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王公貴族的陵墓當中都會有大量的金銀珠寶,而為了錢挺而走險的人可不再少數(shù),自然也少不了有人會對這筆財富動歪心思。尤其是歷代帝王的陵墓更是盜墓者們瘋狂尋找的目標,因為無論其中的任何一件陪葬品只要能夠帶出來就是價值連城的寶物。
因此可以說原本都很富有和極具勢力的人都抵擋不了這種誘惑,所以歷史上有很多軍閥就曾經(jīng)干過盜墓的事情,而因為他們本身的實力自然干起來也沒有那么的困難。但是有誰能夠想到一個彈棉花的河北老漢,既然能夠潛伏在東陵十幾年的時間,并且用自己制作的鑰匙,把皇陵幾乎都給搬空了。
但其實話又說回來之所以會有盜墓賊的出現(xiàn)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這古代王公貴族陵墓當中的陪葬品實在是太多了,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去打擾一個死者的安息是不對的,但是可以“一夜暴富”的收益也就造就了這種行為可以說是屢禁不止。
而且可以說只要是沒有被盜過的皇陵去一次基本上都可以賺的盆滿缽滿,因為在古代陪葬品可能比當時所使用的一些東西都還要珍貴。而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古代人和現(xiàn)代人認知上面的差異。
古代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人死之后靈魂是依舊存在的,并且會長期生活在陰間。而在下葬的時候身邊的陪葬品可以一起帶下去,讓你在活著時候能夠享受的東西在死了之后依舊能享受。因此可以說歷代帝王在登基沒多久就會為自己的身后事做準備,甚至其中的規(guī)格還有高于活著的時候。
就與秦始皇陵舉例,單單是我們現(xiàn)在挖掘的部分的價值就已經(jīng)是無法估量,而且占地面積已經(jīng)十分之大。如果要算上還未挖掘的部分的話,那么按照記載當中秦始皇陵所占據(jù)的面積可以說比故宮還不知道大了多少倍。
因此可以說在古代的帝王死后能夠享受的待遇,有時候甚至還要高于他生前享受的。不過這就給一些人造就了極大的心理落差,自己一個活人還過得不如一個死人。因此也就產(chǎn)生了與其讓這些財富永遠埋于地下,不如拿出來給自己使用的想法。
而有了想法自然就會有人去實踐,盜墓這個行業(yè)也開始慢慢的產(chǎn)生。而一提到這個東西,人們最先想到的應(yīng)該是摸金校尉。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不僅是在影視劇當中頻繁出現(xiàn),甚至在歷史上也是真實存在過的。
摸金校尉是在古代歷史上一個專屬于盜墓者的巨大門派,并且它的創(chuàng)立者還是三國時期大名鼎鼎的梟雄曹操。而曹操最早設(shè)立摸金校尉這個職務(wù),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戰(zhàn)爭的消耗實在是太大了。而且在正規(guī)途徑已經(jīng)實在是無法獲取到更多的收入,因此就只好把目光放到了皇陵。
因為皇陵當中的人雖然是皇室,但從他個人來說與他們并沒有任何的瓜葛。而且他本就是來爭奪著天下的,自然也沒有必要顧及其他人的感受。所以他才在軍隊當中設(shè)立的摸金校尉和發(fā)丘中郎將這兩大專職人員,然后將所有盜墓所得全部都用于軍隊的建設(shè)當中。
同時因為發(fā)丘,摸金,搬山,卸嶺四大盜墓派系有兩個都是曹操所建立的,所以如果說誰要是盜墓這個行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的話,那可能這個位置還真的就得給曹操了。而且這兩個曹操所建立的門派,在實力上也十分的不錯。可以說基本上古代大規(guī)模的盜墓團伙作案,主要都是由摸金校尉這一批人干的。
同時因為盜墓這個行業(yè)也是也存在著一定的風(fēng)險,有時候可能還會付出生命的代價,因此在清朝末年之前也很少有不屬于盜墓門派的人會去到一些大型的皇陵。但是誰又能想到在民國時期盜了清東陵的,竟然是一個在河北彈了十多年棉花的老漢,并且他還是用自制的鑰匙打開了皇陵,將里面的財富幾乎是洗劫一空。
王紹義看起來是一個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平時主要就是從事著彈棉花的工作,從外表上也看不出來他和普通人有什么區(qū)別。并且他已經(jīng)在東陵附近的鎮(zhèn)上居住了十幾年,可以說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形象。
但實際上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他曾經(jīng)是民國初年一個軍閥身邊的重要人物。同時因為當年孫殿英大肆盜墓的行為,早就讓他心中也產(chǎn)生了同樣的想法。并且在老大被其他勢力消滅之前,他早就已經(jīng)把目光放到了清東陵。
只是因為在之前有太多的目光在注視著他,才把這個計劃給擱淺了。而且因為有了前車之鑒,使得他的計劃很難實施,所以在之后才在清東陵附近隱藏的這么多年的時間。
而且在這些年里他也并非什么事情也沒有干,早就在暗中處理好了一切。不僅已經(jīng)打探好了墓穴中的機關(guān),就連負責(zé)守護陵墓的人也早已經(jīng)加入了他們的隊伍。而且通過這些年對墓穴大門的研究,早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秘密,制作出了一把能夠打開它的鑰匙。
現(xiàn)在他們所缺少的只是一個合適的時機,而在這種時候往往是最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不過好在他們終于等到了一個合適的機會,趁著抗日戰(zhàn)爭剛剛結(jié)束人們的目光都轉(zhuǎn)移到其他地方,他們開始洗劫清東陵的計劃。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他們幾乎把清朝皇室的陵墓都盜了,只有個別陵墓因為財物過少才得以幸免于難。
不過紙是包不住火的,他們干的事情遲早會有人知道的。果然過了沒有多久政府就察覺到了不對,因為近期所流出的清朝時期陪葬品的數(shù)量實在是太多了,一定是有什么地方出現(xiàn)的問題。
王紹義雖然察覺出了不對提前逃到了深山之中,但是他的那些同伙還是被抓了,并且還把他給供了出來。所以在接下來幾年時間里他只好四處逃竄,避開人們的目光。但是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在建國之后沒過兩三年的時間他還是被成功的抓捕歸案,而他的一生最終也在一聲槍響當中落下了帷幕。
俗話說的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他們幾人如此大規(guī)模的行動,又怎么可能逃脫的了法律的懲罰。就算可以換得一時的逍遙,但是接下來的生活也只能是四處流浪。所獲得的財富看似很多,但實際上這些盜墓賊卻很難發(fā)揮它們的價值。只能看而不能花,就是有再多的錢財也沒有什么用了。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