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y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y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b>
本文理論依據(jù):《中醫(yī)方劑學》、《中醫(yī)病因病機學》、《靈樞·口問》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跟你聊一件有趣的事兒。這就是,一排尿就迷糊、頭暈。
事情發(fā)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
當時,患者姓譚,女子,年50多歲。
這個人啊,原來身體還算不錯,體檢的時候沒發(fā)現(xiàn)過任何毛病。
結(jié)果有一次,她去衛(wèi)生間小便。
她剛進去不久,家里人就聽見,衛(wèi)生間里頭傳來“咚”的一聲響。大家趕緊推門看過去,發(fā)現(xiàn)該女子暈倒了,不省人事。
家里人嚇壞了,趕緊把她抬到床上去。
結(jié)果,過了能有十多分鐘,患者慢慢蘇醒了。
她回憶,自己小便之后,剛想整理,忽然之間就感覺到劇烈頭暈,緊接著就啥也不知道了。
這到底怎么回事?大家不知道。
更讓家里人擔心的是,此后這一年多,該患者屢屢發(fā)生小便后暈倒的事兒。倒不能說,每一次小便都犯病,但隔三差五,就來那么一回。每一次都是十多分鐘后,自然蘇醒。
這是怎么回事啊?家里人就帶她去看醫(yī)生。檢查做了一大堆,心電圖、腦電圖都正常,血壓也正常。最后,確診為“排尿性暈厥”。但是經(jīng)過口服西藥后,無效。
怎么辦?最后家里決定,帶她看中醫(yī)。
刻診,見脈象細弱無力,舌質(zhì)淡,細問得知,平時飲食一般,食欲欠佳。最近一兩年來,經(jīng)常感覺四肢倦怠、懶得說話。
這時候,醫(yī)家給開了一張方子。但見——
黃芪、黨參各30克,陳皮5克,柴胡、升麻各9克,當歸、白術(shù)各15克,炙甘草9克。所有這些,水煎服,每日一劑。
結(jié)果,5劑之后,患者自覺吃飯食欲好了很多,身體似乎有力氣了。排尿后眩暈感減輕。雖然還是暈,但是可以堅持。后來,效不更方,再投10劑,諸證悉平。上方改丸藥繼續(xù)服用一個月,停藥。隨訪一年,未曾復發(fā)。
其實,對這個方子,熟悉中醫(yī)方劑學的人都知道,它就是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我以前在文章里常常說,它是李東垣的代表作。組成,就是黃芪、炙甘草、人參、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白術(shù)。醫(yī)案里頭,無非是把人參換成了黨參。
補中益氣湯干啥的?就是補中氣的。一個人,中氣虛了,脾胃不足,用它補起來,把氣兒頂上去。其中,黨參和黃芪健脾益氣,升麻和柴胡提升中氣。當歸養(yǎng)血,使得氣有所依。陳皮行氣,令補而不滯。
那么,這個補益和提升中氣的方子,為什么可以治療小便后的眩暈呢?
原因很簡單。首先,從上文醫(yī)案患者的舌脈辨證和全身特點來看,這是典型的中氣不足。脾虛氣弱,則脈象細軟無力。氣血虧少,則舌淡。中氣不足,脾胃機能欠佳,所以食欲不振。氣不足,四肢失養(yǎng),所以乏力。脾土虛弱,肺氣不足,所以懶言。
而在人小便之后,小腹驟然空虛。這個時候,如果脾胃之氣不足,固攝不住,那么中氣就會隨之而下陷。清陽之氣往下走,沒辦法上濡頭面,于是就發(fā)生了眩暈。
這個時候怎么辦?很簡單,把中氣補足,把它升上去,固攝得牢牢的。這樣,再小便的時候,中氣就不會下陷,患者自然不會暈倒了。
正因如此,醫(yī)家才用了補中益氣湯這樣的配伍。
我這么說,不知道你看懂了沒有。
其實,前面醫(yī)案里的故事,看起來似乎離奇,而在生活中,類似的事兒還真就不少。臨床觀察可見,很多脾胃素虛、身體消瘦、常年脾胃不好的人,常常伴隨站起身來后眩暈、小便后眩暈的現(xiàn)象。甚至有人在大便之后,也感覺到腦袋迷糊。這些,都可以考慮是不是中氣不足。雖然不能說,百分之百由此產(chǎn)生,但這種治療思路和認識方法,卻是十分重要的。
由此可知,咱們的中氣,真的是人體的頂梁柱啊。中氣不足,頂梁柱不夠堅硬,屋子就容易倒塌。屋子倒塌,人不就暈倒了嗎?
為此,我們要重視養(yǎng)護脾胃中氣。尤其是平時伴隨臟器下垂的人(臟器下垂多以中氣不足論治),要積極治療,最好是看看中醫(yī),看能否通過補中益氣的辦法來進行改善。平時食欲差、身體瘦弱、懶言乏力、便溏的人,也要對此多加留意,爭取早日調(diào)治。不要等問題嚴重了,再去想辦法。
好了,關(guān)于這個事兒,我就說這么多吧。希望你能從中,感悟到點什么。
全文完。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