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最殘酷的真相:
除了父母,很少有人真心希望你過得好
網上有一個點贊極高的故事,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熱議:
一位網友回老家探親時,看到同學群里大家相約聚會,正巧下午閑來無事,他便叫上妻子一起去參加。
飯桌上,大家一開始相談甚歡。
幾杯酒下肚后,有人開始吹噓自己做生意賺了大錢,換了多大的房子;有人不斷提起自己積攢的人脈,反復強調自己認識某某某。
閑聊間,當年的班花問起了他的工資待遇。
或許是喝酒上頭,也可能是為了撐面子,他正準備脫口而出“月入五萬”,妻子在桌下踢了他一腳,搶先說道:“他每個月勉勉強強到手就6000,有時候還拿不到這么多……”
他立刻會意,連忙附和:“確實才6000,勉強維持生計而已?!?/span>
其他人見狀,便又繼續(xù)圍著那些“混得好”的同學把酒言歡。
聚會結束后,班花在群里邀請幾個老同學投資一個項目。網友回想起飯桌上的情景,輾轉反側,覺得說6000塊讓自己丟了面子,會被老同學瞧不起。
妻子開解他道,這場聚會處處是攀比和炫耀,沒必要為了一時的虛榮心徒惹麻煩。
她補充說:“人一旦聽到你收入高、過得好,難免心生嫉妒,輕則找你借錢、辦事,重則拉你入坑,以后只會麻煩不斷。要是真有那么好的投資項目,哪有人會四處跟人分享呢?”
聽了妻子的話,他幡然醒悟,終于明白:真正的富足,不是爭一時臉面的輸贏,也不是求得他人的認可,而是獲得自己的心安。
沒過多久,網友就聽說,那天聚會后,有兩個同學跟著班花投資,結果短短幾個月就被騙得賠光了家底。
有句老話雖然聽起來殘酷,卻道盡了交往真相:這個世上,除了父母,沒幾個人真心希望你過得好。
《圓桌派》中,竇文濤講過一個觀點:
“哪怕是關系再要好的朋友,都不要向對方顯擺。一旦你開始炫耀自己,就會讓對方產生不舒服的心理,甚至引發(fā)嫉妒?!?/p>
不是人心太壞,是人性本就復雜。
人都有攀比心,嫉妒本就是人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很多時候,你不得不承認:沒有幾個人會真心為你的風光喝彩,更多人是在暗中打量,你過得好,是不是占了我的機會?你手里的資源,能不能分我一點?
人生在世,永遠不要高估任何人對你的善意,也不要低估人性的惡意。
要知道,你對人性的每一次輕視,都在為未來的某場潰敗埋下深坑。
行走于世間,務必收起你逢人就掏心掏肺的習慣,不顯山,不露水,不多言不多事,才是保全自己最好的方式。
藏,才是中年以后最頂級的自律
考研名師劉曉艷在一場直播中,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經驗:
“當你過得好的時候,一定不要曬自己的幸福。
快樂在自己心中,沒必要讓全世界人都知道,很多人要么妒忌你,要么等你倒霉了踩你?!?/p>
近幾年,這樣的現(xiàn)實案例不在少數(shù):因為暴露太多隱私情況,被不懷好意之人盯上,引火上身,帶來一系列災難;
因為處處炫耀擁有的一切,顯擺自己的優(yōu)渥生活,結果遭人妒忌,想方設法毀了眼前的美好。
世間無數(shù)悲劇證明:鋒芒畢露之時,也是風浪俱來之日。
年少時,很多人追求的是張揚個性,展現(xiàn)自我,出門在外能彰顯自己的身份,以求得他人的認可和贊揚。
到了一定年齡,其實最應該學會的是“藏”的智慧,人前不動聲色,人后守心克己,前路才能少些風浪,步步走得安穩(wěn)。
《晚熟的人》中,莫言講到一個詩人金希普的故事。
金希普五歲能背唐詩,中學時組建詩社,一直自稱為“神童”。
成年后,他又以“詩人”的身份自居,在一次滿是各行各業(yè)精英的宴會上,甚至直接站在臺上,拿著話筒大聲顯擺自己:
“我是詩人金希普,今年一年我就在全國一百所大學做了巡回演講,出版了五本詩集,還舉辦了三場詩歌朗誦會.......”
言談間,盡是對自己成就的炫耀,一時興起,他還要當場作詩,結果念出來的詩作引得全場嘲笑聲不止,徹底變成了一場鬧劇。
莫言在一次采訪中說道:
“夾緊尾巴做人,是父親教給我的道理,別張揚,別咋呼,別有一點成績就覺得世界盛不下你了。做一個謙虛的人,總比做一個趾高氣揚的人讓人舒服?!?/span>
莫言憑借著小說《蛙》榮獲了茅盾文學獎之后,第二年又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
眾人瘋狂追捧與膜拜,或是來阿諛套近乎,或是請他參加活動。
他卻冷靜地抽身離開,唯恐在沾沾自喜中迷失自己。
他關掉手機,一個人躲進了書齋,沉浸于閱讀和寫作中,閑暇時喊上幾位好友相聚,不讓名利熏染心境。
八年后,他攜新作《晚熟的人》回歸,好評如潮。
古語有言:“圣人之道,在隱與匿?!?/span>
人到中年方懂,藏,不是偽裝,是一種自律。
藏起自己的地位,不輕易擺架子,才能看清誰是真心待你;
藏起自己的能力,不隨便許諾,才能避免“辦不成事”的尷尬;
藏起自己的情緒,不任性發(fā)脾氣,才能守住人際關系的平和。
真正厲害的人,早已懂得了藏鋒守拙的智慧,低調做人,謙卑處世,方能自安于心。
藏住自己的鋒芒,你不扎人,別人才不會防著你;你不炫耀,別人才不會盯著你。
中年以后,藏言、藏心、藏鋒、藏器,深藏不露,才能在復雜的人際關系里,守住自己的一方天地,活得安穩(wěn)、自在。
后半生,真正聰明的人,
都守住了這4張底牌
不知你是否聽過“德州撲克”游戲。
在這個游戲中,牌手要注意控制情緒,避免喜怒形于色,暴露弱點。唯有守好自己的底牌,全程鎮(zhèn)定自若,才能贏得游戲。
為人處世也是如此。人生下半場,真正聰明的人,都守住了這4張底牌:
1.經濟實力,不輕易外露。
不管收入多少,都不要輕易示于人前。你的錢是你的生存底氣,不是社交舞臺上的道具。
把經濟狀況藏在暗處,既不讓他人因你的錢包扭曲心態(tài),也不讓自己被金錢綁架人際關系。這不是虛偽,而是成年人最清醒的自保與體面。
別人對你的尊重,應源于你能提供的價值或不可替代的能力,而非銀行賬戶里的數(shù)字。
請記住,露財只會吸引“逐利的蒼蠅”,藏鋒才能篩選出真正值得深交的人。
2.人脈資源,不隨便炫耀。
你有多少人脈,不取決于你認識多少人,而取決于你能為別人提供多少價值。
隨便炫耀人脈,只會讓人覺得你虛張聲勢,也會讓真正的人脈離你遠去。
守住這張底牌,不隨便炫耀,才能在需要的時候,真正用好人脈解決問題。
3.家庭矛盾,不向外傾訴。
你永遠不知道,家丑一旦外揚,會在眾人的閑聊間變成什么樣的謠言。它只會加劇親人之間的裂痕,損害家庭聲譽,甚至為家人帶來禍端。
不管多大的矛盾,關起門來內部溝通解決,很多矛盾都能化解。
把矛盾往外說,只會讓矛盾擴大,讓家庭陷入更大的麻煩。
4.未來規(guī)劃,不隨口透露。
還未實現(xiàn)的規(guī)劃就像一顆種子,在沒發(fā)芽之前,需要精心呵護。
如果輕易透露,有人會覺得你不切實際,給你潑冷水;有人會模仿你的規(guī)劃,搶在你前面行動。保持神秘感,就是為自己保留主動權和緩沖區(qū)。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別人摸不清你的底牌,便不敢輕易造次。
作家楊絳說過: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p>
后半生,藏好你的軟肋,才能長出鎧甲;捂住你的傷口,才能養(yǎng)出力量。
守住自己的底牌,不是對人不夠真誠,而是對自己負責。
保持處世的低調,不是對人缺乏信任,而是對人性有深刻的理解。
接下來的日子,愿你不張揚、不炫耀、不浮躁,在復雜的世界里,守好自己的一方天地,活得踏實、自在、從容。
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枳為橙。來源:讀書369(ID:dushu369com),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君與你一起,聽名著、讀美文,用讀書點亮你的人生!轉載請聯(lián)系讀書369。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