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7年,金朝大興兵,在宗室完顏宗翰的率領下南侵北宋。隨后發(fā)生了靖康之變,當時的康王趙構在許多江南士族的支持下,于靖康之變第二年登基為帝,建立了南宋。貫穿南宋整個歷史,與金國大多期間是處于對立和戰(zhàn)爭狀態(tài)的。
其中南宋最著名的抵抗派莫如岳飛、文天祥,為了保衛(wèi)國家甚至把命都給丟了,因此后世的人們非常佩服其義舉,認為他們是偉大的民族英雄。
岳飛四次北伐均大破金軍,留下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傳奇。岳飛今河南省湯陰縣人,自幼就受到岳母精忠報國的的教導,因此成年的岳飛非常愿意為宋朝而戰(zhàn)。在當時,剛剛建立不久的南宋統(tǒng)治者們非常害怕金軍,當時流行,“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說法。
可岳飛卻自己組織義軍抵抗金軍的再次南侵并成功取得了勝利。隨后英勇善戰(zhàn)的岳飛受到主戰(zhàn)派領袖宗澤的重視,得以組建無敵的岳家軍。宗澤的眼光的確非常不錯,岳飛成為了最成功的抗金將領。不幸的是,名將岳飛因為功勞太大遭受了宋高宗趙構的猜忌,為此趙構默默指示秦檜構陷岳飛,隨后岳飛在風波亭被殺。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誓死不降蒙元。文天祥,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qū)富田鎮(zhèn) 人,身處于南宋風雨漂泊的時代。面對蒙元大軍的大舉南侵,忠義的文天祥自散家財,招募義兵火速勤王。
此后,一直受到趙氏皇帝的尊重和重用,可以說南宋最后能堅持那么多年不被蒙元滅掉,文天祥居功不小??梢蛟y(tǒng)一天下乃大勢所趨,因此文天祥因為拒不投降被蒙元殘忍傷害。
照理說,岳飛、文天祥英勇和忠君愛國的形象應該世代相傳的,可就在2003年,歷史教材中不再稱其為民族英雄,這是為何呢?這要從當時的全國歷史教材主編余桂元說起了,余桂元認為無論是金還是元它們占領的都是中國的土地,堅持“夷狄而華夏者,則華夏之;華夏而夷狄者,則夷狄之”的觀點,承認金朝和元朝對中國的合理統(tǒng)治。
隨后此番觀點引起了全網(wǎng)熱議,更受到了全國各地文學家的嚴厲抨擊。同時余桂元認為岳飛、文天祥這些人都是在打國家的內(nèi)政,算不上真正的外族入侵,只有那些抵抗西方侵略者侵略人才能被稱之為民族英雄,這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
筆者認為像岳飛、文天祥這樣的民族英雄應該世代相傳他們的故事,唯此才能不辜負華夏歷代先烈為中國的貢獻。民族英雄不是一個時間概念,岳飛、文天祥確確實實是對自己的國家做出了非常寶貴的貢獻,這是古代人們乃至現(xiàn)代人都認可的,我們應該選擇像岳飛、文天祥的民族英雄致敬,而不是選擇遺忘。
參考文獻:
《岳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