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出身高貴”的玉鉞,通身沒有紋飾,卻有著遠古石器的特征,最難得的是,在它的身上,還保存著非常清晰的解玉砂的加工痕跡。
請您跟隨每天美玉一起,研究探討出土古玉。
這件玉鉞乍看之下非常普通,就是一件實用的砍鑿器的造型,雖然屬于新石器時期的龍山文化,但是仍可以看出石器時代的影子。仔細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這件玉鉞通體打磨得非常精細,中間薄兩邊厚,鋒利的刃部由四個弧形連接而成,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使玉鉞的刃部更加鋒利,同時連接處的“肋”可以加強刃部的結構,使其更加牢固耐用,這種帶“牙”的玉器在我國出土玉器中并不多見。
玉鉞局部放大圖
通過顯微鏡放大我們發(fā)現(xiàn),這件玉鉞不僅設計上偏向“實用派”,刃部還發(fā)現(xiàn)了一些使用過程中形成的磨損痕跡,但是這些“崩茬”并不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造成的。我們都知道,玉料在古時候是非常珍貴的,玉鉞更是古人祭祀的專用物品,作為禮器使用,并不是實用器。這件玉鉞通體沁色不多,顏色均勻,是一件非常典型的透閃石質玉器,而且玉料材質很好。借助它,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數(shù)千年前古代先民加工玉器的微痕跡,解開古代治玉工藝之謎。
我們都知道,古人加工玉料經常會使用解玉砂,這件玉鉞的鉆孔就很好地保留了解玉砂打磨的痕跡。肉眼來看玉鉞的鉆孔似乎十分光滑,非常規(guī)則,然而通過顯微3D圖片我們發(fā)現(xiàn),孔壁上的加工痕跡非常清晰,整體工藝流暢自然,解玉砂摩擦留下的紋路大致平行,但是高低粗細卻各不相同,這是因為解玉砂并不像現(xiàn)代常用來打磨的滾珠、軸承一樣做非常均勻一致的運動,而是在受壓的狀態(tài)下被推動前進,砂子相互推擠著滾動,形成了這樣方向大體一致同時又有分歧的不規(guī)則線條。
古代先民們不僅使用解玉砂進行鉆孔,在做切割、陰刻線、紋飾的時候也會用到解玉砂,借助現(xiàn)代科技手段我們才能看清它是如何工作的。這也是古玉微痕研究最吸引人的地方,當一件光滑完美的古玉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只有通過科技手段將其中的加工痕跡無限放大,追尋它的細節(jié),我們才能看到古人在科學技術、生產力十分落后的時期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去創(chuàng)造著和追求美的。
對這件玉鉞感興趣的玉友可以在嗶哩嗶哩或愛奇藝搜索【古玉密碼】或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收看完整介紹。
播放下方視頻 仔細觀察古玉表面解玉砂留下的痕跡吧!
版權聲明:文字及圖片、視頻版權屬每天美玉及古玉研究聯(lián)合工作室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