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15章分享暨連接月祝?!愤B載09
《道德經(jīng)》:“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這一層面,主要講明辨所以然與非所以然,即微妙玄通。
首先,“古之善為道者”是老子強調(diào)行道之人對世界、對自然、對宇宙的覺悟,對道的覺悟,以及對天命的覺悟。
《道德經(jīng)》第四十一章寫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币簿褪钦f,擅于修道,即成為道之人,之所以沒有讓我們直接從“天在做,人在看”的層面開始起修,而是先從“人在做,天在看”的層面一步一步做起,是為了讓我們從行道之人必須承擔的社會使命開始覺悟,進而經(jīng)驗自我的道德覺醒!
其次,“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玄通的“玄”字表示幽遠、清靜、玄奧、從容淡定的意思;表示天的廣大無象,表示地的厚實無形,而人則以品質(zhì)為“玄”。所謂“往來不窮謂之通”,玄通的“通”字表示往來不止、沒有阻礙、不會停息的通達。
“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則表示具有七種品質(zhì)的行道之人,精微、神妙、淡定、通達、深不可測、博大精深而無法被全面地認知、辨識、把握與評價。正因為他們到了深不可測的位置,以至于能夠通曉天下吉兇禍福、得失成敗等發(fā)展趨勢,因此謂之“深不可識”。
再次,“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span>
老子是說,盡管行道之人如此深不可測,但在此還是要盡力給行道之人畫一幅寫意畫像,以勉強描繪一番有道之人的形象和精神面貌。
萬物各有其形象、面貌和模樣,但為什么行道之人就如此深不可測?既然深不可測,為什么又要盡力形容一番呢?
一是,描摹行道之人,是要給學(xué)道悟道之人一個修道的方向、一個參悟的榜樣。
二是,描摹行道之人,是要給學(xué)道之人一個覺悟的機會,通過對行道之人的感知、參悟而悟道,從而走向行道之路。
趙妙果于2019年04月09日,第432天
(作者授權(quán)代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