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觀點:蝴蝶與恐龍爭食導致恐龍滅絕(神秘的地球uux.cn插圖)
據(jù)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wǎng)站7月5日報道,美一科學家對恐龍滅絕原因做出新解釋,認為蝴蝶與恐龍爭食導致恐龍滅絕。
誰殺死了恐龍?迄今為止,很多科學家認為火山是罪魁禍首?;鹕絿姲l(fā),火山灰布滿天空,導致溫度變化和海平面變化。也有科學家認為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所致。但是,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一種新說法——小蝴蝶殺死了大恐龍。該理論由美國研究員布賴恩在其新書中提出。布賴恩列舉了恐龍突然消失的各種理論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恐龍是當時陸地上的主人,但是貪吃的毛毛蟲(蝴蝶)和小型哺乳動物搶奪了大且笨重的恐龍的食物,導致恐龍的隕落。
大約6500萬——6600萬年前,地球像一個巨大的花圃。那一時期還沒有鳥類,蝴蝶覺得自己很漂亮,不知疲倦地繁衍著??铸垳缃^的原因完全有可能是因為饑餓,因為蝴蝶和恐龍都是食素者?!昂姹尽钡淖髡卟假嚩髟跁袑懙溃骸笆聦嵣?,恐龍這種巨大的爬行動物擁有巨大的上下顎,但是蝴蝶這一鱗翅目動物有一個不可戰(zhàn)勝的優(yōu)勢——數(shù)量。毛毛蟲吃光了樹葉,所以很可能恐龍死于胃痙攣”。
不同學者發(fā)出了不同的聲音。一些學者認為,那時候小型哺乳動物習慣以恐龍蛋為早餐。而植物學家認為,在恐龍喜愛的叢林里出現(xiàn)了某種有毒植物。而古生物學家提出的版本則認為恐龍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關節(jié)炎和癌癥。
數(shù)十年來,一種在科學界頗受歡迎的理論認為,一顆距今6500萬年前落在墨西哥境內(nèi)尤卡坦半島的小行星是造成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這顆小行星直徑6英里(約合10公里),在尤卡坦半島附近留下了??颂K魯伯隕石坑,同時引發(fā)全球范圍內(nèi)的氣候變化,最終造成一場物種大滅絕事件,恐龍就是在這次事件中從地球上消失的。
但是,最新理論卻認為,恐龍其實是因另一顆小行星撞擊而走向滅絕的。專家稱,該小行星直徑為25英里(約合40公里),在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形成約30萬年后,它撞向印度西海岸。美國德克薩斯州理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枴げ樘丶f:“恐龍非常的不幸?!?/font>
查特吉認為,這次撞擊在印度洋海底留下了一個直徑300英里(約合500公里)的隕石坑,他的研究小組從1996年開始對這個隕石坑進行研究,并將其命名為“濕婆”隕石坑,濕婆是印度教中的毀滅之神。查特吉說:“如果我們的推測正確,那么這將是地球上已知最大的隕石坑。”據(jù)查特吉推測,“濕婆”小行星撞擊強度巨大,將附近地表的所有物質(zhì)蒸發(fā),使得地幔物質(zhì)噴涌而出,形成了“濕婆”隕石坑高高的鋸齒狀邊緣。此外,查特吉的研究小組還認為,這次撞擊還使得印度次大陸的一部分與其脫離,漂流至非洲,形成了塞舌爾群島。同時,撞擊可能還對發(fā)生在現(xiàn)為印度西部的火山噴發(fā)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中國網(wǎng) 趙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