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離別就是我國古典詩歌中歌詠的重要內(nèi)容。無論是故國鄉(xiāng)土之思,還是骨肉親人之念,亦或是摯友戀人離別之感,無不牽動著很多人的心弦。正如南朝文學(xué)家江淹在《別賦》中所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大多數(shù)抒寫離情別緒的詩歌作品,其實(shí)都充滿了凄涼傷感的情調(diào)。
譬如,王勃的《別薛華》:“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宋之問的《送別杜審言》:“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柳宗元的《重別夢得》:“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岐路忽西東”等,就是充滿了凄涼傷感的情調(diào),讀后感人至深,甚至是讓人熱淚盈眶。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雨霖鈴》,便是宋詞中很凄涼的一首離別詞,也是抒寫離別的千古名篇。它是宋代詞人柳永的代表作,也是婉約詞的代表作。我們都知道柳永曾因作詞忤仁宗,遂“失意無俚,流連坊曲”,專門為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雨霖鈴》便是柳永從汴京南下時(shí)與一位歌伶樂伎戀人的惜別之作。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jiān)隆?/p>
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
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
首先,詞的開篇12字“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便可以說是寫盡了離別的凄涼情調(diào),讀后讓人熱淚盈眶。那么為什么要這樣說呢?我們先來看它的字面意思,即秋后的蟬叫得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shí)分,一陣急雨剛剛停下。《禮記·月令》曾說:“孟秋之月,寒蟬鳴”。由此可見,詞人與戀人離別的時(shí)間是在蕭瑟的秋天。
又恰值一天的日暮時(shí)分,加上驟雨滂沱、寒蟬凄切,可以說詞人眼中的所見所聞,是無處不凄涼。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這里景色的凄涼,實(shí)際上是為了烘托詞人心境的凄涼。而造成詞人這種凄涼心境的緣由,便是他與戀人的離情別緒。所以說詞的開篇12字,便奠定了整首詞凄涼的情感基調(diào),讀后讓人熱淚盈眶。
緊接著的“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則是詞人對離別的環(huán)境和心理描寫。即在京都城外設(shè)帳餞別,卻始終沒有暢飲的心緒,因?yàn)檫€在依依不舍的時(shí)候,船便催著要出發(fā)了。也就是說,戀人正留戀情濃,詞人卻要蘭舟催發(fā)。如此矛盾的心理對比,無疑加深了雙方心中的情感。所以兩人便“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即兩人握著手,滿眼淚花地互相看著,可是直到最后離別,也都是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雖然我們不知道詞人說不出來的具體是什么話,但是我們卻知道沒能說出的才最動人,最刻骨銘心。如蘇軾詞中“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之句。隨后的“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便道出了詞人此去的路程之遠(yuǎn),也就是烘托了離愁之深。
然后,詞的下片則開始寫離別后情景。起始三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即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適逢這蕭瑟凄涼的秋季,這要我怎么受得了。從這三句的意思來看,他主要是映射了開篇三句,前后照應(yīng),且在情感表達(dá)上更深刻,也更濃郁。接下來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jiān)隆北闶窃~人與戀人離別后的旅途況味。
它的意思是說,又有誰知道我今夜酒醒以后身在何處呢?恐怕只有那楊柳岸邊凄厲的晨風(fēng)和黎明的殘?jiān)轮獣粤恕:茱@然,這三句凸顯了詞人與戀人離別后的孤獨(dú)之感,同時(shí)也包含了羈旅之愁在其中?!按巳ソ?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即我這一去,雖然會遇到好風(fēng)景,但是沒有你在我身邊,便形同虛設(shè)??梢娫~人的相思之苦,離愁之深。
最后,“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即縱然我有滿腹的情意,可又能和誰說呢?言外之意,便是戀人不在身邊,詞人的深情蜜意便無人可說,即表達(dá)了詞人對戀人的一往情深。當(dāng)然,字里行間始終充滿著的就是凄涼的情調(diào)。這也是我們很好理解的,相信大家也都曾有過詞人所說的這種經(jīng)歷與心境??偟膩碚f,柳永這首詞將自己與戀人惜別時(shí)的真情實(shí)感表達(dá)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讀后讓人熱淚盈眶。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