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抗凝藥物主要有三類,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華法林。其中華法林作為最古老的口服抗凝藥物,仍然是需要長期抗凝治療患者的最常用藥物。
華法林從1954年上市至今,在臨床使用已有61年,得到醫(yī)生和患者的廣泛信任,但其存在起效延緩、失效時間長,個體對華法林的治療反應與基因背景有關,安全窗窄、需要頻繁的國際標準比值(INR)監(jiān)測及劑量調(diào)節(jié),與多種藥物之間存在相互作用,易受飲食影響,嚴重不良反應可致大出血等局限。
那么,在臨床實際應用中的情況到底如何呢?新型抗凝藥物能全面代替華法林嗎?
歡迎您參與本期《中國醫(yī)學論壇報》“用藥安全”欄目的問卷調(diào)查,期待您的寶貴投票和精彩評論,有機會與專家點評一起上報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