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我們經(jīng)歷“被出軌”,往往都會帶出一系列的負(fù)面感受和情緒,比如震驚、崩塌、憤怒、屈辱、不知所措、左右為難……
情緒是一種能量,這個能量一旦出現(xiàn),常常會驅(qū)動人的行為。
也就是說,情緒會促成行動,從而釋放能量;否則,這個情緒滯留在身體里,就會變成一種積壓,影響到心身健康。
但是,情緒推動的行動,往往帶有很大的盲目性;而盲目的行動,有可能會帶來更惡劣的后果。
今天,我們就一起盤點一下“被出軌”后的錯誤做法,避免因為盲目行動而帶來的二次創(chuàng)傷。
“被出軌”后的第一大錯誤做法——大張旗鼓
“被出軌”中,包含著兩個非常重要的信號:一個信號是意想不到,另一個信號是失去掌控。
接收到“意想不到”的信號,我們就會有很多的問號,出現(xiàn)在腦海里。
為什么TA會出軌?他們到底到了什么程度?這一切是怎么發(fā)生的?對方是什么情況?我是不是要跟他攤牌?TA的出軌屬于什么性質(zhì)?孩子怎么辦?父母怎么辦?我該怎么辦……
這么多的問號,都想得到答案,人難免會有想要詢問的需求。
而當(dāng)人收到“失去掌控”的信號時,人的安全系統(tǒng)就會拉起警報。
TA,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我這么信任TA,TA居然會出軌,那只能說明是我看錯了TA。可我的生活都是以TA不會騙我為前提建設(shè)的呀,一切都被TA毀了,我該怎么辦?
當(dāng)我們對未來失去掌控時,人很容易想抓到一些支點,讓自己不必墜落深淵。
解惑和安全這兩大需求,會推動我們想去問問身邊的人,想去找家里說話算數(shù)的長輩做做主,想要了解更多的情況,尤其對第三者。
如果你已經(jīng)考慮好何去何從,而且也接受出軌這個現(xiàn)實,那么你讓誰知道都無關(guān)緊要。
但如果你還在震驚,還很迷茫,那么,讓有些人知道你“被出軌”,會給你今后做決定,埋下隱雷。
這些人包括雙方父母,孩子,守不住秘密的親朋好友,有利益關(guān)系的人,以及好事之徒。
因為,一切尚未明朗,事情的前因后果也沒梳理清楚,不同出軌類型的走向迷霧一般。此時,亂了陣腳,敲鑼打鼓,只會讓勢態(tài)更失控。
有需求,沒問題,想弄明白,也理所當(dāng)然,但是四處亂抓,很有可能抓到的連稻草都不是,而是毒蛇。
好,既然說出來有這么大弊端,那我就忍著,吞下去,是不是可以了呢?
NO!委曲求全,恰恰是“被出軌”后的又一大錯誤做法。
“被出軌”后的第二大錯誤做法——委曲求全
被出軌后,之所以不能委曲求全,是因為委屈根本求不了全!
出軌,之所以會成為對我們打擊程度最大的感情事件,關(guān)鍵原因就是它破壞了我們對“全”的追尋。
我們每個人內(nèi)心都渴望著一份安穩(wěn),一份圓滿,希望獲得一個安心自在的生活。但是,“被出軌”卻好似一記重錘,打碎了這一切。
“那個TA居然是會移情別戀的,TA出著軌還是若無其事地和我相處,有一個人已經(jīng)住進(jìn)了TA的心里……”
這所有聲音,都在高聲提醒著我們,這個人不可靠,這段關(guān)系不穩(wěn)定,我的生活已經(jīng)無法?!叭?。
這是一個事實,因為當(dāng)初我們認(rèn)為的“全”,很多來自于我們對伴侶、對感情、對婚姻的想象,既然是想象,里面就有很多虛幻的成分。出軌,把這些虛幻的想象部分還原成現(xiàn)實,所以,只有面對現(xiàn)實,重新界定你的生活,你才會擁有新的起點,過上更踏實的日子。
而另一個方面,委屈,作為一種無力的小孩子的情緒,不過是一種逃避罷了。用委屈面對出軌,不用說求全,可能連最基本的尊重,都無法獲得。
但我們確實受傷了呀,受傷了難道連委屈都不可以嗎?
當(dāng)然可以。受傷了,可以委屈,可以難過,可以好好療愈自己,但是,你要認(rèn)清楚的是——委屈可以,求全做不到;療傷可以,但不能亂投醫(yī)。
這就涉及到我們所說的被出軌后,第三大錯誤做法——緣木求魚。
被出軌后的第三大錯誤做法——緣木求魚
所謂緣木求魚,就是沿著一塊木頭去找魚。想要得到魚,當(dāng)然無可厚非,但是從木頭里找,可能走遍了森林,也未必找到。這個時候,去責(zé)怪森林木頭不給自己魚,這到底是木頭的責(zé)任,還是找魚人的愚蠢呢?
同樣的,遭遇“被出軌”,被最親近最信任的人,捅了刀子,而且是直擊要害,遍體鱗傷。然后捧著傷口,對著兇手,委屈地對TA說:“你看你把我傷成了什么樣?這都是你做的好事,你要來幫我療愈,你必須把我的傷口治好!”
我們受傷了,自然是要療傷的,但是對著弄傷你的人去要,這不就相當(dāng)于緣木求魚嗎?
即使這是TA的無心之舉,TA也沒有想到會把你傷的這么深,TA也愧疚,TA也害怕……可是,愧疚和害怕是一種退縮的情緒,一個退縮的人,哪有力氣給你療傷呢?
所以,被出軌,受傷了,跟出軌方要,要不就是再被捅一刀,要不就是面對對方的有心無力,那咱這傷,何時才能得到真正的療愈呢?
不僅如此,被出軌后,我們所有的需要,都要好好梳理一下。有需求,沒問題,但如何要,跟誰要,得看清楚!
緣木求魚,雖然無效,但至少還是在伴侶關(guān)系本身做功課。而如果你連你們的關(guān)系都不面對,沖出家門,只想對第三者下功夫,那么,你就離真正的解決問題,南轅北轍了。
這就是“被出軌”后的第四大錯誤做法——避重就輕。
被出軌后的第四大錯誤做法——避重就輕
“被出軌”是你遭遇的事件,這個事情為什么會發(fā)生在你的身上,你有沒有想過呢?
這個思考并非想讓你承擔(dān)出軌的全部責(zé)任,而是要以你自己為起點,至少看清楚自己為什么會遭遇出軌。
是因為自己太想當(dāng)然了,缺乏對基本人性的了解;還是自己太依賴,總想把自己的幸福交托給別人;亦或你全然不自知,漠視了對方的基本需求……
無論什么原因,找到了自己應(yīng)付的責(zé)任,看明白了自己在情感中的位置,才能面對出軌,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這么重要的事情,你還沒有弄清楚,一轉(zhuǎn)身,把所有責(zé)任推到第三者身上。
都是因為第三者的騷浪賤,不道德,人格問題,不要臉……如此的咒罵,確實很泄憤,甚至去打第三者,和對方撕,雇人引誘,拆穿人設(shè),無所不用其極。
可是,人罵了,也打了,錢花了,憤泄了……然后呢?繼續(xù)回來,眼睛盯著你出軌的伴侶,過不安生的日子嗎?
第三者如此不堪,你的伴侶卻出軌了這個人,那你的伴侶又是怎樣的人呢?如果你的伴侶確實也不怎么樣,可你卻沒了這個人活不好,你又是怎樣的人呢?
這么說,不是要讓我們自責(zé),打壓自己,而是在提醒自己,要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自己身上!錢,花在刀刃上,才會實現(xiàn)它真正的價值!
那么,既然上面四種行為都是錯誤的,我們到底要如何應(yīng)對“被出軌”呢?
第一步,面對“被出軌”后的所有情緒反應(yīng),讓自己停留在情緒風(fēng)暴之中,去感受去記錄去釋放。
注意,逃避隔離可以使用一時,但無法使用一世,風(fēng)暴太猛烈,確實可以暫避風(fēng)頭,但那只是暫避。
任何情緒,回避,只會壓抑和積聚;看到,才能釋放和轉(zhuǎn)化。
自己實在難以面對,找個信得過能保密的朋友,找個有經(jīng)驗有力量的咨詢師,都可以幫助你借助風(fēng)暴,回歸自己。
第二步,練習(xí)讓自己可以少受別人的影響,成為自己思想、感受、行為的主人。
被出軌,之所以翻天覆地,是因為我們曾經(jīng)把自己最寶貴的依戀,放到了對方的身上。
我們用全然的信任注入我們認(rèn)定的關(guān)系,我們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與伴侶綁定。
依戀是我們的基本需求,所以,當(dāng)對方用出軌剪斷了我們依戀的臍帶時,我們需要把自己擁抱起來、照顧起來、愛護(hù)起來。
而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和精力,以及基本的物質(zhì)基礎(chǔ),但如果你做不了自己時間和精力的主,一天到晚被對方、第三者、過去的事情、未來的迷茫占據(jù),你又拿什么,陪伴此刻需要呵護(hù)的自己呢?
第三步,重新認(rèn)識自己、對方以及親密關(guān)系,打破妄念與執(zhí)念,活出最真實最坦蕩的自己。
被出軌,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有太多的妄念和執(zhí)念。
“TA不應(yīng)該會出軌呀!我不應(yīng)該遇到出軌這樣的事呀!”這就是妄念:因為不應(yīng)該,是你的想象;而他出軌了,才是現(xiàn)實。
抱著妄念不放,你就永遠(yuǎn)無法腳踏實地,你就很有可能陷入抑郁,因為抑郁很多都來自于無法放手已經(jīng)的失去。
“我被出軌了,我根本不可能再獲得幸福了!我只有擁有TA,才能獲得幸福!”這就是執(zhí)念:你需要的幸福,你自己設(shè)定了一個條件,條件不具備,你就只有成怨婦怨夫的份兒。
這個牢,是你自己畫的;這個枷鎖,是你自己套上去的,所以,都得你自己親自去掉!
只有打破了妄念,去除了執(zhí)念,你才有可能回到地面,輕裝前進(jìn)。
上面這三個步驟,是應(yīng)對“被出軌”最基本的步驟。但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所以,在你嘗試的過程中,困難阻礙,都是對你的提醒。他們在提醒你的與眾不同,提醒你要更了解自己,提醒你有自己專有的功課。
認(rèn)清大方向,避免進(jìn)誤區(qū),聚焦你的成長課題,突破你自身的難點,化“被出軌”的悲催為“要成長”的動力。
所以,“被出軌”,是禍,還是福,由你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