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來自父母的負面影響甚至可以說時傷害,且會帶著烙印進行我們的人生,畢竟絕大多數(shù)的父母并不清楚孩子需要什么樣的陪伴。雖然這些影響因父母而來,對于已經(jīng)成年的人,父母則不能再做什么了,畢竟過去已經(jīng)過去,任誰也回不去再重新來過。薩提亞說:“問題不是問題,如何應(yīng)對才是問題”,過去的影響也不是問題,我們?nèi)绾慰创蛘咛幚磉@個影響才是問題。作為成年人,需要本著為自己負責的態(tài)度,自己做自己的好父母,溫柔地對待自己,療愈自己受傷的童年。
跟父母聊他們小時候的故事
通過跟父母聊他們小時候的故事,從心理學上來看,也可以看回父母的原生家庭,深入了解父母的過往對他的影響。當我們真正理解父母的時候,我們就會放下對父母的抱怨和怨恨。
比如我的爸爸出生在20世紀的20年代,窮困、兵荒馬亂他都經(jīng)歷過。在我爸爸兩歲的時候祖母就去世了,祖父又吸大麻,無力照顧我的爸爸。幼年時期的爸爸沒有固定的家,今天在姑姑家,明天又會被出嫁的姐姐領(lǐng)走。十幾歲就開始在有錢人家做長工,16歲的時候,就在日本人打進我們村的時候,祖父又離開了他。這樣的成長經(jīng)歷,我爸爸內(nèi)心的不安全感特別強,他必須強大,必須辛勤勞作才可以有飯吃。后來他做了爸爸,對我們的要求就是要勤勞,他不允許我們睡懶覺。小時候,只要看到我們早晨晚起或者干活的時候偷懶,爸爸就會很生氣,會非常嚴厲地責罰而且是用打的方式。
過去我對爸爸有怨氣,學習了心理學以后,了解到爸爸的成長經(jīng)歷,就對他有了很多的理解,甚至感激他對我們的要求。如今我們兄弟姐妹6個,都有早起的好習慣,這無論從健康還是從做事效率上都是很有幫助的。我很喜歡早起,因為早晨非常安靜,在別人都起床前我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在寫書期間,我往往在先生起床前一篇稿子就搞定了。
了解父母愛的表達方式
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不同,有的父母就是會用溫柔的方式,比如夸獎孩子、擁抱孩子,這些當然跟受用。有的父母則是用不斷指責和挑剔來表達他的愛。無論如何我們看到的都是表面現(xiàn)象,當你透過表父母的行為看到父母那樣做其實是愛著你的時候,你就會原諒父母。
有個朋友對媽媽的嘮叨深惡痛絕,后來她了解到媽媽總是擔心她記不住,所以總是一件事情說好幾遍的時候,她就改變了態(tài)度,并對媽媽表達了自己的感覺,告訴媽媽以后提醒她一次就可以了。后來她的媽媽果真改變了做法。
了解父母做某事的意圖
如果你猜不出來,可以跟父母核對。也許你的內(nèi)心一直有對父母的芥蒂,不妨跟父母核對他的做法的意圖。很多父母在孩子說出當年對父母做法的想法的時候,感覺非常吃驚。他們甚至忘記了自己當時做過那件事,卻對孩子造成了那么大的傷害,這完全是無意為之的。很多時候,父母的意圖是為了孩子們好的,比如媽媽說“你要讓著妹妹哦”,目的無非是讓孩子們別打鬧,或者就是想讓姐妹之間互相照顧和諧相處,想不到自己的一句話就會讓孩子背負那么多的壓力。
古人說“覺知即了”,當你明白父母當時的做法并不是為了傷害你的時候,便釋然了,這個結(jié)也便解開了。
包括我們受父母的影響一直備受束縛的那些規(guī)條,當我們知道在當時是生活的指引,現(xiàn)在則不適合甚至成為阻礙的時候,就可以嘗試去打破,為自己負起責任來。
回憶那些和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回憶和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是療愈父母關(guān)系非常好的方法。大多數(shù)人成長幾十年,一定會有和父母在一起的溫馨時光,或者回憶起父母因為愛你而做的那些讓你覺得溫暖的事情。
我爸爸從來不表露他對我們兄弟姐妹的愛,可他總是用實際行動來表達愛。我上大學的時候,每次到期末的時候,爸爸估摸著我快回家了,就每天到路邊去等,還不好意思讓媽媽知道。直到如今每當我想起爸爸在路邊徘徊的身影,都會淚眼婆娑。我們中國父母的愛總是在默默無語之中,卻愛得深沉。
很多朋友已經(jīng)幾十歲了,還每天吃著父母做的飯菜還穿著父母每天漿洗的衣服,就去感受父母當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的這份愛,把對父母過去的怨恨轉(zhuǎn)化成感恩吧!
列出自己從父母那里學習到的能力
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所擁有的父母的特質(zhì),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進行聯(lián)結(jié)。當我們可以聯(lián)結(jié)到生命的神奇的時候,療愈便產(chǎn)生了。
通常的父母總是有很多品質(zhì)是值得欣賞的,他們?yōu)槲覀兯瞿呐率怯邢蓿退銢_著他們把我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我們是否可以把感恩送給他們。
養(yǎng)兒,也是療愈和父母關(guān)系的途徑
我自己做了媽媽以后,就對父母多了好多的理解。我就生了一個女兒,也常常會感到力不從心,怒從膽邊生,更何況我的父母在艱難歲月里養(yǎng)育了我們兄弟姐妹6個。育兒路上太多的例子讓我對父母的理解越來越多,對他們的欣賞和感恩也越來越多。
在女兒管我要東西,我不想給她買的時候,我就理解了當年想要一個錄音機爸爸死活不給我買的原因;當我女兒放假常常和她的小伙伴泡在一起而不愿意在家呆著的時候,我就明白媽媽當年對我的抱怨;當我送女兒遠行時哭得非常傷心的時候,我就理解媽媽為啥總告訴我“再住幾天”了……
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我自己覺得一個人真正長大是自己做了父母或者父母的離去。
寬恕
對于那些惡劣的父母,如果做不到原諒,寬恕是為了幫助自己
的確有些父母的所作所為是禽獸不如的,比如那些對孩子有性侵行為,或者酗酒后對孩子過度暴力,這些行為在孩子內(nèi)心留下的陰影會很難抹去。
如果你覺得父母對你的傷害不可原諒,你壓根做不到對他們的欣賞和感謝。那就去試著接納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不是為了他,而是為了你自己。為了你自己,你可否寬恕他當年的做法,寬恕不等于原諒,寬恕是更高的境界。如果他當年所做的確很糟糕,對你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你沒有必要用他的錯來懲罰你。如今你已經(jīng)成年,你有能力為自己負責,也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因為你值得!當然,心理咨詢或者心理支持成長小組也是讓你輕松前行的一種方式。
無論小時候發(fā)生了什么,都是過去的事情了。我們無法改變過去發(fā)生什么,卻可以改變那些事情產(chǎn)生的影響。在原生家庭中和父母未完成的情結(jié),可以做的選擇大約有:
1.放下。小時候?qū)Ω改傅哪切┢诖呀?jīng)不可能實現(xiàn),就選擇放下,真正活在當下。比如父母在我們小的時候經(jīng)常吵架,讓我們感覺很害怕甚至很丟人,心里一直覺得不舒服。誰也不可能讓時光倒轉(zhuǎn),回到當年讓父母重新再相處一次。不如就放下這個對父母的期待,真正看回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關(guān)系,活在當下,為自己負責。
2.替代。有的人會覺得自己的父親從來沒有擁抱過自己,在這一部分特別缺失。如果父親還在,嘗試著你去擁抱他,不是為了滿足他,而是滿足你自己。如果父親已經(jīng)去世,這一點也不能被滿足,那也可以找別的異性。擁有親密關(guān)系的人其實是可以在伴侶的擁抱中滿足這一部分期待的。
3.去內(nèi)心滿足真正的需求。去看自己內(nèi)心深處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再看父母是如何滿足我們這一部分需求的。正如上面所敘述的父母用他們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愛。
4.自己滿足自己。童年時每個人都希望可以穿漂亮的衣服,可是那時候家里窮困家長不能幫助我們實現(xiàn)這個愿望。如今,生活條件改善了,便可以自己來滿足自己。自己來滿足自己,這樣的療愈來得更加徹底。
5.緊抓不放。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無論如何你都愿意保有那些童年從父母那里未能滿足的期待。這也是可以的,代價便是自己扛著已經(jīng)過去的童年做受害者,讓自己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