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相逢是緣,
情之相通是心。
人有各相,樹有各形。
扭曲的樹樁自然有其獨到的魅力
剛柔相濟、饒有生趣的韻味
九曲十八彎,之所以美
美在變化、美在柔和、美在韻律
此景猶如狂草般筆勢連綿回繞,
變化繁多,一揮而就,
得意得氣,渾然天成。
《崖望疊翠》 黑松 劉傳富作
重慶市第三屆盆景展作品
▲《出谷》 五針松 趙慶泉作品
▲《不息》韓學年
【盆景人感悟】
感悟盆景創(chuàng)作的意境美
文|李國賓
作品創(chuàng)作的最高要求——意境美。而意境的產生有賴于思想情感(立意),思想情感(立意)的產生又有賴于創(chuàng)作者對樁材的深刻認識。沒有深刻認識感受,不可能創(chuàng)造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更談不上意境美。觀賞者只有深入作品其中,才能感受理解領悟什么是技與藝的完美結合。
立意即構思,通常立意分兩種,因材立意和因意選材。因材立意是根據(jù)樹樁的個性、神態(tài)、特點、氣質來確定樁材今后發(fā)現(xiàn)的主題。因意選材就是主題思想確定后選取合適的樁材來表現(xiàn)。盆景創(chuàng)作的立意,即盆景的主題思想,就是想表現(xiàn)什么、如何表現(xiàn)?盆景作品成功與否,與其立意的優(yōu)劣有直接關系。立意庸俗,當然創(chuàng)造不出造型新穎、具有詩情畫意的盆景來。清代詩人兼畫家方薰在《山靜居畫論》中說:“作畫比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則其,意高則高、意遠則遠、意左則左、意庸則庸、意俗則俗”這是很有道理的。
▲ 博蘭
▲《云鶴仙骨》韓學年
▲《金蛇狂舞》韓學年
▲小林國雄作品
▲《巨龍》 刺柏 朱德保
▲金彈子 四川第十屆盆景展作品
▲赤松 沈振坤作品
▲《金龍舞醉》雀梅 潘柏均
▲臺灣第十四屆亞太盆景展作品
▲臺灣第十四屆亞太盆景展作品
▲第四屆沭陽盆景展作品
自然式樹樁盆景在制作時雖然也有一定的步驟和方法,但有一點是重要的:這就是因樁造型。它根據(jù)樹坯的原始形態(tài)、氣質、樹種和骨干枝的分布情況以及作者從中所體現(xiàn)和思考后的情感線索綜合考慮并決定未來作品的意境、形象和態(tài)勢。因樁造型沒有固定的形式約束,就給盆景造型創(chuàng)作打開了廣闊的思維空間,使盆景形式的一樁一景,變得千姿百態(tài)。
在整理樹冠時,不管是采取自然布枝還是云片布枝,都要注意變化。使樹冠疏密有致、虛實合理,藏露有方,不齊而齊;靜中寓動、俯仰有情。出枝或豎平或垂斜或伸斂,或左右前后,因型處理。枝條要直中求曲、曲中有直,自然流暢,有節(jié)奏有動勢,能注意統(tǒng)一,又追求變化,不落俗套。
浙江象山盆景愛好者@林能海 自薦作品如下:
一盆榔榆盆景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