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千金翼方》推廣的內(nèi)容只用于交流學習,請勿用作它途。
藥性理論
藥物之所以能夠針對病情,是由于各種藥物本身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將之稱為藥物的偏性,把藥物與療效有關的性質(zhì)和性能統(tǒng)稱為藥性,它包括藥物發(fā)揮療效的物質(zhì)基礎和治療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作用。它是藥物性質(zhì)與功能的高度概括。研究藥性形成的機制及其運用規(guī)律的理論稱為藥性理論,其基本內(nèi)容包括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jīng)、有毒無毒、配伍、禁忌等。
1、四氣
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稱四性。它反映了藥物對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的作用傾向,是說明藥物作用的主要理論依據(jù)之一。是由藥物作用于人體所產(chǎn)生的不同反應和所獲得的不同療效而總結出來的,它與所治療疾病的性質(zhì)是相對而言的。
2、五味
五味是指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療作用。五味的產(chǎn)生,首先是通過口嘗,即用人的感覺器官辨別出來的,它是藥物真實味道的反映。但又不僅僅是藥物味道的真實反映,更重要的是對藥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3、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藥物對人體作用的不同趨向性。與疾病所表現(xiàn)的趨向性相對而言的。影響藥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與四氣五味、藥物質(zhì)地輕重有密切關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響。
4、歸經(jīng)
歸經(jīng)是指藥物對于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作用,即某藥對某些臟腑經(jīng)絡有特殊的親和作用,因而對這些部位的病變起著主要或特殊的治療作用,藥物的歸經(jīng)不同,其治療作用也不同。歸經(jīng)指明了藥物治病的適用范圍,也就是說明了藥效所在,包含了藥物定性定位的概念。它與機體因素即臟腑經(jīng)絡生理特點,臨床經(jīng)驗的積累,中醫(yī)辨證理論體系的不斷發(fā)展與完善及藥物自身的特性密不可分。
5、毒性
古代常常把毒藥看作是一切藥物的總稱,藥物毒性的含義較廣,毒性是藥物的偏性,又認為毒性是藥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標志?,F(xiàn)代一般認為毒性是指藥物對機體所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及損害性。包括有急性毒性、亞急性毒性、亞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變、致畸胎、成癮等。中藥的副作用有別于毒性作用。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劑量時出現(xiàn)與治療需要無關的不適反應,一般比較輕微,對機體危害不大,停藥后可自行消失。
1、中藥劑量
中藥劑量是指臨床應用時的分量。它主要指明了每味藥的成人一日量。中藥絕大多數(shù)來源于生藥,安全劑量幅度較大,用量不像化學藥品那樣嚴格,但用量得當與否,也是直接影響藥效的發(fā)揮、臨床效果好壞的重要因素之一。藥量過小,起不到治療作用而貽誤病情;藥量過大,戕傷正氣,也可引起不良后果,或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2、用法
主要是指湯劑的煎煮及不同劑型的服用方法。
(1)湯劑煎煮法
湯劑是中藥最為常用的劑型之一。湯劑的制作對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煎藥用具以砂鍋、瓦罐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銅鐵鍋,以免發(fā)生化學變化,影響療效。煎藥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煎煮的火候和時間,要根據(jù)勢物性能而定。某些藥物因其質(zhì)地不同,煎法比較特殊,處方上加以注明,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泡服、沖服、煎湯代水等不同煎煮法。
(2)服藥法
服藥時間湯劑一般每日1劑,煎2次分服,兩次間隔時間為4?6小時左右。服藥方法湯劑一般宜溫服。丸劑顆粒較小者,可直接用溫開水送服;大蜜丸者,可以分成小粒吞服;若水丸 質(zhì)硬者,可用開水溶化后服。散劑、粉劑可用蜂蜜加以調(diào)和送服,或裝人膠囊中吞服,避免直接吞服而刺激咽喉。膏劑宜用開水沖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以免粘喉引起嘔吐。沖劑宜用開水沖服;糖漿劑可以直接吞服。此外,還有鼻伺給藥法。
中藥的禁忌
主要包括配伍禁忌、證候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藥的飲食禁忌四個方面。
1、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藥物合用會產(chǎn)生劇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壞藥效,因而應該避免配合應用。
2、證候禁忌,由于藥物的藥性不同,其作用各有專長和一定的適應范圍,因此,臨床用藥也就有所禁忌,稱“證候禁忌”。如麻黃性味辛溫,功能發(fā)汗解表、散風寒,又能宣肺平喘利尿,故只適宜于外感風寒表實無汗或肺氣不宣的喘咳,而對表虛自汗及陰虛盜汗、肺腎虛喘則禁止使用。
3、妊娠用藥禁忌,是指婦女妊娠期治療用藥的禁忌。某些藥物具有損害胎元以致墮胎的副作用,所以應作為妊娠禁忌的藥物。根據(jù)藥物對于胎元損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為慎用與禁用兩大類。凡禁用的藥物絕對不能使用,慎用的藥物可以根據(jù)病情的需要斟酌使用。
4、服藥飲食禁忌,是指服藥期間對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簡稱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忌口。一般應忌食生冷、油膩、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此外,根據(jù)病情的不同,飲食禁忌也有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