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恍然驚散。欲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記得相思一點。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誰憐旅愁荏苒?——《解連環(huán)》
想必大家都應(yīng)該了解過四大名著,其中《水滸傳》是讓人記憶深刻的名著之一。在書中一共描寫了108位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漢,這些好漢有的重情重義,有的智慧過人。很多人在了解這108位英雄好漢時,也非常好奇他們是怎么排名的。
閱讀書籍我們可以了解到,主要是以天罡地煞進行區(qū)分的,天罡共有三十六人,地煞七十二人。不過通過文字的敘述,讓許多讀者都產(chǎn)生了疑惑,這108位好漢雖然舉著“替天行道”的旗號,但是能夠稱得上是好漢的人卻寥寥無幾,這是為什么呢?
梁山好漢排名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水滸傳的108位好漢是如何進行排名的。依據(jù)書中進行的闡述主要是由宋江決定排名的,盡管在眾人眼中這個排名雖然是按照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來進行排位,但是誰在天罡中的誰在地煞中的還不是由宋江來處理。
如此可以了解到這個排名還是存在一定貓膩的。一百零八位好漢的排名前10位讓人了解之后格外的詫異。這些人不管是為人處世還是行為作風(fēng)都算不上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好漢,但是他們居然可以在排名當中占據(jù)前十,主要還是由于這些人幫助宋江壯大了梁山的勢力。
宋江把這些人選擇放入天罡的十名之內(nèi),也是想要在朝廷招安時幫助自己一起帶領(lǐng)其他人加入。從這108位英雄好漢的名單可以來進行深入的分析,排名前10的好漢當中,第1名宋江和第3名的吳用是同屬一派的人,這兩人在梁山當中一個充當決策人,一個的充當軍師。用現(xiàn)代話來說就是鐵桿搭檔,接著便是盧俊義和公孫勝了,他們兩人在梁山當中的地位是有一定特殊性的,盧俊義在梁山類似于像大熊貓一樣一個吉祥物。
名過其實的英 雄好漢
當時宋江之所以把他逼上梁山,就是看中了他在江湖當中的名聲。當他加入梁山之后,不僅能夠幫助梁山擴大聲勢,也能夠讓江湖中人有所忌憚。雖然他在梁山的108位好漢當中排名第二,但是卻沒有任何實權(quán),只能算是一個打醬油的人物,真正的權(quán)利還是宋江掌握在手的。
而公孫勝在排名當中處于第四,盡管如此宋江對他還是非??蜌獾?,這是由于公孫勝能力非常強大,如果把他的排名往后靠的話,極有可能導(dǎo)致對方認為宋江看不起自己,因此宋江在排名的時候無奈的只能把他排在了第四。
公孫勝這位人物在梁山當中沒有拉幫結(jié)派的興趣,只是想借著梁山討生活。接下來的幾位排名就極為有意思了,第5位是關(guān)勝,第6位是林沖,第7位是秦明,第8位是呼延灼,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曾經(jīng)在朝廷當過官的。林沖在前10名之內(nèi),曾經(jīng)可是領(lǐng)軍80萬的教頭,在江湖上和公孫勝一樣也是赫赫有名的。
雖然他也是一位武藝高強的人物,但是從他被逼梁山之前的事跡來進行分析的話,他的所作所為根本就不能稱得上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好漢,而秦明、關(guān)勝、呼延灼這些朝廷的降將居然能進梁山的高層,最主要的還是由于宋江比較看重他們的能力,在他們加入梁山之后訓(xùn)練士兵、排兵布陣上也確實不負宋江所托,讓梁山的兵力更加的壯大,紀律也變得嚴格很多。這也是為什么宋江會把他們拉入前十名的原因。
最后兩位英雄的排名也有貓膩
而第9名和第10名也是宋江非常信任的人,分別是花榮和柴進。他們可以說是宋江的心腹了,尤其是花榮在宋江被害死之后,他也直接自殺在了宋江的墓前,所以說這兩個人在梁山好漢中排進前10也是讓人覺得情有可原的。
通過這108位梁山好漢的排名生平經(jīng)歷,實際上跟英雄好漢根本沾不到邊,但是他們自認為自己是英雄好漢,卻并沒有幾個人真正在民生疾苦上多做考慮,特別是王英、李逵這些人,簡直就是土匪和惡霸。
結(jié)語
在梁山當中稱得上是真正的英雄好漢的有武松、魯智深等,這些人卻是屬于二龍山一脈的,根本不算宋江的直屬派系,這也是為什么他們是真正的英雄好漢,卻不在前10名之內(nèi)的原因,讓人感覺惋惜的同時,許多人也被這排名存在的貓膩而開了眼界。
真正的英雄好漢應(yīng)該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不管是思想上還是行為上都有一股正氣浩然之氣。在梁山上雖然聚集了很多的人,但其中有的是被逼無奈,有的是亡命之徒,根本不能算得上真正的英雄好漢
-=-0=-0=0-=0=0-
山嶺崎嶇水渺茫, 橫空雁陣兩三行。 忽然失卻雙飛伴, 月冷風(fēng)清也斷腸。——《水滸傳》
《水滸傳》是一部通過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間接反應(yīng)出了當時的社會問題。同時,有那么一批重情重義的英雄豪杰,不畏強暴、行俠仗義。
不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水泊梁山上表面上入目皆是豪情仗義,但細思之后才發(fā)現(xiàn),暗地里也有無數(shù)的心思和權(quán)謀。
古人曾言:“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一次聚義廳上的“排座次”事件,公孫勝便看到了宋江的為人、梁山的未來,不久后他就離開了。
那么,這中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事情呢?公孫勝又看到了一些什么東西呢?
公孫勝自幼便開始學(xué)習(xí)槍棒功夫,他的師傅乃是二仙山羅真人,大名鼎鼎、非同一般之人。
此人不僅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而且還精通奇門遁甲、習(xí)得“五雷天罡正法”,可謂是神通廣大。
與《水滸傳》中的很多人不同,公孫勝更像是一位“俠客”,似乎原本就是為“替天行道”而生的。
學(xué)有所成之后,公孫勝便下了山,隨后在江湖上結(jié)交了大量的英雄好漢。因為看不慣朝廷的所作所為,他便湊齊了“七星”智取生辰綱拉開了帷幕。
此事發(fā)生之后,迫于官府追捕,七人便去了梁山、落草為寇。起初,幾人被王倫危難,林沖在智多星吳用的蠱惑之下,火并了王倫。
之后,梁山便擁立了晁蓋為新的寨主,這是梁山泊的第一次換主。由此,公孫勝也拉開了他“劫富濟貧”的生涯。
有意思的是,當時梁山的排位是晁蓋居首位,林沖第二,吳用第三,公孫勝第四,四人形成了老梁山集團的雛形。
俗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晁蓋執(zhí)掌梁山期間,他將“義薄云天、兩肋插刀”放在第一位,所以當時水泊梁山上,兄弟們也都非常看重義氣。
后來,在晁蓋和公孫勝等人的領(lǐng)導(dǎo)下,他們改變了王倫時期“打家劫舍”的路線,將“劫富濟貧”作為使命,與朝廷展開了一系列的斗爭。
不過,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日子并沒有持續(xù)多久,因為有一個人在悄然來臨,此人便是宋江。
在《水滸傳》中,宋江是一個很有特點的人,他想要結(jié)交江湖上的英雄好漢,以提高自己的影響力,但有不懈與他們?yōu)槲椋闶且粋€“兩面人”。
不過,因為他在江湖上總是樂善好施,所以有著“及時雨”、“孝義黑三郎”、“呼保義”等名號。
同時,宋江雖然為人比較低調(diào),但是他卻是一個非常圓滑世故,籠絡(luò)人心的高手。
“黑旋風(fēng)”李逵不服任何人,但唯獨被宋江治得服服帖帖,足見其手段高明之處。另外,發(fā)配滄州的途中,宋江本有機會上梁山,但是他感覺時機未到,所以也拒絕了。
直到他的身邊聚集了大量的好漢,而且自己又因與朝廷作對,在江湖上圈了一波又一波粉,此時他才義無反顧地上梁山。
手中有了人之后,在梁山之上,宋江也有了自己的話語權(quán)。即使是晁蓋這樣的老人,對宋江也是敬畏三分,誰讓他的實力那么大呢!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宋江帶著一群好漢上了梁山,梁山上的勢力也開始發(fā)生了變化,分為了晁蓋一方與宋江集團。
在這樣的情況下,晁蓋便試圖將第一把交椅的位置讓出來,由宋江來做梁山的領(lǐng)袖。
宋江深知自己初來乍到,便搶坐頭一把交椅確實不妥,而推讓則更能夠顯示自己的仁義和豪氣,所以最后依然是以晁蓋為首。
不過,宋江雖然沒有當上老大,但是卻當上了梁山的二把手,影響力不輸晁蓋。
“大哥”的地位確定好之后,晁蓋便有意對眾豪杰“以功排名”,功勞越大的人排序就越靠前。
然而,就在此時宋江出來說話了,大致意思就是不同意晁蓋論功行賞的做法,應(yīng)該按照新老順序進行排座位,眾人剛上山結(jié)義,就搶了老人的位置顯然不太公平。
猛然間一聽,宋江說得很有道理,可結(jié)果卻讓人大跌眼鏡。當“新老”排序的方法確定之后,右邊(晁蓋一方)只有最初的林沖、三阮和朱貴白勝等人。
反觀左邊(宋江一方),不僅有李逵和花榮等新人大將,甚至還有黃信、石勇等梁山的原班人馬,很顯然宋江贏了。
從表面上看,梁山雖然還是晁蓋說了算,但在悄然間已經(jīng)“易主”,從雙方的人數(shù)數(shù)量上來看就已經(jīng)表明。
這一切都被入云龍公孫勝看在眼里,或許從這時開始,他就有了離開的打算。其實,從一開始,公孫勝便不支持晁蓋去救宋江,好似他預(yù)料到了會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
看清了這一切之后,不久公孫勝便以“看望老母親”為理由,此一次離開了梁山。雖然后來他曾回來過一次,但也沒有呆多長時間,隨后又走了,成為了梁山好漢中少有的“幸存者”。
事情也國人如公孫勝所預(yù)料的那樣,晁蓋執(zhí)掌梁山時以“兄弟情義”為主,不摻雜任何的個人利益。
然而,晁蓋去世后,宋江執(zhí)掌梁山,直接把“聚義堂”改為“忠義堂”,從這件事情便可以看出了他的理念與晁蓋不同,而且私心也顯露無疑。
后來,面對朝廷的征伐,宋江不僅不全面反抗,還多次向朝廷表達招安的意愿,將“忠于兄弟”拋之腦后,改成了“忠于自己、忠于朝廷”。
可以說,宋江的加入,使梁山從此再無兄弟,只有利益,每個人都成了宋江利益之下的犧牲品。
在被朝廷利用之后,遠征方臘之時,梁山100多為好漢,死得死、走得走,從此梁山泊成為了歷史,再也沒有了“好漢歌”。
幸運的是,公孫勝早就看透世俗紛擾,名利浮華,看透了宋江的為人。他回薊州潛心修道,與梁山好漢相忘于江湖,遁于鄉(xiāng)野,求以真心,保住了性命,避免了最后的悲慘命運。
莫把行藏怨老天,韓彭赤族已堪憐......早知鴆毒埋黃壤,學(xué)取鴟夷范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