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忠,字聞鐘,號銅齋,1961年生于北京?,F為:文化部市場發(fā)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金屬器工作委員會執(zhí)行主任,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修復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民俗學會副秘書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央民族大學、北京聯(lián)合大學、中國防衛(wèi)科技學院客座教授。中央電視臺《鑒寶》專家、《藝術品投資》顧問。事跡曾在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專題介紹,《走進科學專題片》,香港鳳凰衛(wèi)視專題片,《人民日報》,《北京日報》,《中國文物報》等介紹。
問:賈老師聽說您17歲開始參與文物修復工作,能否談談您與文物修復的情緣呢?
賈:關于我這個情緣的問題,其實我自幼就愛好書畫。我父親是修復青銅器的專家,在歷史博物館工作,當年買不起玩具,父親經常復制一些唐三彩小馬、小銅馬、銅佛像、小俑人等給我當玩具。八九歲就開始學畫畫,十二歲左右就畫得不錯了,十五歲就開始賣畫。我們家是家傳做文物修復的,那時候找工作比較難,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待業(yè)青年,找不到工作,怎么辦呢?就去北京文物局考試,結果考上了,17歲(78年)就到文物局正式上班。主要的工作職責就是對青銅的修復,和文革抄家文物整理,83年調到首都博物館保管部。在首博的時候修復了很多的文物,北京地區(qū)出土文物,如:琉璃河出土的大批青銅器、孔廟大成殿中的九塊大匾、復制過很多名人書畫如:北京郭沫若故居郭老給吳晗的條幅、聞一多手書、矛盾手書等;87年農業(yè)博物館成立,那時候沒有專業(yè)人員,我就調到農博幫助成立,直到迄今。
修復青銅器,首先要會復制,說俗一點的就是做假。比如一個鼎丟了兩個足,那么就要做出兩個和原先一模一樣的來,修補上的部分專家都分辨不出來,修復水平就算出徒了。學會了修復的本事自然就學會了鑒定,一個人什么都會復制了,真假的東西一眼就能看出來了,時間長了,眼力也就有了,鑒定也不知不覺就會了。鑒定、做假、修復本質上是一回事,這是從修復角度看鑒定。好多專家有時候看走眼,是由于他們的實際經驗不夠,修復人員是從器物內部往外看,我們仿制、復制的東西專家都看不出來。我覺得從修復開始學鑒定,是一條捷徑,理論和經驗對鑒定家來說都非常重要。
問:作為著名文物修復、青銅器鑒定專家,您能否談談我國青銅器目前的出土情況,以及青銅器的收藏價值?
賈:目前我們國家為了保護文物,保護青銅器,限制了青銅器的流通,但是允許流傳有序的東西來進行交易和流通,比如對家傳的文物能說清楚來源,就可以進行買賣了;還有就是從國外回流的文物也可以進行交易。近兩年來,青銅器的收藏市場形勢較好,前兩天剛結束的第九屆古玩博覽會,主要的亮點就是金銀銅器,有一個大廳主要是來自香港、澳門回流的古玩,精品大多數都是金銀佛像和青銅器,由此可見,近期的青銅器價格非常好,因為收藏界有一個說法:瓷器、書畫市場已經沒有什么漏可以撿的,唯一剩下的就是青銅器。
問:青銅器撿漏也存在著幾個問題:1、國家對青銅器的市場是否開放,不開放的話,就不會有太大的升值空間;2、收藏流通有序的或者回流的青銅器,要有合法手續(xù),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有許多人在青銅器收藏上觸犯了法律,因為有很多都是國家不允許流通的甚至有的是盜墓而來的。 問:鑒定大師史樹青老師對您的青銅器全形拓評論為:“賈文忠全形拓下真跡一等,優(yōu)于民國時期的各家作品。繼承和發(fā)展這種傳統(tǒng)絕技,可謂是對我國的文物保護事業(yè)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能否簡單介紹一下“全形拓”的技巧及其意義?
賈:民國以前收藏青銅器的人都玩全形拓,他是青銅器收藏的延續(xù)。解放以后這種手藝基本上失傳了。參加工作后,拜傅大卣先生為師。傅先生教我如何臨刻漢印,一塊石頭刻了磨、磨了刻,在那幾年里我刻出了上千方印。傅先生最拿手的“金石傳拓技術”在中國首屈一指,他的每張拓片都是難得的藝術品。在自己當學徒的幾年里,傅先生將各種傳拓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我。閑暇之余便也將此當成嗜好,見到相關器物就拓下來。后來又拜書法家大康先生為師,從中學到了穎拓技藝。由于近幾年我的時間比較空閑,就專心研究全形拓,做各種各樣的全形拓,初步有構想出一本關于全形拓方面的書。全形拓是青銅器收藏的一個延續(xù),有的人收藏了一個青銅器想要和別人分享,但是過去沒有照相技術,于是就有了全形拓的出現,上面有名人的題跋,如:羅振玉、端方、唐蘭、容庚、商承乍、郭沫若等這樣的大師題跋的,其收藏價值也是相當的高。近幾年拍賣會上全形拓的價格在3—10萬元之間,所以全形拓的收藏價值也非常高。(注:全形拓是一種以墨拓作為主要手段,輔助以素描、剪紙等技術,將青銅器的立體形狀復制表現在紙面上的特殊技法。這一技術出現于清代嘉道年間,其歷史發(fā)展大致可分為三期:濫觴期、發(fā)展期、鼎盛期。代表人物之一周希丁精心鉆研,拓作精妙,并廣傳其法,傅大卣為其門徒。)
問:世界各地博物館和美術館,無不把中國青銅器作為館藏重器,歷代收藏家更是把收藏青銅器作為鎮(zhèn)宅之寶,世代相傳。如今盛世興收藏,青銅器更是收藏家們競相追逐的寶貝。您對此有何看法?
賈:青銅器是中國的國粹,中國的藝術品當中只有青銅器是被全世界公認的,中國發(fā)明青銅器并不是最早的,國外比中國要早,只是他們輝煌了一陣以后就敗落了。中國的瓷器和國畫只有中國人自己承認和炒作,外國人不認同,而且外國人根本就不懂中國人的畫。青銅器被世界所公認主要是從1840年以后,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的大門被打開,外國人進入中國以后發(fā)現中國的青銅器造型獨特,做工精美。在西方國家里,18世紀才出現抽象派和印象派的青銅器造型,但在我們國家3000年以前就有了,所以外國人非常喜歡我們的青銅器。如今像牛尊、羊尊、馬尊等東西在國內很少有機會見到,大部分流散在國外,中國青銅器的藝術地位在世界上是與西方的油畫、雕塑相提并論的,在世界的各大博物館里都有一個專門的中國青銅器館。
中國的青銅器的地位之高,緣于自古以來就被蒙上了一層神秘而尊貴的面紗。青銅器的制作工藝復雜、造價高,平常百姓是不容易得到的或是用到日常生活中來,而是皇室貴族用來祭天、祭祖、祭地的專用禮器,從此青銅器的地位就被打上了皇室貴族的烙印。青銅器的收藏自古以來就有,商代王和天子的東西在周代就開始收藏,周代的器物到春秋戰(zhàn)國又被收藏,到漢代漢武帝的時候發(fā)現了一個圓鼎,漢武帝就因為發(fā)現了這個圓鼎,就改年號為圓鼎元年,可見當時青銅器的重要性。自古以來玩青銅器被奉為一個非常高雅的藝術,從事的人大多數是文人、士大夫、大官,沒有學問的人也玩不了青銅器。民國時期青銅器收藏達到頂峰,從宋代金石學到民國時期出版過幾百本書,當時沒有一本是寫中國藝術品方面的專業(yè)書籍,唯一例外的是青銅器。
前兩天國貿有一個青銅器展,大多數屬于回流的,雖然青銅器很多,但精品很少。近期以來,關于青銅器的拍賣逐漸多了起來,尤其是銅鏡的價格成百倍的漲,收藏家也是看中了青銅器的升值潛力才進行投資的。
問:能否給我們的藏友介紹一下在青銅器收藏方面應注意哪些問題?
賈:藏家們應該注意青銅器收藏雖然是個大漏,但同時也是個大陷阱。目前市場上青銅器贗品很多,什么方法造的都有,最近出現最多的是拼接和移植銹的比較多,沒有經驗的人是看不出來的。真正有收藏價值的青銅器價格相對來說也較高,一旦上當就是好幾十萬,損失較大。所以收藏青銅器:1、要多看書,了解各個年代青銅器的造型和紋飾;2、多上手,多把玩,多看展覽,多到拍賣行翻來復去的看,時間長了就會增長眼力;3、不要單打獨斗,要有一個小的團體,所謂“三人行,必有我?guī)?#8221;。4、多請教老師和專家,給自己把關,少走彎路;5、收藏青銅最好選擇回流的或者是有合法手續(xù)的,流傳有序的,這樣才會有較高的收藏價值,有明顯出土痕跡的價值并不一定高。
問:青銅器的收藏似乎還不是普通收藏愛好者可以輕易涉足的,您怎么看?
賈:是的,收藏青銅器尤其是商周時期青銅禮器不是一般人家可以做到的,首先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還要有相當的眼力和經驗,所以我覺得一般人還是不去觸及青銅器的好,但是襠次稍微低的春秋、戰(zhàn)國、秦漢,價格并不高,廣大收藏者都可以玩,但這是我自己的一點看法,希望大家可以通過這幾點去了解青銅器和收藏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