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北宋最正經的宰相是誰?
司馬光一定榜上有名。
對待君主,他一片忠直;對待妻子,拒納妾室,忠心不二;對待家人,謙恭友愛……
在許多人看來,司馬光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正人君子,可是,這樣一個最“正經”的人卻寫了一首艷詞,成為傳唱的佳篇名作,顛覆了許多人對他的認知。
這首詞作就是《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
《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
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
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游絲無定。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
這是一首艷情詞。
在一場宴會上,一個舞女吸引了詞人注意。
她的頭發(fā)隨意的挽了一個髻,化著的淡淡的妝容。青煙翠霧一樣的衣裳,罩著曼妙輕盈的身段,她的舞姿就像飛絮和游絲一樣,飄忽不定。
就算讓我們遇見,又怎樣,也無法結成良緣。這一見不如不見,有情不如無情,只有在笙歌散后,在寂涼的庭院里,醉酒初醒,詞人還在久久回味。
宋代官員,薪資豐厚,工作壓力較小,經常舉辦宴會。許多詞壇大家都寫下了不少宴會詞作。
在某一個宴會上,司馬光忽然對一個淡妝輕舞的女子產生了興趣,他極力描摹她的美麗,即使在宴會散后,他依然對她念念不忘。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笔菤v來傳誦的名句,將那種不能愛,卻又情不自禁的心情寫得入木三分。
很難想象,這闋詞出自司馬光之手。
在印象中,司馬光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好員工,好丈夫,好兄弟。
宋仁宗身體不好,膝下一下都沒有皇子出生。
為了國家的穩(wěn)定過渡,司馬光數(shù)次建議宋仁宗從宗室子弟中選擇儲君。
宋仁宗思考很久,說:你這是忠臣之言,別人都不敢說。
司馬光說:我冒死進諫,有小人說皇帝正值盛年,其實,他們都有私心,等到皇帝一朝去世,倉促之間,他們就會選立對自己有利的人,而成為一朝之重臣,把持朝政。
宋仁宗恍然大悟,于是在宗室弟子中選擇了趙宗實立為儲君。
因為看重他的人品才學,宋神宗時,皇太后對他非常倚重,拜為宰相。
北宋士大夫生活富裕,有納妾蓄妓的風尚,但司馬光卻是其中的另類。
司馬光的妻子張夫人,是禮部尚書張存的女兒,十六歲時嫁給司馬光為妻。
北宋邵伯溫所寫的《邵氏聞見前錄》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司馬光任太原府通判時,還沒有兒子,好友龐籍的夫人就買了一個妾送給他。張夫人怕司馬光有所顧忌,就跟妾說:等我出門了,你就打扮一新,到相公的書房去。
妾照張夫人所說,到了書房,司馬光卻說:夫人不在,你來干什么。
直男本性暴露無遺。而事實上,司馬光兩子早逝,沒有兒子的他最后只能過繼了哥哥的兒子司馬康為嗣。
面對兄長司馬旦:奉之如嚴父,保之如嬰兒。
司馬旦年近八十,司馬光侍奉他仍像嚴父一樣,保護他像撫育嬰兒一樣。
他和龐籍是忘年交,互相支持、愛護,情誼深厚。龐籍死后,司馬光不忘龐籍對他的大恩,他善待龐籍的妻子如母親,撫育他的兒子如兄弟一般。
縱觀司馬光的一生,忠直、赤誠、坦蕩,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君子。
司馬光曾說過: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耳。
我沒有過人之處,但我平生所作的事,沒有一件是不可以對別人說的。
其忠誠坦蕩如此。
可一首《西江月》卻讓人看到他內心柔軟的另一面。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他也是一個人,也有七情六欲,面對美貌的女子,也會有心動的感覺。
與其說這首詞打破了司馬光自己的形象,不如是打破人們心里的認知邊界。
誰說剛正不阿、才華橫溢的大才學家就不會受相思之苦呢?
正如孔子曾經大方的說謊話;杜甫也有豪氣沖天的時候;李白也曾經被人鄙視……
許多時候,我們都囿于自己主觀認知而對一些人和事有了固定的看法,也許,打破心中刻板的印象后,你會發(fā)現(xiàn)人性的更多閃光點。
感謝這一首小詞,讓我們知道,曾經有一束溫柔的月光,照在一顆堅硬的心上面,讓他產生了些許溫柔。
?
那個場景,是那個溫柔的司馬光,也是那個坦蕩的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