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長的邯鄲人,自幼學會一口邯鄲話口音。邯鄲是聞名的古趙國國都,“邯鄲學步”給我們留下了千年古“步”;以邯鄲為中心也為我們留下了千古“口音和方言”,邯鄲話的由來和形成已不得考證,但也是永久不滅的人文標志。也屬趙文化的范疇。
邯鄲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界,靠近河南的是臨漳、安陽口音,靠近山東的是大名、魏縣口音,靠近山西的是武安、涉縣口音,北邊的永年、沙河基本隨邯鄲。
我上個世紀60年代初參軍入伍,在部隊工作20年,部隊上的同志來自山南海北、五湖四海,無不打上自己母語口音的烙印,使我感到特別的新奇,因而對全國各地的口音也特別的敏感。全國大致來說有山東口音,河南口音,山、陜口音,四川口音,江、浙普通話口音,兩湖口音,安徽口音,兩廣普通話口音,東北口音,天津口音,北京口音等。我們河北的也有寶邸口音,樂亭口音,唐山口音、保定口音,衡水口音等都有自己獨特的風韻。由于多年跟他們接觸加上聽廣播看電視等,所以大多能準確的判別這些口音,而且有的還能模仿兩句。我們邯鄲口音方言同樣具有古老而獨特的風味并且朗朗上口,跟上述相比仍不失為祖國語音大家族的一朵奇葩。
邯鄲市早已成為百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由于就業(yè)經(jīng)商來自天南海北操什么口音的人都有,邯鄲口音方言自然受到很大沖擊。上學的學生自然隨了普通話,農(nóng)村小青年進城打工講起普通話來滴水不漏。只是城中村依然鄉(xiāng)音未改,但年青人中也在悄然改變味道,有的話聽起來蹩腳,如把電影演員鄧捷發(fā)音成鄧zie,賣熟肉的小伙高聲吆喝賣豬頭肉!能把豬蹄、豬肝甩成新腔,但又不時冒出個豬lrluo(耳朵)。不管怎么說在他們中邯鄲陋習開口一個奶奶bi,閉口一個老虎蛋,這種話很少聽到了。在農(nóng)村的小孩上學也強調(diào)譜通話,進城務工經(jīng)商的日益增多,口音也在變化,好好梳理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好多口音方言已經(jīng)消失。
若想把邯鄲口音方言對比普通話跟大家介紹一下,供外地來邯的朋友了解我們邯鄲話的風味及生活情趣還真難。因為邯鄲土話有的有音無字,有的發(fā)音字典里查不到。我想用“字”加“注音”的辦法試一下,不知能否成功,請多包涵。
一、首先從發(fā)音來了解一下邯鄲口音的幾個特點:
1、 an這個音在邯鄲話中尤其特別,n幾乎發(fā)不出音。如若再到邯鄲的人群中去體會一下邯、南、專等字的發(fā)音,以下凡此必須用邯鄲口音才能入門。
2、 尾音lei多,如:你嘞、我嘞、長嘞、短嘞、饅頭還沒蒸熟嘞!等好多話后邊都有l(wèi)ei。
3、 尾音有l(wèi)ian,zylei,ni de如:你干啥lian(去)?(某人很固執(zhí))讓我來勸勸他,說lian他聽我的。(對某人的話不滿意)你咋lian,再說一遍?(罵人)你個老虎羔子zylei!乳名后邊加ni de,如:順ni de、云ni de。
二、邯鄲口音方言精選:
1、人稱:我-俺;你-nen;他-nie;人家-niedou;男人-漢們; 女人-娘們;女兒-閨女;兒子-小子。
2、時間:清早-ciangqiai;上午-ciang;下午-huang;今天-jin lei;明天-ming lao;前天-qie gen;昨天-yegen;以前-先上來;經(jīng)常-ze men。
3、肢體:頭發(fā)-頭 me;耳朵-lr luo;屁股-dude;光屁股-xie de du de;胸腔-ke lang de;肋骨-肋me肢;乳房-mei mei;指胛-zhejie;手指逢-手指he la;光腳-xie de 腳;尾巴-yi ba。
4、行為:學習-shuo si;玩-shaden;蹲著-ge jiu de;拳打-zang;抱住-bu ??;摘(拉)-zhuai;劈柴-片柴;打滾-guolie;東張西望-mie sie;同行-se gen de;等一下-hou lei;舒服-dei;生孩子-bu 孩子。
5、食物:饅頭-饃饃;蕎麥粑-灌張;玉米面粥-huanghu do;面拌菜蒸熟-kuo lui;炸油餅-麻糖。
6、蔬菜:南瓜-北瓜;大葉菜-jun ne;香菜-yancui;菠菜-青菜;長豆角-菜豇;土豆-饃饃蛋。
7、動物:牲口-touwu;公馬-兒馬;公牛(閹過)-jian de;母牛-shi niu;公驢-叫驢;母驢-草驢;麻雀-xiao chun;黑喜雀-chipu leng;蟈蟈-蚰子;蝗蟲類-tu lv、me che、fei fang、hong chi lou;
8、植物:麥子-mie de;玉米-yushu;高梁桿-ge dang de。牛角秧-me lao灌;刺菜-ce菜;酸菜-醋溜溜;蒲公英-補補丁。
9、其它:墻角-墻ge lao;墻逢-墻helao;臟-ge ying;空殼-ke lou; -ke la;(紡線)棉卷-guo jue de;沒了-me le;是吧?-shiwen lei?;破了-liao le;高臺-ge liang de;打蔫-ge yan;火柴-取燈;黑色的-helei;白色的-bie lei。
10、損人:暈頭昏腦-me leng頭;迷糊蛋;楞頭青;揣皮貨;蒜臼的。
11、消失的:(穿長袍)束腰帶-zhandai;護兜-niu jin de;水斗-ke lao do;(紅莖、似柳葉、開小紅花)野草-che yima;蕖菜-蕖蕖芽;長工-麥(mie)漢;使喚丫頭-man ni de;沙地小蟲-窯窯。
12、有音無字:
a、下午突然biang biang的下起了大雨。
b、我聽到那邊duang duang的敲門聲。
c、咱們給他gua ji gua ji鼓鼓掌
d、那小孩bia da biada光著小腳在地上跑。
e、sia ya de (乳名)
13、轉(zhuǎn)音:王安堡-王nan堡;漢霸莊-漢me莊;天池村-天直村;中莊-東zhuang;酒務樓-酒huduo;巖崳村-年崳村;董二莊-dun莊;郭莊-過莊;林村-別中;七岔道-七大套;文莊-云莊。
三、邯鄲話實例:
1、如路遇一個陌生人邯鄲人這般答話,甲:你是南嘞?乙:俺是漢me莊嘞;甲:“nen shang nuanlian(你上那兒去)?乙:去劉莊,甲:俺也是,那咱se gende(作伴)走吧;甲: 你去咋lian(干啥)?乙:彈棉花;甲:nuan(劉莊)彈嘞好乙:ke ben lei(是);甲:唉!你咋不走了?乙:houlei hou lei(等等)我車胎沒氣了。
2、 邯鄲方言中有夾臟帶巴(略)及罵奶奶的習俗。俗話說喝了邯鄲水奶奶不離嘴。如:(平常話)我奶bi不如他;(生氣)你奶bi想咋lei?;(罵人)你奶奶個bi。再如:春廠村一位老太太在曙光小學門口等著接小孫子,老遠看見孩子別提有多高興,(自語)那ben奶bi他出來了,雙手高舉喊:“快奶bi來!快奶bi走喂!miesie奶bi啥嘞?。ń拥剑┛茨蘠i熱成啥了,走咱去買個冰棍”。
四、釁嘴(耍嘴):
東北二人轉(zhuǎn)中有打情罵俏的情節(jié),給人們帶來一些快樂或某種滿足。我們邯鄲人為了調(diào)節(jié)生活情趣也有斗嘴的習俗,在熟人、非直系、村之間耍嘴顯示親熱也是常見的。
1、(熟人相遇)甲無故罵乙:“你個兒!”,乙回擊:“我是nen(你)爹!”
2、 (叔嫂輩相遇)乙先出擊:“你個小挨操嘞!”,甲反擊:“養(yǎng)漢娘們,小心晚上有人拱門子??!”
3、 (侄叔輩相遇)甲罵乙:“肉頭!”,乙回敬:“我跟nen(你)娘有事!”
總有一些人就是這樣你來我往,在快活的氣氛中互相遭踏一陣,最后沒有贏家,高興一陣走開了事。
五、續(xù)話:
某人不適當或經(jīng)典的語言會長期給人們留下續(xù)話,被用來作比喻,入骨三分。請看我們村先前如下幾則故事:
1、 小季說他娘guozhuo zhuo。小季當時尚為成年,這時其父親給他續(xù)了個后媽,一些人圍著小季起哄,問新娘長相怎么樣?小季順口說:“guo zhuozhuolei”。意思是漂亮利索。此話出自他的口中,讓這些人格外提神,于是留下一句續(xù)話。村里不管是誰攤上個漂亮事,就會有人說:“小季說他娘guozhuo zhuo”。
2、 小缸說他爹有起灰嘞!在“紅樓夢”里曾出現(xiàn)“扒灰”一詞,本意是罵公公和兒媳有染。但我們邯鄲人不限于此。只要想罵人,隨便就扣上一句“扒灰頭”,成了家常便飯。村民小缸跟他爹修房頂,爹在房上,兒在下邊打雜,父子不知為何絆上了嘴,父急了罵兒:“小缸來你真起灰!”,兒順口回應:“有起灰嘞!”。在場的人覺得父子都出了格。于是也就留下了這句續(xù)話。從此不管誰只要斗氣,就隨便甩出一句:“小缸說他爹有起灰嘞?。 ?。
3、 住麥(mie)漢打架干啥不是干!解放前窮人到富人家住長工,邯鄲人叫麥漢。長工宋六年青氣盛,有一天東家不知為何與人發(fā)生爭執(zhí),宋六二話沒說就將對方打了一頓。過后別人說宋六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宋六卻不以為然地說:“嗨!干啥不是干”。從此村上的人遇到不情愿干的事,就用這句話為自己開脫。
4、 連趁當兵我還長嘞。解放前村民連趁家貧,身體矮小,營養(yǎng)不良,想去當兵混口飯吃,征兵站看了不想要,連趁纏著說:“要了我吧我還長嘞”。從此村民在做錯了什么或感到自己有某種不足的時候,就用這句話安慰自己。
5、 老凹的釣魚連湯半罐子。村民老凹子去釣魚,沒釣上幾條魚有點敗興。恰在這時有人問他釣了多少?他順口說:“連湯半罐子”。后來用這句經(jīng)典的話來形容某人辦事不實在說話有水分。
六、俗語:
一日之際在于晨、一年之際在于春;人勤地不懶、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掃帚響、糞堆長;識人勸吃飽飯;想說理、顛倒比;夏吃蘿卜冬吃姜、不用醫(yī)生開藥方;吃不窮、喝不窮,算計不到受窮;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噘嘴騾子賣個驢價錢;小婆當家驢駕轅;孝順還生孝順子、不孝生個無義郎;光棍漢吃拽面、娶個老婆的喝糊飯;兼莊漢木莊死面窩子老菜豇;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八月老漢會種田;七月棗八月梨九月柿子紅了皮;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六月連陰吃飽飯;云往南水洼前、云往北水洼乞(音);瓦塊云曬死人,魚鱗天不雨也風顛。
七、念詞:
過去農(nóng)村的幼童在閑暇的時候總愛伴著奶奶或大人念詞。語言流暢逗趣朗朗上口,能夠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1、 小板凳摞摞,里頭有個大哥,大哥出來買菜,里頭留下奶奶,奶奶出來磕頭,里頭留下孫猴,孫猴出來作揖,里頭留下公雞、公雞出來打鳴,里頭留下草雞,草雞出來fan蛋,pingpa兩半,你一半我一半。
2、 小板凳四條腿,我跟奶奶咯噠嘴,奶奶嫌我guo嘞慌,我給奶奶絆口圪塔湯,奶奶喝了一小碗,我就喝了少半鍋,奶奶嫌我喝嘞多,我給奶奶刷刷鍋,奶奶嫌我刷嘞不凈,我給奶奶拔個蔓箐。
3、 老大奎老二奎,xie de du de去攆賊,賊跑了二的dude跌了啦!咋的辦?縫縫吧。
4、 小公雞上門樓,王大娘賣石榴,誰來買,王二拐,胳拐胳拐(加上動作)拿錢來。
5、 小掃帚鬧嚷嚷,大姐得病二姐慌,三姐去買板,四姐當木匠,五姐六姐抬,七姐八姐埋,九姐十姐哭嘞拽不起來。
6、(兼摧眠曲)娃娃睡,娘搗碓,姑姑南院掐(qie)谷穗,掐了谷穗編冒藍,編個冒藍拾漿棗,拾了漿棗撾圪針,撾了圪針掛羊毛,掛了羊毛搟氈的,搟了氈子臥娃娃,一臥臥到張家樓底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