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他學黃賓虹、黃秋園,畫西北山水,感動了一群美術理論家

質(zhì)沿古意  文變今情

論石樸“西北人文山水圖式”

文|林木(四川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美術評論家)

一、質(zhì)沿古意

石樸是當代中國畫界一特例。石樸沒進過美術學院,就憑著對繪畫本身的愛好,憑著對自我感受的珍惜,憑著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憑著因此而來的自學,學當代名家黃秋園,學陳子莊,再上遡宋元明清諸大家,學石濤,學石溪,學倪云林,加之如癡如迷地研習中國畫學之哲理及畫論,學書法,學詩詞,學篆刻,學太極拳,竟把自己的繪畫修練得讓鑒定大師,著名美術史家楊仁愷,著名美術史家,美術評論家薛永年、孫克們贊口不絕,稱為奇人!當北京方面已在交口稱贊,石樸家鄉(xiāng)的畫壇竟不知有此人!可見石樸之出世確有奇特之處。

與當今從美術學院學習而出的幾乎全部國畫家的成長方式完全不同,學院派的國畫家是從西式教學入手的,一套從純視覺的觀察方式傳達方式趣味模式入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從事中國畫創(chuàng)作時很難擺脫若干西式繪畫影響。石樸因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情有獨鐘,沒進過美術學院的他的學習中國畫的方式,是純粹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學習模式。他從臨摹入手,學習前人的技法圖式,他又學習書法篆刻,學習古典詩詞的創(chuàng)作,其能力與手段,中國畫的專業(yè)水準,遠在學院派之上。學院派的人皆以創(chuàng)新為目的,從西方引入的這個“創(chuàng)新”在這一百年已成顛撲不破的公理,然而中國是個以古為尚的國家,凡涉古之詞皆為褒辭:古雅、古厚、古樸、古老、古風、古拙、古道熱腸……而“人心不古”則是世道衰頹之總稱。

今天受西方文化影響的中國美術界只知有創(chuàng)新,敢有尚古之稱的人,不僅寥若晨星,且有保守落后之嫌。而從頭至尾從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來的石樸,自自然然的公然宣稱追逐古意。在一片創(chuàng)新的聲浪中,這尚古之意就足以讓石樸極為另類!當然,石樸不是一個復古主義者,“我說的傳統(tǒng)古意是人文的精神,精神是要提煉的”?!拔蚁矚g畫得蒼古一點,讓人感覺到又苦又新。新而有滄桑感,就好像你在一個古老的地方,有現(xiàn)代人在那里生活。我們?nèi)ビ斡[一個地方,看那個地方很古老,極具滄桑感,便能喚起我們的思緒?!?/span>

對石樸,“古意”是種人文意義的追求。石樸追求道的境界,追求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他在繪畫中運用陰陽辯證的思維,他學畫從臨摹古人前輩入手而非靜物石膏素描,他的論畫題跋中的語匯是氣韻、骨法、虛實、筆墨、風骨、神妙、淡宕……他的畫中,更是到處充滿著傳統(tǒng)文化民族生活的意趣與神韻。當然,還有他的虛靜陰柔的太極拳,他的瀟灑靈動的漂亮書法,他的那些在自然天真寧靜淡泊境界中的詩詞……整個的石樸,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化身!這不奇怪,石樸可是中華文化發(fā)祥地歧山下周原的人!從小跟著他在鄉(xiāng)村行醫(yī)的父親,走遍了周原地區(qū)的山山水水,黃土高原,住窯洞,登土塬,翻梁峁,跨溝壑,涉溪川,那里處處是地地道道的中華文化,那里在在都是石樸的記憶……

我們今天的山水名家中大多為江南文脈的承傳,至少為中國東部地區(qū)的所在,即使在古代,宋元明清的畫家,亦無不是江南或東部發(fā)達地區(qū)人氏。古代山水畫史名家中只有五代的關仝為長安(今西安)人,宋代的畫家范寬是陜西華原(今陜西銅川)人,但這兩位黃土地上出生的古代畫家,他們也不畫不入流的黃土高原。即使當代“長安畫派”中人,其代表人物也非關中之人。而石樸不僅為關中之人,還是歧山下周原的人,還是從小生活在這片中華文化發(fā)祥地的普通人。請注意石樸出生地這個不同于幾乎整個畫史畫家們的特點,這是我們考察石樸藝術的基礎與出發(fā)點。

察石樸藝術所以要從他的出生地和他的生活環(huán)境出發(fā),是因為石樸特別珍視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感受,與別的那些與自己出生地關系不大的畫家不一樣,石樸總是努力地表達他所生活的環(huán)境帶來的真實感受,而他的出生與生活的環(huán)境卻是古今中國畫壇的畫家們所從未真正體驗過的獨特的環(huán)境。不論是周原一帶周圍黃土高原,西部之崆峒仙山,還是南部的秦嶺,或漢中盆地,秦巴山區(qū),中國西部的這一帶開發(fā)遲緩的區(qū)域,卻因此保留著不少古風,尤其是石樸小時候的生活,與古代中國應該相差不多。

而石樸在畫中又經(jīng)常畫他兒時的記憶:“吾祖籍陜西華陰,華陰者,華山之陰。得此庇護,生生息息。今寫夢中之境,以記兒時之情耳”。又有“我總想把自己記憶中的東西畫下來,同時不失中國畫的意境。現(xiàn)在這個問題初步解決了,我很高興。我畫麥草垛,畫鄉(xiāng)村的小房子,農(nóng)忙時打場勞作等等,過去總感覺很美,但往事很難用畫來表現(xiàn)出來。……古人畫中程式的東西太多,和現(xiàn)在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用于表現(xiàn)自己生活就很難,就要去創(chuàng)造”。這讓人想到林語堂說過的一句話,大山的孩子,永遠是大山的孩子,即使走出大山到了城市,大山仍然也是他生活的尺度。石樸這種在山水畫中頑強地表現(xiàn)自己人生記憶與人生經(jīng)歷的特殊思路,構成了石樸山水畫藝術的獨特之處,這就是對西北人文意境的表現(xiàn)。

 二、意境表現(xiàn)

意境的表現(xiàn),本來是中國山水畫傳統(tǒng)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tǒng)。宋代畫院以詩詞意境取士,就是典型的例子。元代畫家們或平淡天真或荒寒孤寂或悠游平和或靜謐幽深,種種境界莫不如詩如詞如夢如幻。此種傳統(tǒng)作為繪畫思潮來說,一直持續(xù)到吳門諸家。沈周、文征明、唐伯虎們在詩詞伴隨下在自己的畫作里玩味于自己的園林茅舍文人生活之中,算是意境傳達之風的尾聲。這之后松江派的董其昌、陳繼儒們力倡筆墨,開筆墨境界之一代新風,筆墨至上壓倒了意境的追求,甚至壓倒了丘壑乃至章法的講究。你只要看看筆墨至上的“四王”們山水形態(tài)一味仿古,黃賓虹泉瀑山林丘壑走向朦朧難分,即可了解論丘壑為俗,論筆墨為雅的新時尚。丘壑章法不講究,此為非不能也,是不為也。畫面題跋是題詩或題畫理,是意境或筆墨追求分野的標志。以此觀之,石樸的山水對意境的追求為其突出特征。

石樸山水意境最大的特點是對西北山水和西北農(nóng)村生活的懷念及表現(xiàn)。這類作品在石樸山水畫中是最有特點的。例如《斤竹嶺》。畫面在山青水秀中有農(nóng)舍小院數(shù)間,柴堆草垛雜布其間。畫家以點景人物的方式津津有味地描繪生活其間的人們在碾谷、打柴、牧牛、務田,行路……畫中題王維詩《斤竹嶺》:“明流紆且直,綠篠密復深。一徑通山路,行歌望舊岑。”當年在長安生活的王維,大部的詩都有西北之味。此處無疑借王維詩澆自己塊壘。石樸當然更喜歡陶潛。他畫《田園歸來圖》,當然不是潯陽江邊南山之下的陶淵明,而是地道的三秦山地。直接在山中農(nóng)舍、玉米地、石碾、小河、漁舟中構筑自已的鄉(xiāng)愁,對兒時親切記憶的深情,畫中甚至還有當?shù)卦煨∧敬氖┕ぜ毠?jié)。畫中錄陶潛歸去來兮句。

這種對兒時鄉(xiāng)村生活的表現(xiàn)曾經(jīng)是齊白石魚蝦草蟲畫無盡的源泉,在石樸這里,亦是他感人至深的山水情懷。這類在平淡無奇中寄深情的作品如《牽掛我的是故鄉(xiāng)》、《欲寫家山費思量》、《藍田日暖》、《欹湖空闊》、《鄉(xiāng)情無限》、《耕作終南下》、、《家山處處留人醉》、《年年此處望豐收》、《農(nóng)家五月麥初黃》、《隴西山村圖》、《故鄉(xiāng)歸來圖》等一大批作品。在《故鄉(xiāng)歸來圖》中有一段長題:“余好讀陶潛王維古賢詩,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又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不知不覺中,每提筆作畫,諸賢浮在眼前,與故鄉(xiāng)的情結(jié)相融。余童年與少年在農(nóng)村度過,鄉(xiāng)愁便成了余筆下?lián)]之不去的題材。想當時垅上耕作,粗茶淡飯,風土淳厚不能忘懷,故每每形于筆下。凡此皆心中之境也。

石樸這些帶有情節(jié)故事性的山水畫在今日山水畫界是罕見的。其實,這種有著豐富人物活動的山水畫,在倡導山水當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宋.郭熙)的五代兩宋畫壇比比皆是,如關同《關山行旅圖》、范寬《溪山行旅圖》中行旅山中的道路驛站人馬隊伍,南宋馬遠《踏歌圖》路上踏歌之人……此類山水與人物活動密切相關的山水創(chuàng)作風氣一直持續(xù)到明中期吳門諸家。其實從董其昌前后起,中國畫以筆墨為重,帶故事情節(jié)性的山水畫已有俗品之貶,加之此前如元四家倪瓚們的山水畫中決不見人,即使點綴一二,亦非高士道佛不能,“冷冷不食人間煙火”,已成文人山水逸品標志。五十年代后山水中加進修水庫鐵路之工人與政治與運動相關,則屬另類,真的在山水畫中表現(xiàn)古老的農(nóng)業(yè)中國普通農(nóng)村生活,而且是山水界難以接觸的西北農(nóng)民的西北山水情懷者,且為畫家真實生活真情實感的表達,縱觀當代畫史,或僅石樸一人!

長安畫派開拓了中國畫畫壇中的西北畫派,但長安畫派中人,其代表者,亦非西北人,更非西北之農(nóng)人,故石樸所畫之山水,確為獨特之西北人文山水之境界。西北山水的境界當然絕對不同于明麗溫潤柔美恬靜的江南之境,這里既有石樸故鄉(xiāng)的親切,又有為別處景致所無的苦澀。亦如石樸《欲寫家山費思量》所題“欲寫家山費思量,幾回拋筆幾回傷。最喜窗前明月影,不愛紛華愛蒼涼?!痹凇段壹易≡邳S土高坡》一畫中,所繪也是黃土的山巒,拉車的鄉(xiāng)親,打柴的農(nóng)人,寧靜的山中小院,題跋為“我家住在黃土高坡。此曲余嘗聞之。今筆墨寫其厚樸寧靜,豈不人生之快哉!”這種獨特別致的畫風,不是陶淵明式的平淡天真,也不是江南山水的溫潤明麗,只能是山水畫中厚樸、寧靜、蒼涼、苦澀的西北之風。

三、筆墨造境

石樸出生和成長雖然沒在大城市,但在這個信息時代,接受知識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加上在他學習的過程中,曾經(jīng)受到像羅銘這種山水畫名家的指導,加上天資聰慧,他走的是一條傳統(tǒng)學畫的道路。早期他的山水畫學黃賓虹,學黃秋園,學石濤。這些來自江南、南方的山水畫,與他的西北黃土高坡沒有直接的關系,他象全中國的山水畫家一樣,手上的范本只有南方山水的圖式。他學黃賓虹的積點成線積點成面之積墨法,追求渾厚華滋。他又學黃秋園以筆線為主的筆墨。黃賓虹與黃秋園在當代畫壇都以筆墨精到著稱,石樸學二黃對兩家筆墨之妙,可謂心領神會。

如黃賓虹的點子積墨,在石樸這兒發(fā)展為濃淡相間趁濕互破的較大規(guī)模的積墨場景,因場面更豐富更浩大,故墨象亦更變幻更豐富。他從黃秋園本就富予變化的筆墨和較為豐富的場景,做了更為大刀闊斧的延伸和發(fā)展,丘壑的鋪排更為豐富,細節(jié)的趣味更為講究,由于場面的浩大,筆墨間的呼應、虛實、穿插、變化也更復雜……顯示出石樸在理解中國畫的思維、特點和筆墨語言上的穎悟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當石樸從黃秋園再上溯石濤與石溪及宋元諸家的時候,他的筆墨愈發(fā)成熟起來。盡管這批畫與他后來的西北畫風關系不太大,但事實上,多年前打動楊仁愷與薛永年、孫克們的,卻正是這位自學成才的石樸這批畫作中于筆墨和丘壑章法中呈現(xiàn)出的難得天資和才氣。

如果說石樸在向前人和古人的臨習和再創(chuàng)造中主要研習的是筆墨及丘壑章法構成的技藝的話,當他再用這一套南方山水的現(xiàn)成技藝來表現(xiàn)自己熟悉然而全新的無章可循的西北山水時,他必須去重新創(chuàng)造。當然,源自南方山水的筆墨,在運用于西北山水中更多的是筆墨深層的機制與規(guī)律,是運筆中虛實、頓斷、輕重、疾徐、粗細、中側(cè)、干濕、順逆種種辯證之變化統(tǒng)一,及濃、淡、潑、破、積、焦、宿諸種墨法的選擇并用………經(jīng)過多年筆墨的修煉,懂得享受筆情墨趣之快樂,加上習畫多年根本不為當?shù)禺媺瑑H安靜于一隅體驗在畫中追憶昔日時光或迷戀家鄉(xiāng)的快樂,石樸作畫有一種古人十日一水五日一石的心態(tài)的寧靜。他神閑意定心安理得地用多種筆墨處理自己細節(jié)豐富的畫面。

毫無疑義,適用于蒼涼凝重的西北山川的,應是一套全新的筆墨皴法。他開始用枯澀凝重的用筆,中側(cè)并用地表現(xiàn)西北黃土的塬、梁、溝、峁,其用線干筆渴墨,毛澀參差,加之側(cè)鋒橫掃,大膽使用焦躁離落的焦墨塊面去表現(xiàn)西北特有的干澀凝重的山峁,尤其是蒼涼樸厚的黃土高原。在掌握了表現(xiàn)西北山水筆墨的基礎上,他甚至用自己這種獨特枯澀的筆意,去擬仿石魯并不枯澀的《南泥灣道中》。值得特別指出的是,石樸那些帶有人文生活環(huán)境的西北山水畫,由于場面浩大,細節(jié)眾多,不僅有傳統(tǒng)山水畫中的山水樹木,屋宇道路,還有眾多勞作與生活的人物場景,復雜的人文山水圖景,需要復雜多變的筆墨。在一幅畫的題跋中,石樸自稱,“中國畫講意講氣也講趣,趣有筆墨趣,有生活趣。這幅畫將兩者結(jié)合起來運用,以求筆墨與生活的統(tǒng)一。這幅畫中的柳樹以古法寫意,點畫上注意力度,柳條有線有近似塊面的點,在不似之似中又有具體的人物形象做點睛,以求趣味。

有筆墨趣,有生活趣。使石樸山水較之同時代追“新”逐“奇”“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流行山水畫家大為不同。石樸的人文山水除其意境之趣外,筆墨是耐讀的。石樸畫他的樹林,每一株有每一株的筆墨處理,干濕濃淡提按頓挫都有不同,每一株樹,其樹干樹枝之復雜用筆,亦或直或曲或頓或斷或?qū)嵒蛱摚屓讼氲蕉洳f,畫樹要筆筆轉(zhuǎn),下筆便有凹凸之形,此既為自然形態(tài)之豐富,又是筆墨變化之需要,當然,更得有玩味筆墨的素養(yǎng),和寧靜享受之心態(tài)。石樸以此心態(tài)以此趣味以此素養(yǎng)去處理畫面每一處細節(jié)每一筆一墨。你去讀畫中構成道路上石塊石階,西北瓦屋土墻的一筆一墨,去讀這些看似簡單的物象看似簡單的筆墨,你可在這些似乎簡潔的筆墨中看到微妙的對比,差異中的辯證,變化中的陰陽,筆墨處理上的深厚素養(yǎng)。

石樸筆墨比較精彩地呈現(xiàn)在他的點景人物和江中小舟上,這些似乎最為簡單的物象上,畫家那種對現(xiàn)實高度的提煉,筆墨的精到而微妙細膩的處理,讓人慨嘆!當然,值得特別指出的是,石樸書法篆刻的功底都極好,其書法勁健灑脫,已是入道之人。他的筆墨當然得益于書法。曾為此說到:“我的許多畫法是從書法中悟到的,書法有許多微妙之處,能把這些微妙之處把握住,運用到畫上面去,畫就有內(nèi)涵了?!笨v觀今天中國畫界,懂造型懂構成的人不少,通書畫之通人有幾個呢?石樸習太極拳有四十余年,這些傳統(tǒng)素養(yǎng)也給了他的山水畫無形的影響。他說過,“太極拳處處能留,留為靜,靜中寓動,留而不呆不板,蓄而待發(fā),氣勢不散,精神團聚。這與我的用筆何其相似?!边@不也是石樸“古意”之所在么?有書法、篆刻、太極拳一類傳統(tǒng)文化功夫的人,與沒有這些素養(yǎng)的人,在中國畫筆墨境界心態(tài)之雅俗高下上,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石樸面對西北山水西北人文那種迥異于江南陰柔優(yōu)美的差異,除了具體的西北山川丘壑人文物象的形態(tài)描繪外,輔以相應獨到的筆墨語言的表現(xiàn),使這種西北山水更具風格圖式的意義。石樸說,“我作畫對意境的營造更重視,以意造境。以景造境更直觀,以意造境則更注重書寫性。在注意勾、皴、擦時特別注意輕重遲澀,即用筆的虛實。這對造境至關重要。中國畫的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以筆法筆意造境的能力上。”此種石樸所稱“心中之境”當然不能一味依賴造型寫實敘情節(jié)講故事,而是循中國民族繪畫以筆墨另造其境的意象造像方式,這使石樸的繪畫更堅實地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石頭河邊萬木秋,后土人家樂自由。結(jié)舍傍青眼臥溪,白云入江流。山徑曲折行人往,水道縈回宿扁舟。借問此地何處有?樸翁硯田畫圖收”。此種主觀再造的自主心態(tài),即清人方土庶所謂“因心造境”。同時,石樸匠心獨運所用之濃墨重筆干筆渴墨,加上枯筆重墨側(cè)鋒皴擦形成的塊面墨象,更有一種與南方山水形成鮮明區(qū)別的雄渾、蒼茫、凝重、樸厚的西北之風。一如石樸繪五丈塬:“五丈塬頭氣森森,我以蒼茫寫沉雄,兩千年來風雨染,至今還憶是臥龍”。這里既有五丈塬自然的氣勢,亦有筆墨自身的蒼茫與雄渾。

四、西北人文山水圖式

石樸循著自己對傳統(tǒng)文化,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對自我感受的珍視,在意境的心造與筆墨的提煉之中,完成了一種在蒼涼渾茫的西北自然山水中,對古樸平淡意味悠長的西北農(nóng)村生活全景般詩意的描繪。石樸這種非常自我因而非常獨特的山水,與從古至今的江南山水之主流傾向不同,與筆墨至上的追求筆情墨趣的山水不同,與當今流行的標榜創(chuàng)新,標榜自我風格的樣式主義山水也不同,歧山下周原的石樸在一切流行之外獨創(chuàng)了一種“西北人文山水圖式”。石樸的“西北人文山水圖式” 古意盎然,但古代山水畫史上沒有他這種圖式。

石樸自稱:“我說的傳統(tǒng)古意是人文的精神,精神是要提煉的”?!拔蚁矚g畫得蒼古一點,讓人感覺到又苦又新。新而有滄桑感,就好像你在一個古老的地方,有現(xiàn)代人在那里生活。我們?nèi)ビ斡[一個地方,看那個地方很古老,極具滄桑感,便能喚起我們的思緒?!贝素M非南北朝時期陳朝姚最《續(xù)畫品》所謂“雖質(zhì)沿古意,而文變今情”么?讀著石樸帶有強烈西北人文意趣的山水畫,忽然讓人想到這位畫了幾十年畫尚不為本地畫壇知道的樸實寧靜的石樸,太像寫出西北人文色彩濃烈的《白鹿原》的陳忠實,和同樣生活在黃土高原寫《平凡的世界》的路遙,這些黃土地上土生土長出來的文藝家,他們從黃土地中直接冒出來,連人帶作品都是一身西北黃土高原的蒼涼、渾茫、苦澀與深沉,他們都有著一種共同的從黃土地中奔突而出非寫不可的激情,他們是黃土文化的精靈!除了他們外,沒人可能像他們這樣做。他們,連同他們的作品,都具有不可復制的唯一性。——我想,石樸西北人文山水的文化意義在這里,石樸西北人文山水的情感價值也在這里。

 2019.8.18成都東山居竹齋

更多石樸作品欣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薛永年 | 文化自信與畫里鄉(xiāng)愁——石樸再論
大道無門——我讀石樸畫語錄
石樸 開中國山水畫之古意新格
傳統(tǒng)山水畫繼承與發(fā)揚的大藝術家
《近山樓上好看山》
謝永增山水畫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