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圣裘德兒童研究醫(yī)院Akshay Sharma團隊在國際知名醫(y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在線發(fā)表題為“CRISPR-Cas9 Editing of the HBG1 and HBG2 Promoters to Treat Sickle Cell Diseas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表明CRISPR-Cas9編輯HBG1和HBG2啟動子能夠治療鐮狀細胞病。在臨床前實驗中,用CRISPR-Cas9和gRNA-68編輯的CD34+ HSPCs(來自健康供體和鐮狀細胞病患者)在體外分化或異種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后,能夠持續(xù)進行靶編輯,沒有脫靶突變,并產生高水平的胎兒血紅蛋白。在這項研究中,三名參與者在清髓調節(jié)后接受了自體OTQ923,隨訪6至18個月。隨訪結束時,所有受試者均植入并穩(wěn)定誘導了胎兒血紅蛋白(胎兒血紅蛋白占總血紅蛋白的19.0 ~ 26.8%),胎兒血紅蛋白廣泛分布于紅細胞中(F細胞占紅細胞的69.7 ~ 87.8%)。在隨訪期間,鐮狀細胞病的表現(xiàn)有所減少。該研究表明,CRISPR-Cas9破壞HBG1和HBG2基因啟動子是誘導胎兒血紅蛋白的有效策略。對3名患有嚴重鐮狀細胞病的患者輸注自體OTQ923,導致紅細胞胎兒血紅蛋白持續(xù)誘導,疾病嚴重程度的臨床改善。
向導RNA-68 (gRNA-68)編輯造血干細胞的分子方法和臨床前表征(圖源自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三名接受單次輸注OTQ923的嚴重鐮狀細胞病患者的總血紅蛋白、胎兒血紅蛋白和F細胞水平持續(xù)升高,血管閉塞危像的發(fā)生減少,未發(fā)現(xiàn)任何脫靶效應。在基因修飾CD34+選擇移植物的預期時間框架內(18至26天),觀察到轉基因細胞的移植,編輯的HSCs向髓系或B細胞譜系的分化沒有偏斜。T細胞在最初的幾個月里進行了可變的編輯,這與未編輯的T細胞或來自編輯的造血干細胞的T細胞在輸注后的擴增一致。在參與者1和2中,心臟、肺和腎功能在輸注后12個月表現(xiàn)穩(wěn)定或有所改善。這種器官功能的保存—至少在短期內—帶來了希望,即這種療法可以預防鐮狀細胞病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礙。然而,骨壞死持續(xù)存在,甚至可能在治療后惡化。雖然接觸白消安可能導致骨骼健康惡化,但不能排除持續(xù)的鐮狀細胞病相關損傷。OTQ923治療在清髓性磺胺和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后的短期安全性與預期一致。作者發(fā)現(xiàn),Cas9對鐮狀細胞病患者的自體造血干細胞的HBG1和HBG2啟動子負調控區(qū)的破壞,可誘導紅細胞胎兒血紅蛋白,并部分糾正鐮狀細胞病。在這項研究中,白消安被用作清髓劑,在大多數其他正在進行的研究中也是如此。然而,考慮到白消安的相關毒性,在未來的臨床試驗中應該評估替代藥物,如降低強度的美法蘭、替代降低毒性的烷基化劑。盡管這種轉基因產品的長期療效和安全性仍在評估中,但數據表明,這種方法為嚴重鐮狀細胞病患者提供了一種安全且有可能減輕疾病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