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看完《共鳴》其中的一期雜志時,我長長地吁了一口氣,如釋重負。這并不是說我是被迫看這雜志的,而是在漸漸深入閱讀的過程中心逐漸變得沉重,那犀利不留情卻充滿深刻洞察力的文字讓水心靈子在不知不覺中迷惘,而后陷入沉思,而后柳暗花明,豁然開朗。形形色色被粉飾的表面和深藏的本質揭露了這個世界上不為多數人所知的紛亂,讓人在思考中碰撞出思考的火花,放眼世界的同時不忘低頭審視自己的內心,繼而守護自己的心靈。
平靜的表面是暗流的涌動,這是我現在內心最強烈的感受。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在,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無論是文學界還是藝術界,還是娛樂界;無論是世俗的還是高雅的;無論是人與人之間,還是國與國之間,在相對平衡的靜止中是歷史悄然變化的更迭,也是人性的漸變。所有的一切,都有消極的一面與積極的一面,當本質被揪出來曝曬在陽光之下時,我們一時無法接受真實而丑陋的一面,它讓我們睜大眼睛看看,這個世界和生活是遙不可及的統(tǒng)一體,它們都是原始利益的體現。這樣的人性揭露,也許會讓我們感到深深的恐懼和絕望無助,但是它可以明智,讓自己能夠更好地找到自己與這個世界的契合點,去理解這個世界并勇敢地接納它。
接納這個世界之前,我們需要問自己:我活著的意義是什么?思考這個問題前,我腦中一晃而過的是輔導員對我殷切的“希望”:我希望你成為我所希望的那種聰明且領導能力棒的人。當這句話從他嘴里毫無預警地向我迎面撞來的時候,我只是微微地眨了一睫毛,微笑地向他道謝,然后揮手和他說再見。成為他所期望的人?就算是我的父母,他們都無權要求我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勿論他們他們從沒這樣要求過我,他憑什么?沒有經過他人的生活,就請不要一意孤行想操縱別人的人生,你想象中精彩的人生只是你想要的而已,并不代表別人就想要這種生活模式。透過老師,我看到了一個被世俗的條條框框綁住的靈魂,正自豪無比地想通過大眾式的教育理念將真理灌入我的大腦。不過我只能很抱歉地對他說聲對不起了,我并不適合這套真理。
這個世界很亂,我的心不亂。人與人之間是這樣,國與國之間更是如此,到處是欲望在膨脹,利益在作怪。這樣想想,我有點害怕,突然明白什么叫:“物欲橫流”。但是生活,世界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是利益的衍生物了,害怕,好像是庸人自擾的成分居多。況且,這個世界有光明就有黑暗,這就是我們祖?zhèn)麝庩柌浑x的道理。所以人與人之間的最最本質,內心最深處是愛。關鍵是,在這個紛亂的世界中,你能堅守自我。
不管怎樣,熱愛這個世界,熱愛你的人生,相信來到這個世上自會有其道理。堅守自己的人生準則,不要人云亦云,要明辨是非。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最清楚,難道不是嗎?所以不要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用求救的眼神望向一旁正經無比地經驗者而不敢大步往前走,你想過什么樣的生活,完全是取決于你自己。這個有點亂糟糟的世界,再不能承受太多的離心運動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