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的最后一句:“夫唯不爭,故無尤?!边@是回應(yīng)“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好處——“不爭,故無尤?!焙沃^“不爭”與“無尤”?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夫唯不爭’,壅之則止,決之則流,聽從人也。”水不爭是聽從人的安排。這樣的理解有點離譜?!?故無尤’,水性如是,故天下無有怨尤水者也?!彼爮娜说陌才牛蜎]有人怨恨責怪它。與前面的原文意思毫無關(guān)聯(lián),更加離譜??船F(xiàn)代名人怎么解釋:
余秋雨翻譯:“正因為什么也不爭,所以沒有什么毛病?!保ㄓ嗲镉辏骸独献油ㄡ尅繁本┞?lián)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28頁。)“無尤”是指“沒有什么毛病。”
南懷瑾說:“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則,與物無爭,與世不爭,那便是永無過患而安然處順,猶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而起無私的妙用了?!保蠎谚骸独献铀f》 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109頁。)“不爭”是說人,“無尤”意思是“無過患”。
陳鼓應(yīng)今譯:“只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怨咎。”(陳鼓應(yīng):《老子今注今譯》 商務(wù)印書館,2016年,第103頁。)“不爭”是指上德之人,“無尤”意為“沒有怨咎”。
“夫唯不爭,故無尤”,只有不爭才能無尤?!安粻帯焙美斫猓盁o尤”易誤解?!盁o尤”不是無憂。尤與憂,音近而義不同?!墩f文》:“尤,異也?!北玖x是優(yōu)異、突出,引申義為過失、罪過、怨恨?!皯n,愁也?!北玖x是擔憂、發(fā)愁。憂的繁體字是“憂”;尤就是尤,沒有繁體字,比“憂”早出現(xiàn),甲骨文、金文都有“尤”而無“憂”字。“無尤”即無過失、無怨恨,不是無憂愁。
以水喻人,“不爭”就能“無尤”嗎?不能。因為“不爭”是建立在“利他”的基礎(chǔ)上的,若不能“利他”也就沒有“爭”的資格。另一方面,“利他”也不能保證“無尤”。因為,“利他”后若一定要有回饋或報答,就會產(chǎn)生利益沖突。常規(guī)而言,“利他”就應(yīng)該有報酬,圖回報就會有獲取報酬的意愿。若不能滿足自己的意愿就會有失望、有抱怨、有爭執(zhí),發(fā)生爭執(zhí)必然會破壞人類社會的和諧。所以,既利他又不爭才能無怨恨,社會才和諧。老子希望人都能夠像水一樣善良。
當然,水的另一面也是不得了的,發(fā)起怒來就是洪水猛獸。老子不說。
“上善若水”已成為人們的座右銘。水是值得人們學習和效仿的。老子說了水的七個主要功能,人若做到了這七點,就會少受挫折,少走彎路,少些煩惱。但往往是想學而做不到,特別是不爭、低調(diào)、變通?,F(xiàn)實社會中,國與國,家與家,人與人,誰不爭?無利不起早。當今社會是競爭的社會,到處充滿著競爭。自由競爭,公平競爭,理性競爭還好,有利于社會進步。而有些人為了競爭不擇手段,弄虛作假就容易把社會搞亂。人參與了競爭就很難說“低調(diào)”,只有不爭才能低調(diào)。人的變通能力也需要向水學習。變通不是投機取巧,而是要消除人的拘束、呆板、僵化、固執(zhí),避免一條道走到黑,撞破南墻也不回頭。水無形而有勢,靈活變通:順直則直,遇灣則灣,碰石則繞,過土則襲,有靜水嫵媚,也有激流奔放,順勢而為,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