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說:如果你的孩子放學回到家第一句話是:“媽,我餓了”,那就不是青春期;如果他一句話不說,回家就進到自己房間里,“啪”地關(guān)上門,這才是青春期。
父母也許都發(fā)現(xiàn)了,跨過青春期這條線,孩子整個人仿佛都變了:
原來整天粘著媽媽的孩子突然開始對你不耐煩;
原來什么都跟你分享的孩子突然有了父母不能觸碰的秘密;
原來積極樂觀的孩子突然變得憂郁低沉;
原來寬容平和的孩子突然常常暴跳如雷;
原來成績優(yōu)異的孩子突然懶惰厭學……
就像作家麥家所說:
陪伴青春期的孩子,就像陪伴“一頭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出現(xiàn)這些行為,大多數(shù)情況下并不是故意與父母作對,而是因為他們有
不同于成人的大腦結(jié)構(gòu)與心理特點
。
一、“八分熟”的大腦
人類的大腦中,“邊緣系統(tǒng)”負責感知情緒,而“額葉”負責處理情緒。青春期的孩子
邊緣系統(tǒng)發(fā)育迅速,但是額葉要等到20多歲才能發(fā)育完全。
青春期這種“八分熟”的大腦所帶來的問題就在于,他們能夠迅
速感知到憤怒、憂愁、緊張等情緒
,但未發(fā)育成熟的額葉卻
不能很好地控制這種情緒
。這就造成了青春期
喜怒無常、暴躁、抑郁。
額葉不成熟也導致了青少年
喜歡尋求刺激,不易抵制誘惑
。
二、自我意識空前強烈
一旦跨入青春期,孩子的
自信心往往會暫時減弱
。他們會常常對自己的外表、能力或者受歡迎程度感到不滿。
女孩子總是因為自己的痘痘或體重困擾不已,男孩可能因為自己的力量或身高感到自卑,
別人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評價就可能對他們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這些在成年人眼中不值一提的事情,卻是青春期孩子最最在意的問題。
青春期被心理學家稱為“
心理危險期
”,“
人的第二反抗期
”。再加上中國的孩子這時候正處理升學壓力期,需要父母更多地關(guān)注、引導和支持。著名青少年研究專家喬?!の髌照f:“
青少年比你認為的更需要你
?!?/strong>
如何與孩子溝通不被反感?
如何讓孩子懂得承擔責任?
如何幫孩子緩解壓力?
如何應(yīng)對孩子早戀問題?
如何教孩子識別不健康的網(wǎng)站?
如何避免孩子養(yǎng)成不良嗜好?
如何引導孩子思考學業(yè)和未來?
如何避免孩子接觸壞朋友?
……
這些都是父母應(yīng)該反復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