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1936年出生,以前是一個非常固執(zhí)的人:1、穿最破爛的衣服,穿的比叫花子還破,我們也不是要父親穿得很好,普普通通干凈就好,也不是沒有好衣服就是不聽勸、不穿。2、吃最差最簡單的食物,早上做的吃一天,從不去街上買吃的,種什么吃什么;3、滿屋子都是撿回來的破爛,如蓋房子包模板拆下來的破鐵絲、鐵釘、小木頭、半塊磁磚也往家里拿,有煤氣不燒燒柴火。4、天天看不慣別人,和左右鄰居幾乎都吵過架,害得我回去跟人家賠不是說好話,勸也沒用,過段時間還是這樣。5、早出晚歸天天干農活、挑糞桶,現(xiàn)在的身體都是彎的左肩低,因經常用左肩挑。那時非常頭疼,還埋怨父親,不給我們面子,又不是沒錢,為什么會這樣折騰自己,也想去改變他的生活,但沒有好的方法。
在2014年的11月份,我有幸接觸到道德經學用平臺,通過學習使我懂得“看問題要找根源,從反面入手,多問幾個為什么”??傆谡业桨值墓虉?zhí)是因為孤獨,自從母親去世以后,爸一人生活,我偶爾回來也見不了幾次面,到時打聲招呼“我回來了”,走時打聲招呼“要回去了”,平時基本上是晚出晚歸,不是在外應酬就是打牌搓麻,正好與爸的作息時間相反,幾乎不見面,更說不上聊天。而爸以前在外地工作,退休后又不善交談沒有朋友,只有早出晚歸在地里干農活打發(fā)日子,沒人說話就找人吵架。
通過在文化城的學習,讓我懂得了百善孝為先的道理。《道德經》告訴我們:要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做好自己。從文化城回來后我徹底戒賭,盡量多陪父親聊天,聆聽他的聲音,帶他去見老同事敘敘舊;聽父親講他的過去,實現(xiàn)他的愿望,一起去他想去和曾經去過的地方。我請了一個阿姨照顧父親的生活起居,我們出門在外也很安心。心一打通,事就順了。
通過在文化城的學習,讓我明白,孝順老人有四重境界:孝順老人之身、之心、之志、之慧。給老人錢物和吃的,那是最基本的孝敬,孝順父母要和顏悅色,能讓老人自己明白健康是一種責任,能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愛自己,是最高等級的孝順,孝順父母從敬畏、感恩父母開始。
自2016年11月第一次帶父親去了泰國老子道德文化城,至今已去過三次,后二次都是父親自己要來。爸平時在家一日三餐都要喝酒、喜歡葷菜,而在文化城不喝酒、吃素食,也非常喜歡。這次回家跟我愛人說“文化城很好,你有機會也一起去。”在文化城的7天學習生活中,父親幾乎參與了全部課程及活動。每天早上5點起床,10點睡覺,完全按文化城的作息。參加早晚5點半開始的一小時拳操舞,雖不太會做但會堅持下來,一天早中晚三節(jié)課共8小時的課程,幾乎都是恭敬態(tài)坐著,用父親的話說能聽個6、7分懂,雖聽得似懂非懂但很少開小差。特別是第四天上午爬山堅持不坐車自己走著來回。
在文化很多老師說我有孝心,很慚愧!我是一個不孝子,是文化城教會了我怎樣孝順父母,讓我找到了好方法,以前也想讓老人過得好些,但不知從何入手。感謝道德經學用平臺,讓我知道孝順老人不能等,父母是我們的根,根深才能葉茂,同時感謝我的父親,給了我一個行孝的機會,讓我能把以前所虧欠的補一些回來,不然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待時后悔莫及,現(xiàn)在的老爸是一個非常隨和的人。
《道德經悟道心得》中說:想要讓事情變好,先讓自己變的更好。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以前是掛在嘴邊,現(xiàn)在是記在心上。
我相信“改變”的力量,小事做起,做好自己,改變從自己開始!一切自己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自己一切!
作者:顧世兆(作者授權代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