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雄藝術館 - 吳耀英 出品
陳永鏘 題字
《古韻綿延》
細讀江顯蛟的作品,我讀到了他的耿介樸厚,讀到了他的篤學深思,讀到了他的博學多才,讀到了他的精湛筆墨,讀到了他的山岳江河、日月風云的獨到氣象。反復品讀他的畫作,令我一夜未眠,它所留給我的是江先生的確與眾不同,他的畫不同凡響。
《夢醉秋山》136x70㎝
我擬用“根深葉茂,于斯為盛”為題,來概括江顯蛟的山水畫和它的現(xiàn)狀。所謂“根深”指他的筆墨功底之深和理論致思之深;所謂“葉茂”指他的事業(yè)興盛,比喻他的藝術蓬勃發(fā)展,具有興旺發(fā)達、多姿多彩的面貌。
《中天懸劍》136x70㎝
江先生是一位極重視文人畫筆墨傳統(tǒng)和精神的畫家。從他的作品中,不難見到宋人的氣骨,元人的風韻。畫中丘壑雄奇錯綜,植被豐茂多變,峰巒層疊,骨體堅實,云追霧隨,氣象萬千;那畫中的境象,實在而又虛靈,真實而又神化莫測,在筆力勁健、墨法精微之中,有范寬的雄峻、黃公望的圓潤,也有王蒙的茂密、米氏云山的變幻;有李唐的水墨蒼勁、馬夏的一角半邊,也有龔賢的蒼厚積墨、石濤的縱橫排奡,還有漸江頗具現(xiàn)代構成意味的幾何形山石以及袁江袁耀“鬼臉皴”的反復出現(xiàn),更加強了他作品的奇險幽秘,可見江顯蛟有著相當深厚的筆墨功夫,可謂傳統(tǒng)筆墨之集大成者。然而,這一切多為江顯蛟以“人造追天造”的大手筆、大氣勢、大境界包孕其中“即攻于化”而自成家法了。
《邊賽祥步》136x70㎝
江先生又是一位極重視畫史畫理畫論研究的畫家。他在沉浸于古代繪畫名跡的同時,就產生了窮民族繪畫之理、通古往今來之變的強烈意識?!疤烊撕弦弧薄瓣庩栂嗌嗫恕钡墓爬险軐W觀以及“精、氣、神”為導引的生命觀等等中國古代的繪畫觀念,影響著他的山水畫的探索與構建。在他看來,中國山水畫的初創(chuàng)期,自宗炳起,山水畫的審美意向就確立在一個“觀道”的至高點上。如宗白華所說:“晉宋人觀賞山水,由實入虛,即實即虛,超入玄境?!庇终f:“晉宋人欣賞自然,有‘目送歸鴻,手揮五弦’超然玄遠的意趣。這是中國山水畫自始即是一種意境中的山水?!?/p>
《春動乾坤》180X9O㎝
江顯蛟是一位睿智的思想者,面對千年的繪畫史,他認真地研究與思考。他看到古人的路,也在尋找自己的路。
《大壑無塵》136X70㎝
清人沈宗騫在《芥舟學畫編卷一》中云:“古人之奇,有筆奇,有趣奇,有格奇,皆本其人之情性胸臆,而非學之可致也?!蔽覄t以“景奇、筆奇、格奇”來形容江顯蛟山水畫的新態(tài)勢和他的妙造之境。所謂“奇”,即特殊的、罕見的、不一般的乃至出人意料之意,這是江顯蛟非同尋常的山水畫給我的突出印象。它不是學古摹古之所得,而是通古今之變使然,是其胸懷學養(yǎng)、筆墨、生活之大境的心性所向。
《大壑之春》180x9o㎝
說他的畫“景奇”,指他的山水真正以“搜盡奇峰”為旨趣,以一種前所未見的奇而不怪的山情水境進入他的山水畫中,幅幅作品仿佛是天開圖畫,卻是人間所有。如《水之頌歌》、《圣域祥光》、《鐵壁祥云》、《高路遙遙》、《大山無言》、《豐碑》等,都以一種或奇幻或幽靜、或博大或雄渾、或險峻或壯偉的景觀,布置在他的山水畫版圖上。
《水云間處有人家》136x70㎝
從其外在美而言,有奇峰、奇樹、奇云、奇水、奇石;從其內在表情而言,神秘、野性、洪荒、蒼茫、虛幻成為他奇景山水的表情基調。這是江顯蛟走出佛教的宗教性山水與儒家的道德性山水觀后,對自然本身純美的直接展現(xiàn),是以一種新的目光去剪裁八方風情,并以“超然玄遠”之奇境,由衷地贊頌大自然的崇高、偉岸、深沉與壯美。
《云崖秀水境無塵》180x90㎝
評他的畫“筆奇”,指他的山水畫用筆之奇和用墨之妙。他的奇妙之處,不僅在于筆行紙上爽然而秀,蒼然而古,凝然而堅,淹然而潤,勾勒點畫筆力扛鼎,豐姿跌宕,波瀾老成;也不僅在于得其用墨之道,能在濃淡明晦之中、陰凹陽凸之間、日光云影之際,墨色淋漓其妙無極,如杜甫詩曰“云氣淋漓障有濕”;
《天塹變通途》180x90㎝
更在于他以筆墨與丘壑互為體用之法,陶冶出新的繪畫語言,著力于氣韻與境界的追求,給人以一種清新之美、蓊郁之美、逸宕之美,不期而然地溶解了西方繪畫對他有用的東西,如光影、構成、色彩等與筆趣墨韻的結合,結構出具有現(xiàn)代感的獨特境界。由此,江顯蛟的山水既得北派山水的丘壑構造之美,又具南派山水的蒼潤華滋之韻,這兩者間的相互融會、互為表里,使得他“別立宇宙”的山水超逸凡群、出類拔萃。
《邊賽靈暉》136x76㎝
論江顯蛟的畫“格奇”,一是指他的山水畫不拘一格,二是指他的山水畫格之高絕。如果說,江顯蛟的畫作在奇景山水的再造中,在“南北宗”山水的兼容中,又躍上新的高度,那么,我以為主要體現(xiàn)在畫家已經注重作品的審美廣度和深度的發(fā)掘。
《煙云深處》136x70cm
不僅題材內容更為廣泛,對藝術的筆墨語言、丘壑結構、構圖章法以及個性化的風格表達也不再是單一的,而是充滿交叉、融合、變化和不確定的描述。其間中西合璧、古今融通、標新立異、探索發(fā)展的多元態(tài)勢和風格。
《不聞塵囂》136x70㎝
“于斯為甚”,江顯蛟的山水畫如古木逢春大放異彩,不僅其筆墨功底是一流的,其主體、心象所傳達的山水意境也是革故鼎新的。他的源在老莊,流在南北兩宗,化虛實為一體,熔古今于一爐,獨在奇思,妙在西法中用、古為今用。得益于理論筑基,得助于江山神秀。年近古稀的江顯蛟,大器晚成,不僅沒有退化,反而精力彌漫,有萬象納境的磅礴氣勢和生命力。
《春云舒卷愛家山》136x70㎝
他的作品不是簡而無趣,而是簡中有繁,繁中有簡,簡中有物,物中有趣,他不僅畫物質,更畫出了精神,畫出了“望秋云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的激情,畫出了“獨與天地精相往來”的所感、所知、所想,從而使當代已難以為繼的傳統(tǒng)山水畫在他筆下重新獲得生機,擁有越來越高的學術品位與影響力。
中美協(xié)畫家 - 江顯蛟
文案點評:賈德江,著名出版人、美術評論家、畫家、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