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切在于體會,萬物可以清心。放下身外事,自有快樂來
朋友出差回來,送給我一套茶具。很精細的紫砂壺上面刻著一行小字:云在青天水在瓶。工匠的手藝不錯,淡然清晰的筆畫很有風(fēng)骨。因不知詩的出處,個中寓意還是參不透,淺淺地覺得,人生的際遇與波瀾不過是天上的流云和瓶中的水。 一個偶然機會,看到了詩的出處,知自己之淺薄。話說唐朝會昌年間,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李翱數(shù)次派人請藥山惟儼禪師進城供養(yǎng),均被禪師拒絕。一日,李翱親自登門造訪。藥山坐在蒲團上,手拿經(jīng)卷故意不理睬他。李翱憤然道:“見面不如聞名!”說完拂袖而出。這時,藥山冷冷地對他說道:“太守怎么能貴耳賤目呢!”一句話使得李翱為之所動,遂轉(zhuǎn)身禮拜,并問:“什么是道?”藥山禪師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問:“懂嗎?”李翱道:“不懂。”藥山解釋說:“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恍然大悟,當即提筆寫了一首詩:“證得身形是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jīng)。我來問道無余話,云在青天水在瓶!” 于是想起常見于茶館最醒目地方的一首回文詩,“可以清心也”五個字,無論怎么看,都可以連貫成句,順暢自如(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僅僅是這五個字,品茗之風(fēng)雅盡現(xiàn)。 茶道歸茶道、生活歸生活,世事無常,寓居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并體會著人世的滄桑與浮沉,一些欲望已經(jīng)根深蒂固地生長在心里了,像雜草一樣無法自拔。有多少人能夠放下牽掛,放下身外事,淡泊名利呢? 一切在于體會,萬物可以清心。你懂得,所以才會真正地感受到快樂。生活的意義,也許就在于此。正如“云在青天水在瓶”,當一個人領(lǐng)悟其中道理的時候,就會明白生活的意義,并得到簡單的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