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中,父母嘆雙亡。
縱居那綺羅叢,誰知嬌養(yǎng)?
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
好一似,霽月光風(fēng)耀玉堂,廝配得才貌仙郎,
博得個地久天長,準(zhǔn)折得幼兒時坎坷形狀。
終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這是塵寰中消長數(shù)應(yīng)當(dāng),何必枉悲傷!
這是《紅樓夢》十二支曲子中的第六支曲,所唱的是史湘云。所謂的“樂中悲”,是說榮華富貴中潛伏著危機,歡樂中潛藏著悲哀。
開頭二句“襁褓中,父母嘆雙亡,縱居那綺羅叢,誰知嬌養(yǎng)”,描述了史湘云雖然生于富貴之家,但因自幼父母雙亡,失去了父愛與母愛,沒有人護持她嬌慣她。
下面三句“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fēng)耀玉堂”,描繪了史湘云那種寬宏大度,活潑樂觀,瀟灑豪放,頗有些男孩子氣質(zhì)的性格特點。作者以贊賞的口氣描述她的這些性格特點,說她的性格有如霽月光風(fēng)輝映著玉堂那樣亮麗可愛。父母早喪,能有這樣的性格,是不幸中的幸事。
在《紅樓夢》中,史湘云是大觀園女孩兒個性格最活潑的一個。她最大的特點就是“英豪闊大寬宏量”,從無小兒女那種扭怩之態(tài)。薛寶釵過生日唱戲,王熙鳳說一個小旦活像某個人。薛寶釵已看出來,一笑,不說;賈寶玉也猜著了,但不敢說;史湘云脫口而出:“倒像林姐姐的模樣!”不經(jīng)心地得罪了林黛玉,引起一場有趣的小口角。至于她喝醉酒后,躺在芍藥花叢里睡大覺,更是《紅樓夢》中一大美景。
后面三句,作者認(rèn)為史湘云有這樣的性格,而且才華又不在薛寶釵、林黛玉之下,也配上一個如意郎君,恩愛終生,以彌補幼年的不幸。然而事情總是不盡人意,“終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婚后生活并不美滿。史湘云是豁達(dá)之人,對此也會看得開的,因此結(jié)句寫道:“這是塵寰中消長數(shù)應(yīng)當(dāng),何必枉悲傷!”可見,湘云的結(jié)局也是悲劇性的。
史湘云和林黛玉的遭遇有相類之處,但個性卻截然不同。林黛玉多愁多病,整天哭哭啼啼。史湘云卻健康活潑,愛說愛笑,偏又有點咬舌,把“二哥哥”說成“愛哥哥”,讓林黛玉取笑。她不像林黛玉那樣早夭,但等待她的也決不是什么美好的生活。
曹雪芹(1715~1763或1724~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漢人,大約在明代末年被編入滿洲籍。他出身于一個“百年望族”
![]()
|
曹雪芹畫像 |
襁褓中,父母嘆雙亡。
縱居那綺羅叢,誰知嬌養(yǎng)?
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
好一似,霽月光風(fēng)耀玉堂,廝配得才貌仙郎,
博得個地久天長,準(zhǔn)折得幼兒時坎坷形狀。
終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這是塵寰中消長數(shù)應(yīng)當(dāng),何必枉悲傷!
這是《紅樓夢》十二支曲子中的第六支曲,所唱的是史湘云。所謂的“樂中悲”,是說榮華富貴中潛伏著危機,歡樂中潛藏著悲哀。
開頭二句“襁褓中,父母嘆雙亡,縱居那綺羅叢,誰知嬌養(yǎng)”,描述了史湘云雖然生于富貴之家,但因自幼父母雙亡,失去了父愛與母愛,沒有人護持她嬌慣她。
下面三句“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fēng)耀玉堂”,描繪了史湘云那種寬宏大度,活潑樂觀,瀟灑豪放,頗有些男孩子氣質(zhì)的性格特點。作者以贊賞的口氣描述她的這些性格特點,說她的性格有如霽月光風(fēng)輝映著玉堂那樣亮麗可愛。父母早喪,能有這樣的性格,是不幸中的幸事。
在《紅樓夢》中,史湘云是大觀園女孩兒個性格最活潑的一個。她最大的特點就是“英豪闊大寬宏量”,從無小兒女那種扭怩之態(tài)。薛寶釵過生日唱戲,王熙鳳說一個小旦活像某個人。薛寶釵已看出來,一笑,不說;賈寶玉也猜著了,但不敢說;史湘云脫口而出:“倒像林姐姐的模樣!”不經(jīng)心地得罪了林黛玉,引起一場有趣的小口角。至于她喝醉酒后,躺在芍藥花叢里睡大覺,更是《紅樓夢》中一大美景。
后面三句,作者認(rèn)為史湘云有這樣的性格,而且才華又不在薛寶釵、林黛玉之下,也配上一個如意郎君,恩愛終生,以彌補幼年的不幸。然而事情總是不盡人意,“終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婚后生活并不美滿。史湘云是豁達(dá)之人,對此也會看得開的,因此結(jié)句寫道:“這是塵寰中消長數(shù)應(yīng)當(dāng),何必枉悲傷!”可見,湘云的結(jié)局也是悲劇性的。
史湘云和林黛玉的遭遇有相類之處,但個性卻截然不同。林黛玉多愁多病,整天哭哭啼啼。史湘云卻健康活潑,愛說愛笑,偏又有點咬舌,把“二哥哥”說成“愛哥哥”,讓林黛玉取笑。她不像林黛玉那樣早夭,但等待她的也決不是什么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