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叛逆,對很多家長來說,是個艱深的話題。尤其對中國父母而言,“建立家長式權(quán)威”是個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家長問孩子要服從和威信,孩子問家長要權(quán)利和自由。
一個與父母為敵的孩子可能也有自己的知心朋友,并愿意聽從他們的忠告;一個與學校為敵的學生可能也有自己信任的班干部,并愿意采納他們的建議;一個與所有人都為敵的人也可能有一個網(wǎng)絡上的知己,愿意與之吐露心聲。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孩子徹底敵對自己之前做值得他信任的人。
我們要思考孩子為什么不信任自己,為什么不愿意采納自己的建議。我們要反思究竟哪些行動會讓孩子對自己失去信任、產(chǎn)生恐懼。我們得清楚,盡管我們掌握著比他們成熟得多、可靠得多的人生閱歷,但教條式的教化方法則不可能產(chǎn)生任何積極作用。我們必須明確:教育方法和溝通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出發(fā)點和個人觀點的客觀正確性遠不夠使我們理直氣壯。
今天老師分享這篇文章,希望對所有在家庭教育上存疑的家長有所幫助,家庭教育是一個一生的課題,只要用心,孩子一定能懂得父母的苦心。我也希望能跟更多的學生家長直接交流,這也是我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