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易體育:……為什么?籃球呢?像賽車這種呢?
海德曼:籃球完全沒法和足球比,而賽車確實喜歡的人很多,尤其是德國,因為大家都有車,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參與到賽車這項運動中去的。之所以足球能成為歐洲唯一熱愛的運動,我想可能跟乒乓球在中國一樣,在中國只要有個桌子就能打乒乓球,參與的人非常多,而在德國也是一樣,足球場到處都是,想不愛上足球都很難。
網(wǎng)易體育:德國小孩一般都是怎么參與到足球運動中去的?
海德曼:都是父母給小孩報個俱樂部,孩子在學校里上課大約6個小時,放學后就會去俱樂部踢球,德國這種面向各年齡層次的運動俱樂部遍地都是,報名參加的價格也不貴。
網(wǎng)易體育:父母不擔心孩子參加運動會影響學業(yè)嗎?在中國就是這樣,學校里的體育課經(jīng)常取消,放學后父母給孩子報名去學鋼琴、繪畫或者奧數(shù)之類。
海德曼:我也有聽說,這方面德國父母的想法是不一樣的,這已經(jīng)是一種習慣了,從嬰兒開始父母就帶著去參加諸如游泳之類的運動,他們認為運動會帶給孩子健康的體魄,熟悉競爭,學會如何面對成功與失敗。不過現(xiàn)在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如今德國的小孩把更多時間用在了電腦上,運動時間也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網(wǎng)易體育:家庭在你們心目中是什么樣的地位?
海德曼:說到這個我想講講我的父母,德國人覺得孩子是用來愛的,我們恨不得每天都給他們擁抱,親吻他們的臉頰,告訴他們爸媽是多么的愛他們,而不是要求他們一定要取得好成績,一定要出人頭地。當他們取得成績時,哪怕只是一點點父母都會變著法兒來表揚,而當他們做得不好時,父母也不會批評,只是希望他們下次做得更好??偠灾聡母改钢皇窍M优谒麄兡芰Ψ秶鷥饶茏龅阶詈镁涂梢粤?,希望他們能夠自立,而不會對他們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德國孩子是沒什么壓力的,這一點和我所了解的中國孩子有很大不同,他們的壓力太大了。我的父母甚至比一般的德國父母還要好,擁有這樣的家庭,我感到很幸運。
網(wǎng)易體育:這確實和中國太不一樣了,雖然我的父母并沒有給我太多的要求,這點不錯,但從小到大也從未給過我擁抱,更不用說親吻了。
海德曼(露出難以置信的夸張神情):這怎么可能?那你小時候豈不是太可憐了?
網(wǎng)易體育:我已經(jīng)習慣了,如果真親我一下還會讓我別扭,我想可能大多數(shù)中國孩子也都跟我一樣,不過剛才聽你一說,我突然覺得自己好像真有點可憐。對了,你的好朋友兼對手李娜剛剛拿了世錦賽冠軍,她已經(jīng)是一位媽媽了,生了孩子沒多久她就復出參加訓練,不能和孩子在一起。
海德曼:首先我很高興李娜能夠拿下冠軍,因為08年半決賽我贏了她,所以我很希望她能有一個冠軍。但是如果是我有了孩子的話,我肯定不可能像她那么做,我必須留在家里和孩子在一起,伴隨他成長。
網(wǎng)易體育:為了奧運也不行?
海德曼:絕對,永遠永遠不可能(特意用了兩個never加強語氣)。對于父母來說,和孩子在一起,讓他們知道你們愛他比什么都重要。
網(wǎng)易體育:在中國,有不少家庭孩子并不是由父母來帶,很多時候迫于生活壓力或者其他原因,會選擇把孩子留在家鄉(xiāng),讓他們的父母代為撫養(yǎng)。
海德曼:我接受不了,德國人應該都接受不了,這可是自己的孩子啊。所以我有的時候是很困惑的,你們中國人說很重視家庭,但自己的孩子都能丟下不管,就算在一起生活,也都不會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這算什么重視家庭呢?
網(wǎng)易體育:我們的愛可能都比較深沉。補充一個提問,你說不接受讓自己的父母來帶孩子,那么丈夫呢?李娜的情況可能就是這樣,是不是容易接受一點?
海德曼(搖頭):我不是針對李娜,我想這應該就是文化差異,我們德國人總會說,孩子需要的是媽媽,所以母親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只有爸爸帶也是不可以的(笑)。
網(wǎng)易體育:你很愛笑啊,我看你和別人聊天也是,你是不是一個天生樂觀的人,沒有煩心事兒嗎?
海德曼:我想這和我的家庭也有關系,我覺得我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出生在一個這樣幸福的家庭,我自己的學業(yè)和事業(yè)發(fā)展也都非常順利,從事運動之后竟然從未有過傷病,而且我想拿到的冠軍也都拿到了,還有什么可煩惱的呢?當然,比賽輸了我也會難過,不過那就是比賽的一部分,輸了又不會死,對吧?即使碰到再傷心的事情,我只要想想非洲還有那么多吃不飽飯的人,就什么都不是問題了。
(本文來源:網(wǎng)易體育 作者:張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