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本書具有一個漂亮的封面,就會被更多的人注意,并且去閱讀。一本書的好壞并不是由封面決定和判斷的,但是當其具有一個美麗的封面的時候,這本書的吸引力就增加了。
同樣對于個體來說,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次上課就遲到的老師,給大家講課的內(nèi)容十分枯燥,全班同學都已經(jīng)到昏昏欲睡的狀態(tài),這樣的老師想必會讓你感到反感,以后再上他的課也提不起精神。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在接觸到某些情境時,會按照以往的經(jīng)驗,將這個情境中的人或物進行分類,明確其對于自己的意義和影響,使自己的行為獲得明確的方向,這個就是印象形成的過程。第一印象也可以稱作初次印象,是指素不相識的兩個人,在第一次的相處中,留下的印象。
在第一次相親的時候,我們會根據(jù)對方的談吐和外在來判斷,是否還有下一次見面的必要。第一次面試的時候,領(lǐng)導會根據(jù)這人的言談和舉止,來判斷他是否可以勝任工作。有時候第一次的見面,成為了你社交的一個入口,若第一印象不好,那么這個入口很可能會關(guān)閉,就不會再有以后的接觸了。
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會形成認知偏差,認知偏差是指個體在知覺自身或者他人時,常因為自身或情境的原因,使得知覺的結(jié)果出現(xiàn)失真的現(xiàn)象。一旦出現(xiàn)認知偏差,是很難通過以后的接觸去扭轉(zhuǎn)的,這其中有兩大心理學效應(yīng)在作用第一印象的機制。
一、首因效應(yīng)
首因效應(yīng)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A.S.Lochins)第一個提出來的,在印象形成過程中,最初獲得信息的影響性比較后獲得信息的影響性更大的現(xiàn)象,稱為首因效應(yīng)。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人們會根據(jù)自己的感覺帶有傾向性的與之接觸或者對其評判,往往成為了接下來相處的依據(jù)。
二、光環(huán)效應(yīng)
光環(huán)效應(yīng)也稱作是暈輪效應(yīng),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凱利提出來的,是指個體對于認知對象的某些品質(zhì)形成了傾向性的印象,就會帶著這些傾向性的認知,去評判其它方面的品質(zhì)。當?shù)谝挥∠笮纬?,就像月亮形成的暈輪一樣,不斷的擴散,從而掩蓋了我們對于其它方面的認知和評判。
例如第一次見面對方的干凈整潔給你留下很好的印象,你就會認為其人品也會很好,辦事的效率也會很高。但其實光環(huán)效應(yīng)是一種以偏概全的效應(yīng),總是在人們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而發(fā)生作用的。因此在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去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如何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心理學》這本書中的作者告訴我們,給人留下積極第一印象的秘訣就是“關(guān)注他人的感受”,也就是當我們將注意力由外界或自身轉(zhuǎn)移到對方身上,去關(guān)注和體會對方的自我感受,積極的回應(yīng)對方,就會給對方留下良好的感覺。我們可以通過四個心理學因素,去讓自己將注意力從自身轉(zhuǎn)移到對方身上,從而讓對方形成一個良好的自我感覺。
欣賞
我們每個人都喜歡被夸贊、被欣賞,在被欣賞的過程中,自身價值得到了體現(xiàn)。在第一次接觸中,表達欣賞,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去關(guān)注對方積極的一面,不能沒有原則的去夸贊。通過客觀的評判,可以先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可以說你今天的裝扮真是太美麗了,也可以間接的告訴對方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對方通常會自我感覺良好,從而形成一個積極的氛圍。
共同點
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從對方的表達中,找到與自己相似的共同點,并且表達出自己與對方一致的感受。兩個人會形成精神上的某些契合點,從而彼此感覺到對方,同時感覺到自己被理解,彼此之間就會形成一種親密性。
改善情緒
與人第一次見面,內(nèi)心都會有緊張和抵觸的情緒,你要做的就是改善對方的情緒,化解一下尷尬的氣氛??梢越柚芏喾绞剑缥⑿?、或者積極飽滿的熱情去與之交流,從而使對方感覺到輕松和自在。
交換信息
面對新鮮事物的時候,我們會有很大的好奇心,在交談中當你給予對方講解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觀點時,對方就會覺得你非常的具有吸引力。讓這個信息的表達,形成討論的話題,彼此交流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整個談話都會處在積極的氛圍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