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自認(rèn)“走在時代前列”的90后,邱小燕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和“封建”掛上鉤。春節(jié)前與同事們聊起過年習(xí)俗時,邱小燕無意中提到自己每年會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引來了眾多好奇的目光。
“怎么磕?”“什么時候磕?”“順序有什么講究?”
“今年磕頭的時候能不能拍個照片發(fā)來看看?”邱小燕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習(xí)以為常的這種拜年禮儀如今越來越“小眾”,甚至在不少人看來難以接受?!案杏X不舒服甚至有點屈辱”“只能接受給逝者磕頭”“這種封建落后的形式該取消了”……
早在兩三千年前,中國人就有過年時給長輩磕頭的習(xí)俗,長輩一般要給磕頭的兒童壓歲錢或是糖果、玩具等小物件作為“賞賜”。如今,拜年的方式越來越簡易,但山東、河北等地仍然保留著較大規(guī)模的磕頭拜年禮節(jié)。大年初一,人們以家族或家庭為單位,到村里或者家族里輩分大、威望高的人家里磕頭,從凌晨4、5點持續(xù)到中午。有網(wǎng)友表示,自己輩分太小,親戚太多,算算要磕100多個頭。
盡管有人認(rèn)為磕頭這種方式奇葩、過時,但支持將之延續(xù)下去的聲音也有不少。有人單純認(rèn)為用這種方式可以哄老人開心;有人覺得磕頭能夠更好地表達(dá)對長輩的尊重和感恩;有人則表示這是一種民族傳統(tǒng),需要傳承。而對于邱小燕來說,磕頭拜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只是拿紅包前的固定步驟。
“去給爺爺磕個頭,然后爺爺給紅包?!鼻裥⊙嘤浀?,小時候自己在紅包的“誘惑”下懵懵懂懂地就照做了,并不知道磕頭是什么意思。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眾人的注視下“五體投地”變得有些尷尬。高中時,邱小燕一度覺得,寧可不要紅包了也不磕頭。然而大年初一,面對爺爺奶奶期待的目光和父母的催促,邱小燕還是扭扭捏捏地順從了。她回憶說:“雖然算不上被強(qiáng)迫吧,但也不太情愿?!?/p>
與聽話的邱小燕不同,她的妹妹邱小蓮在青春期時表現(xiàn)出對磕頭拜年明顯的排斥。常常嘟著嘴站得遠(yuǎn)遠(yuǎn)的,誰勸也沒用。最后爺爺奶奶總會笑呵呵地說一句:“沒事兒,不用了?!比缓蟀鸭t包塞到邱小蓮手里。邱小燕每每為此憤憤不平。
好在家族里有位表叔大飛,每年磕頭磕得敞亮,讓邱小燕心里稍感平衡。自她有記憶起,這位一米八幾的東北大漢每年大年初一進(jìn)屋便沖到長輩面前,咣咣咣三個響頭磕下去,還會配上一句響亮的“過年好”。邱小燕的父親回憶,當(dāng)年大飛的父親便是如此,一直到50多歲都鄭重地給父母磕頭拜年,言傳身教之下,大飛做起來也不含糊。他感嘆:“這是一種家庭教育,是一種家風(fēng)的傳承?!?/p>
也正因如此,每個不同的家庭都可能有不同的拜年方式,有的磕頭,有的鞠躬,有的問候,有的共同舉杯,無須追求統(tǒng)一。邱小燕的媽媽就從不跟著磕頭拜年,她從小習(xí)慣了和父母互相問好的方式,覺得磕頭過于形式化,對長輩的尊重不必用這種方式來表達(dá)。
倒是邱小燕在成年后,對磕頭拜年有了新的體會?!耙郧安焕斫鉃槭裁匆鲞@件事,但現(xiàn)在是想用這種方式表達(dá)對長輩的感恩?!庇捎谠谕獾毓ぷ鳎裥⊙嗝磕曛荒芑丶乙粌纱?,每次都覺得父母老了不少?!捌綍r工作忙,和父母的溝通交流不是特別多,對他們的感激和愧疚也不知道怎么說。過年了真心地磕個頭,可以說是一種無聲的表達(dá)吧?!?/p>
邱小燕覺得,等自己將來有了孩子,可能還是會鼓勵他磕頭拜年,但一定不會忘了給予他解釋和引導(dǎo)。比如這種傳統(tǒng)禮節(jié)的歷史和演變,比如大飛叔的故事,比如自己對于磕頭的理解?!爸辽俨荒茏屗X得,磕頭就是為了換個紅包。”
?。ㄎ闹星裥⊙?、邱小蓮、大飛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