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總幻想著手里握一本書,窗外是連綿細雨,屋內是奶茶與老唱片,時間慢得像晾曬的衣服——一切都很美好。長大以后我們開始明白,現(xiàn)實給了我們太多無休無止的瑣事,普普通通的人生舞臺上,能抓緊片刻靜讀的人,已經算得上少數(shù),但更為稀罕的,是那些真正會讀書的人。
翻開朋友圈,左一張書封、右一條“正在閱讀”,仿佛誰都在讀書。但其實,讀書就像喝水,真正解渴的是懂得咀嚼書中甘泉,而不是讓書名在嘴邊打個轉,要的只是儀式感罷了。
中年人的書還是沒翻完
許多人,尤其是到了中年,別說閱讀,連做一件完整的小事都奢侈極了。上下班擠地鐵,點點頭拜托領導,腦袋里想的是工資、孩子作業(yè)、房貸利率,將書捧在手里時,眼睛掃過字句,內心早在計算著今晚要吃什么、明天會議怎么應付。
這個年紀的我們,經歷了生活的“九九八十一難”,也許曾經滿懷熱忱地搬回一箱新書,卻只能淪為書柜上的“花瓶”。偶爾春風得意,才想起自己也是個追夢少年,然而歲月并沒有對誰格外溫柔,不少人窮盡努力,也只是把一本書看成通關考試的秘籍,在“有用”與“沒用”之間反復拉扯。
可真正的讀書,于靜謐處見心聲,是在字里行間,活絡出一條通往內心的路。正如楊絳先生所說:“讀書是在荒原上播種,哪怕開出的只是一朵小花?!睍x書,也許和金錢、學歷沒太大關系,而是你是否愿意,抽空和自己的靈魂坐一會。
會讀書的人,有自己的溫度
中年人有杯周到的茶,也要有溫潤的眼。會讀書的人,往往習慣在意念中停頓——不為外界嘈雜而焦躁,而是讓知識成為照亮內心天光的柴火。
村上春樹說過一句話:“當你從書中發(fā)現(xiàn)許多安慰,你就不會孤單太久。”會讀書的人,看山川草木也是詩,空氣中飄著淡淡墨香。生活可以雞零狗碎,可以被柴米油鹽蹉跎,也可以因為一本書而變得柔軟和明亮——這樣的幸福,是任何人都奪不走的。
你可能遇到過這樣的同事,下班后在車廂里專注地默讀,讓城市的嘈雜褪色;你見過父母夜里在臺燈下啃字,從眼角皺紋里溢出堅持。沒有人規(guī)定,到了一定年齡必須放棄精神的生長。有些幸福,叫“一屋兩人三餐四季,案頭有書,心中有光”。
我們都想成為會讀書的人
“腹有詩書氣自華。”其實有時候,人的一生就像一場馬拉松,前半程靠腿力,后半程全憑毅力和心性。而書,就是那瓶在關鍵節(jié)點遞過來的水。
真正會讀書的人,他們不是炫耀自己讀過多少本,而是能把沉在書頁中的智慧化成一顆顆糖果,不自覺地融進日常每一寸生活。面對風驟雨急時,他們多一份淡定與溫柔;在利益誘惑面前,也多一點警醒與謙遜。
讀書到底是為了什么?不是為了攀比,更不是為了標簽。是為了榨出日子里所有的苦澀,讓生活多幾分層次,多一點理解,把繁重生活過得有聲有色,“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鬧市纏身忙”。
致我們:愿有書香作伴,靈魂豐盈
身處信息爆炸的今天,讀書并非最重要的指標,但它卻是滴水穿石的力量。那些帶著故事和溫度的人,他們的世界一定不至于貧瘠。即使每天只有十分鐘,也比永遠空談讀書更動人。“人生海海,山山而川,皆是風景”,書里的寬廣,總能給你一程貼心的庇護。
讀書者很多,會讀書的人很少。愿我們都能做那個“會”的人,用溫柔而堅定的步伐,把深厚的底蘊藏在笑容里,在風吹雨打的人生路上,也能知世故而不世故,保童心亦不天真。如此,平凡歲月也能偷偷開出芬芳花朵。
你呢,會讀書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