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哈佛大學教授梅爾,要給一年級的學生上一節(jié)哲學概論的課。
但他只帶了一個玻璃杯、一盒高爾夫球、一把小石頭、一罐沙子和一瓶啤酒。
不到3分鐘,他就用這5樣東西把神秘的哲學變成了生活中的一個小實驗。
這個視頻在網(wǎng)上發(fā)布以后,迅速破億,成了億萬人思考人生的契機,這就是哲學具體化的魔力。
只見梅爾教授走進教室,先是向?qū)W生打了一聲招呼,就從背包里拿出了一個空的玻璃杯,放在了講桌上。
然后有條不紊地打開高爾夫球盒子,將幾個高爾夫球扔進了玻璃杯中,然后,梅爾教授發(fā)問了:“同學們,告訴我杯子滿了嗎?”
學生們異口同聲地給出了答案“滿了!”。
梅爾教授沒有說話,反而轉(zhuǎn)身抓了一把小石頭,放進了玻璃杯中,只見小石頭噼里啪啦地穿過高夫球,填滿了玻璃杯中的一部分空隙。
這時候?qū)W生們已經(jīng)沒有了之前的漫不經(jīng)心,都開始不約而同地將注意力集中在了講臺上,全神貫注地注視著梅爾教授手中的動作,梅爾教授接著問道:“現(xiàn)在杯子滿了嗎?”
學生們沒有像第一次那樣迅速地給出答案,而是沉思了一下,只有一部分學生大聲喊著“滿了!”。
剩下的一部分學生有的陷入了沉思,有的開始與身邊的人展開了討論。
看了看學生,梅爾教授沒有停下手中的動作,又不慌不忙地從背包里拿出了一罐沙子,慢慢地倒進了玻璃杯中。
沙子沿著玻璃杯中的空隙開始下沉,填滿了高爾夫球和小石頭之間的縫隙。
倒完沙子后,梅爾教授搖了搖玻璃杯子,又問了一遍同樣的問題:“現(xiàn)在杯子滿了嗎?”
學生們零星地喊著:“滿了!”
這時,梅爾教授笑而不語,又從背包里掏出了兩瓶啤酒,學生們看著教授的動作,氣氛開始變得活躍,不斷有笑聲傳出。
梅爾教授在學生們的注視下,將其中一瓶啤酒倒進了,已經(jīng)看起來滿滿當當?shù)牟AП小?br>
然而,啤酒并沒有溢出來,而是流進了玻璃杯中。
這時候,梅爾教授的哲學智慧來了,他說每一個人都是浩瀚宇宙中的匆匆過客,但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都有機會成就一切可能的事情,但前提是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
就像這個小實驗一樣,玻璃杯代表著一個人一生的縮影,而高爾夫球代表著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事和物。
小石頭代表著車子、房子、票子等相對重要的東西,沙子代表著生活中瑣碎的其他事情。
如果先將沙子放進了玻璃杯,也就意味著你會把自己的時間全部集中在無關(guān)緊要的小事上,那么你的生活將只剩下一地雞毛的茍且。
可是,倘若你像實驗中一樣,先做最重要的事情,然后有計劃地兼顧其他的事情,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此刻,若有所思的學生,提出了問題:“教授,那么啤酒代表著什么呢?”
梅爾教授莞爾一笑,幽默地說:“很高興你問到了這個問題,啤酒代表著無論你的生活多么忙碌,抽出一些時間與朋友喝一杯也無妨!”
學生們聽梅爾教授說完,會心地笑了。
這一堂別開生面的哲學課,悄無聲息地走進了每一個學生的心中,這就是哲學中關(guān)于人生的思考。
原來,哲學并不是晦澀難懂的文字,也不是別人口中玄妙神秘的理論,它就是實實在在的生活。
安靜地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里,只不過它披了一層恍若隔世的面紗,才會讓人不識廬山真面目。
一旦揭開哲學的面紗,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與哲學如此密不可分。
瑪烏拉和安德萊合著的《哲學的自愈力》,正好就是揭開哲學面紗的鑰匙,它會幫助你打開一扇人生智慧的大門,因為在這本書中,哲學就是具體的生活中哪些熠熠生輝的智慧。
當哲學成為生活,再細化成人生中的點點滴滴,你會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直都是哲學的踐行者。
所以,打開這本書,你會發(fā)現(xiàn),能讓人撥云見日的從來不是某一個人或者某一件事帶給你的刺激,而是藏在這個人或者這件事背后的哲學智慧,讓人醍醐灌頂。
正如蘇格拉底所說:“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夠借助別人的智慧,來使自己不受蒙蔽!”
如果你也想借助別人的智慧,那么這本《哲學的自愈力》將幫助你更高效地完成人生的重組,帶著哲學的智慧,贏在起跑線上。
#有書好書推薦##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