽:晉朝「王蒙」美貌,每次上街很多婦女都喜歡他,看見他的帽子破,都想送一頂新帽。
·蘇子裘:「蘇秦」游說秦國不被采用,所穿黑貂之裘破舊不堪。
·龍馬呈河:相傳龍馬自河中負圖而出,「伏羲」以之畫八卦。
·神龜出洛:相傳神龜自洛水負書而出,「夏禹」據(jù)洛書寫《洪范》九疇。
十二、侵
眉對目,口對心,錦瑟對瑤琴。曉耕對寒釣,晚笛對秋砧。
松郁郁,竹森森,閔損對曾參。秦王親擊罐,虞帝自揮琴。
三獻卞和嘗泣玉,四知楊震固辭金。
寂寂秋朝庭葉因霜摧嫩色;沉沉春夜砌花隨月轉(zhuǎn)清陰。
前對后,古對今,野獸對山禽。犍牛對牝馬,水淺對山深。
曾點瑟,戴逵琴,璞玉對渾金。艷紅花弄色,濃綠柳敷陰。
不雨湯王方剪爪,有風(fēng)楚子正披襟。
書生惜壯歲韶華寸陰尺壁,游子愛良宵光陰一刻千金。
絲對竹,劍對琴,素志對丹心。千愁對一醉,虎嘯對龍吟。
子罕玉,不疑金,往古對來今。天寒鄒吹律,歲旱傅為霖。
渠說子規(guī)為帝魄,儂知孔雀是家禽。
屈子沉江處處舟中爭系粽;牛郎渡渚家家臺上競穿針。
注釋:
·砧:受杵之石也。
·閔損對曾參:「閔損」,字「子鶱」;「曾參」,字「子輿」,都是「孔子」的弟子,都以孝行見稱。
·秦王親擊罐:《戰(zhàn)國策》載,秦趙會于澠池,秦王令趙王親自鼓瑟,「藺相如」設(shè)計迫秦王擊罐,維護了趙國尊嚴(yán)。
·虞帝自揮琴:傳說「虞舜」曾揮五弦琴而歌,以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嘉惠百姓。
·三獻卞和嘗泣玉:《韓非‧和氏》載:春秋時期楚國人「卞和」發(fā)現(xiàn)了一塊玉璞,三次上獻給楚王,兩次被斷足,都被認為是欺許,他抱玉哭于荊山之下。后來楚文王使人加工,果然是一塊寶玉。
·四知楊震固辭金:《后漢書‧楊震傳》:「楊震」為東萊太守時,有人趁黑夜送他金子,他拒不接受,來人說這事不會有人知道,「楊震」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說無人知道呢?
·犍牛對牝馬:犍牛:閹過的公牛。牝馬:母馬。
·曾點瑟:有一次「孔子」問弟子志向,輪到「曾點」,當(dāng)時他彈瑟正近尾聲,鏗的一聲將瑟放下,起而作答,有為而獲孔子賞識。
·戴逵琴:晉人「戴逵」善于彈琴,武陵王「司馬晞」一次召他彈琴,他不去,當(dāng)著使者的面摔壞了琴,表示不為王門伶人。
·璞玉:晉「山濤」為人仁厚穩(wěn)重,人擬為璞玉渾金。
·不雨湯王方剪瓜:商湯時天大旱,湯王乃剪下頭發(fā)與指甲,祈禱于桑林,并以六事自責(zé),天果然降雨。
·有風(fēng)楚子正披襟: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宮,有風(fēng)颯然而至,楚王披襟擋之。
·虎嘯:《莊子》虎嘯而風(fēng)生。
·龍吟:《異聞錄》:「房管」修學(xué)于終南山,忽聞聲如戛銅,父老曰:『此乃龍吟也』。
·子罕玉:春秋時「子罕」為宋國大夫,有人送之寶玉,「子罕」不收,并說我以不貪為寶。
·不疑金:漢朝「直不疑」被人懷疑偷金,「直不疑」用自己的金還他,待此人找到金子后,深感慚愧,以此稱長者。
·天寒鄒吹律:傳說戰(zhàn)國時燕國,天寒而莊稼不生,「鄒衍」吹律,天氣轉(zhuǎn)暖,萬物皆生。
·歲旱傅為霖:商武丁以「傅說」為相,對他說,天若大旱,好以你為霖雨。
·渠說子規(guī)為帝魄:傳說戰(zhàn)國時,「杜宇」為蜀王,號「望帝」,失國后思之不得,乃化作杜鵑鳥,啼血乃止。渠:在這里為“他”之意?!咐钌屉[」有:『望帝春心托杜鵑』句。
·儂之孔雀是家禽:《佩文韻府》:「楊德祖」年九歲,「孔君平」至其家中,桌上設(shè)果有楊梅。孔指之曰:『此為君家之果肴』,德祖應(yīng)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屈子沉江,處處舟中爭系粽:傳說「屈原」五月五日沉江,后人做些粽子來悼念他,后來變化為吃粽子,此習(xí)相沿至今。
·牛郎渡渚,家家臺上競穿針:七月七日相傳為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唐宮中此晚做高臺,準(zhǔn)備瓜果,宮女在暗處穿針,稱為乞巧。
十三、覃
千對百,兩對三,地北對天南。佛堂對仙洞,道院對禪庵。
山潑黛,水浮藍,雪嶺對云潭。鳳飛方翙翙,虎視已眈眈。
窗下書生時諷詠,筵前酒客日醺酣。
白草滿郊秋日收征人之馬;綠桑盈畝春時供農(nóng)婦之蠶。
將對欲,可對堪,德被對恩覃。權(quán)衡對尺度,雪寺對云庵。
安邑棗,沿庭柑,不愧對無慚。魏征能直諫,王衍善清談。
紫梨摘去從山北,丹荔傳來自海南。
攘雞非君子所為但當(dāng)月一;養(yǎng)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
中對外,北對南,貝母對宜男。移山對浚井,諫苦對言甘。
千取百,二為三,魏尚對周堪。海門翻夕浪,山市擁晴嵐。
新締直投公子纻,舊交猶脫館人驂。
文達淹通已詠冰兮寒過水;永和博雅可知青者勝于藍。
注釋:
·翙翙:鳥飛動之聲?!对娊?jīng)》:“鳳凰于飛,翙翙其羽?!?div style="height:15px;">
·攘雞非君子所為,但當(dāng)月一:《孟子‧滕文公下》:“有一小偷每天都偷鄰居的雞,有人對他說:這不是君子的行為。小偷說:請準(zhǔn)許我減少偷雞的次數(shù),每月偷一只雞,再每年偷一只雞,最后就停止了。
·永和博雅可知青者勝于藍: 《北史‧李謐傳》:謐初師「孔璠」,數(shù)年后,璠還就謐請業(yè);同門生為之語曰:『清成藍,藍謝青;師何常,在明經(jīng)?!?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