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許多文人墨客的靈感源泉,
從古自今有不少詩人作家都是茶藝精湛的人。
據(jù)記載,從西晉到當代的茶詩有3500余篇,
相傳,只要元稹和白居易的新詩一出,
就有人轉(zhuǎn)抄紙上,拿到集市上去換新茶。
以茶換詩,以詩得茶。
茶給詩人清思助興,詩人也給茶傳神寫照。
白居易的《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觀宴》詩中寫道:
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聲俱繞身;
盤下中分兩州界,燈前各作一家春。
青娥遞舞應爭妙,紫筍齊嘗各斗新。
寫盡當時常州和湖州兩地舉辦的
關(guān)于“紫筍”茶的盛大茶宴。
與白居易齊名的元稹也有首寶塔詩《茶功》: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曲塵花。
夜后追邀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后豈堪夸。
這首“一至七字詩”從茶葉的外形寫起,
上升到茶道和詩人的心態(tài),是最為著名的茶詩之一。
中唐詩人盧仝的《七碗茶》: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這首詩寫出了飲茶的七個境界,
連蘇軾也說:“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
時間回到當下,在瓦庫,
和詩人作家鎮(zhèn)謙老師品茶論詩,
雖不一定能喝出七個境界,
但以詩就茶,茶就有了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