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社會中,排名前幾位的高死亡率疾病包括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及癌癥。
因此,大部分人都會談“癌”色變,如果有人不幸被確診癌癥,往往心理上會難以接受,認為癌癥就是絕癥,甚至部分家屬為了緩解患者的恐懼心理不得已隱瞞病情。
誠然,晚期癌癥的預后較差,死亡率較高,但80%-90%早期癌癥患者通過有效治療可以長期存活。
而癌癥患者是否存在轉移通常是明確惡性腫瘤分期的重要指標之一,以指導臨床醫(yī)生的治療方案。
那怎么能夠知道癌癥患者
是不是又轉移了呢?
通常臨床醫(yī)生會借助各種輔助檢查手段來明確患者是否發(fā)生惡性病變轉移,如B超、CT、MRI、PET/CT、穿刺等。
其余的輔助手段均屬于無創(chuàng)性影像學檢查,這其中能盡早評估大部分癌癥是否存在轉移的檢查,首推PET/CT。
那么什么是PET/CT?它在檢測癌癥轉移方面有什么優(yōu)勢?檢查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來詳細介紹一下。
1.什么是PET/CT?
PET/CT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的縮寫,它是一種國際上先進的核醫(yī)學影像技術,它將PET(正電子發(fā)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和CT(計算機斷層顯像)兩種影像技術進行同機融合,通過一次PET/CT檢查,可同時獲得組織代謝及血流的PET功能學影像、器官結構的CT解剖學影像及兩者的融合圖像。
由于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有明顯的代謝差異,我們用放射性核素標記顯像劑并引入體內,類似于在體內放入一個參與人體代謝的“定位器”,從而反映機體正常與異常細胞代謝的差異。
2.PET/CT在檢測癌癥轉移方面
有什么優(yōu)勢?
PET/CT反應了腫瘤細胞的代謝活性,可以比其他常規(guī)影像學手段更早地發(fā)現(xiàn)是否存在轉移。而且它可以通過一次顯像,獲得全身各部位的功能學及解剖學斷層圖像,有助于評估惡性腫瘤的全身轉移情況。
對某些容易發(fā)生遠處轉移的癌癥而言,準確的分期有助于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案,提升治療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治療,節(jié)約治療費用。
3.做PET/CT
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1 | 首先,核醫(yī)學檢查使用的顯像劑是特殊藥物,需要提前預訂送藥,科室也無法備藥,因此檢查通常需要提前預約。 |
2 | 其次,由于顯像劑的放射性衰變性,有效劑量會隨著時間延長而降低,從而影響圖像的顯像質量,故患者應按時到檢。 |
3 | 此外,檢查前患者需要空腹至少4小時以上,血糖控制在10nm/mol以下。注射顯像劑后,需要安靜等待1小時左右,利于顯像的吸收,同時多飲水,使循環(huán)中未吸收的顯像劑從泌尿系統(tǒng)排泄。 |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PET/CT并不能診斷所有類型腫瘤是否存在轉移,有少部分腫瘤的糖代謝水平并不活躍,如部分神經內分泌腫瘤、腎透明細胞癌及部分低度惡性腫瘤等,故這部分糖代謝不活躍的腫瘤單靠PET/CT檢查轉移灶可能導致漏診。
總之,PET/CT在檢測絕大多數(shù)癌癥轉移方面具有早期發(fā)現(xiàn)、全身評估的優(yōu)勢,但考慮到少部分低代謝腫瘤的存在,建議檢查前向主診醫(yī)生詳細咨詢后再作決定。
本文刊于上??萍紙?br>
作者:潘懿范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核醫(yī)學科
上海市核醫(yī)學會科普組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