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發(fā)《中國教師》2020年2月刊
巧用化學課堂陣地訓練學生質疑能力的思考與實踐---推薦人:胡陽新
湖北省利川市第五中學 冉崇炳 郵編:445400
【摘要】近幾年來,學生的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逐漸受到重視,高中化學是對初中階段所學化學知識的進一步延伸,它能夠更深層次的激發(fā)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的興趣,提高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質疑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yǎng)和能力。但是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卻對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這方面很少涉及,如今,教育模式不斷更新轉換,高中化學新課標要求進一步改善這些問題。本文針對學生缺乏的質疑能力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決方案,最終希望可以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化學 課堂教學 質疑能力 思考與實踐
學貴有疑,因疑才能生出學問。在傳統(tǒng)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因要抓成績,保證升學率,在課堂中更多是向學生講授知識,結果學生也只能被動接受。如此,學生的學習也就更多受制于教師的控制,積極性不強,效率不高。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就是要把學生放在學習主體的位置,讓學生愿問,敢問,會問,在問題中嘗試解決,從而促進知識的構建。
一、培養(yǎng)問題意識,營造氛圍,引導學生愿問
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發(fā)現,很多學生不是在學習過程中沒有遇到問題,而是遇到問題不提出來,于是,問題積累多了,學習也就吃力了。而學生不愿意問一方面是受年齡關系影響,擔心回答錯誤后遭到同伴嘲笑,而另一方面則是教師在教學中擔心內容講不完,沒有給學生預留解決問題的時間,久而久之學生也就不想問了。其實,學生的學習過程是知識的構建過程,而不是被動的接受過程,發(fā)現并提出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才有利于學生的知識構建,這不僅需要學生有問題意識,還需要以和諧的課堂氣氛為基礎,這樣才能讓學生想提出問題,愿意提出問題。
其實,要打開學生心靈的大門,師生關系是基礎。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懂得尊重學生,尤其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如在一開始和學生接觸的過程中,很多學生不敢提出問題,教師可讓學生將問題寫在小紙片上,然后一一解答。當學生交上問題卡片后,教師及時解答,然后找學生交流,這不僅有利于師生關系的構建,對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也有積極作用。
問題要從哪里來?這還得立足教材。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課前目標引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提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兩點:一是對學生的目標要求要分層次進行,即按照學生的不同基礎給學生不同的目標要求,鼓勵學生在目標引導下能提出自己發(fā)現的問題。二是要科學地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始終是學生,他們提出的問題不一定精準,甚至可能是錯誤的,而教師不能以簡單的回避錯誤問題或批評教育方式來對待,而要引導學生從錯誤中去發(fā)現新的問題。這樣,一旦學生的問題閘門被打開,學習也就會變得更加積極主動。
二、預留時間,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敢問
想問,愿意問還處于意識狀態(tài),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不僅要給學生預留思考時間,還要注重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來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在采用卡片提問方式進行的過程中,一開始學生不愿意寫出自己的名字,教師不必強求,而是通過課代表收集問題后,在課堂中一一解答。同時,教師可在課前預留出5分鐘時間,引導學生圍繞新課提出問題,然后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過程。如在元素的概念的教學中,學生就提出了“如何判斷化學鍵是否被破壞?”“元素的相對質量與原子的相對質量關系是怎樣的?”“不同密度溶液混合后的體積不能相加,為什么在許多計算題中又可以相加?”等問題,教師圍繞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探究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的知識構建,較好地達成了目標。
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要注重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提出問題,通過問題的分析來學習化學知識。如在氯化鈉(食鹽)的教學中,教師先以食鹽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為話題來引導學生開口說,當學生列舉多種用途后,教師追問“為什么氯化鈉(食鹽)會有那么多用途?”學生的問題就多了,有的說和它的物理性質有關,有的說和它的化學性質有關。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進入到氯化鈉的結構和性質認識上,然后以食鹽可清洗傷口過渡到電解飽和食鹽水知識點的學習,整個學習過程就在問題中展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開心,收獲也較大。
三、注重引導,教給方法,引導學生會問
第一,要注重在課堂中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深入到問題探究過程中,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構建知識。如在有刻度玻璃儀器讀數的教學中,教師先引導學生認識實驗室中常見有刻度的玻璃儀器并在小組內分享收獲,然后過渡到放入一定量體積后的靜態(tài)讀數,小組內對三種不同的讀法進行對比,再進行一定體積液體的量取,動態(tài)讀數對比。經過這個探究后,不同小組將靜態(tài)讀數和動態(tài)讀數進行對比,在對比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使其學會正確讀有刻度玻璃儀器讀數。
第二,要在學生提出問題過程中多鼓勵和引導學生。高中生的個性更加突出,希望在同伴中樹立一定的威信。因此,教師要注重在學生提出問題后給予學生鼓勵。如在氯水的成分和性質的學習中,教師通過養(yǎng)金魚情境引入,學生提出問題“自來水中什么物質讓小金魚窒息?”后,教師積極鼓勵,然后追問“為什么?”從而引入到氯水的探究中。又如學生在學習氫氧化鈉中通入二氧化碳時,二氧化碳的用量不同產生不同的生成物,引發(fā)了“相同反應物不同反應條件生成不同產物”的研究。諸如此類,當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主動權后,學生的學習會變得更加主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只有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能力,讓學生在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學習,學習才會更加主動,學習效率的提升才會更加明顯。
參考文獻:
1.吳友春;;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關鍵研究[J];高考;2018年36期
2.施薛娟;;化學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4年06期
3.劉廣海;;簡析高中化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J];考試周刊;2018年73期
4.徐付春;;新課程背景下化學課堂提升學生質疑能力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中);2011年11期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