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哲思,用灼熱的觀點啟迪思想,用溫暖的文字撫慰心靈。
每晚九點三十分,帶你看清世界,認識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人生路上,我們無法預(yù)知會遭遇什么,但可以選擇怎樣處理應(yīng)對。
想走上坡路,該了解這三種驚人的強者效應(yīng),保持好心態(tài)和好狀態(tài)。
01
黑匣子效應(yīng)
黑匣子,是航空公司用來總結(jié)飛行經(jīng)驗,吸取教訓,降低事故率的工具。
后來,人們把記錄和審視失敗,并從中吸取經(jīng)驗的積極態(tài)度,稱為“黑匣子效應(yīng)”。
在《藝術(shù)與恐懼》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陶藝老師給兩組學生下達不同的命令。
第一組要求這些學生要做夠一定的數(shù)量,第二組則要求他們要做一個完美的陶罐。
最后發(fā)現(xiàn),真正做出好陶罐的不是第二組,而是第一組。
為什么呢?
第一組沒有被要求完美,學員們在制作大量陶罐的過程中,逐漸從錯誤中學習,越做越好;而第二組的人太完美主義了,老師的要求反而成了他們心里的負擔。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自己對失敗的認識,對成功的渴求,只能是一場徒勞。
真正的強者,不會把一時的失敗和可能的困難看得過重,沉溺其中,從而背上心理包袱。
而是善于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有“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的境界,任何人和事都能成為自己的借鑒。
在失敗中磨煉自己、完善自我、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
02
鱷魚效應(yīng)
鱷魚效應(yīng)意思是一只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試圖掙脫,只會被咬住得越多。這個時候,你唯一能掙脫的機會,就是犧牲一只腳。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鱷魚”,一味與之糾纏,只會不停消耗你。與其撞得頭破血流,不如趁早從錯誤中抽離出來,重獲新生。
很多事,不是堅持就一定能實現(xiàn),這世上,也沒有一條道路是可以直達終點的。??當你在一條路上看不到希望時,不妨拐個彎,也許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林語堂說過:“明智的放棄,勝過盲目的執(zhí)著?!?/span>
所謂強者,就是明白,成功需要堅持,但更重要的是學會選擇。走錯了路,就及時剎車;做錯了事,就及時醒悟。
永遠保持思維靈活,在該換道的時候轉(zhuǎn)換方向,以不變應(yīng)萬變,總能絕處逢生。
03
鰷魚效應(yīng)
動物學家霍斯特,做過這樣一次實驗。他抓住一條領(lǐng)頭的鰷魚,將它的神經(jīng)中樞割除,使其失去自制力,行動紊亂,再將其放回去,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失去了領(lǐng)導力后,其他鰷魚仍像之前那樣追隨它。
“鰷魚效應(yīng)”,本質(zhì)是一種從眾心理。生活中,如果盲目跟著別人的腳印走,往往容易走進死胡同。
留一份清醒,不隨波逐流,才能走出自己的人生大道。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村莊里,村民聽說賣石頭很賺錢,于是一股腦去山里撿石頭。最后發(fā)現(xiàn)供過于求,石頭價格一跌再跌。
又聽說賣梨子能發(fā)財,一些村民又趕緊去種梨樹,結(jié)果因該村土壤干燥,不適合梨樹生長,導致血本無歸。
村里的一個青年,在別人撿大石頭時,他專撿奇形怪狀的小石頭,賣給花鳥商人做盆景。大家都種梨樹時,他卻種植耐旱的柳樹,編織柳條框兒,賣給鎮(zhèn)上的人,生意紅火。
尼采說:“不要讓我們的大腦,成為別人的跑馬場。”
遇事和看待問題,一味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只會被牽著鼻子走。唯有保持獨立思考,找到自己的節(jié)奏,才能夠另辟蹊徑,走出新的道路。
人這一生會經(jīng)過無數(shù)個考驗,不要追隨他人的腳步,去自己開路并留下足跡。不斷加強修煉,努力提升自己,才是成為強者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