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的原因很多,諸多病因免不了七情內傷,最主要的病因還是氣虛血瘀。如果中風后出現(xiàn)肢體萎軟不用,半身不遂,口眼出現(xiàn)歪斜,口角流口水,說話聲音和語調都不順暢,舌頭有麻木感,小便較多有的甚至不能控制出現(xiàn)遺尿,對于這類中風、偏癱可以用補陽還五湯治療。無論是氣虛血瘀導致的中風,還是因為一些腦血管意外導致的偏癱、截癱、或單側上肢、或下肢痿軟等屬氣虛血瘀者都可以應用。
補陽還五湯的藥物組成由黃芪、赤芍、當歸、川芎、地龍、桃仁、紅花,本方重用補氣藥并與少量活血藥相配伍,取以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之意,血瘀較重的配合活血化瘀力量較大的桃仁紅花,使氣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絡以治標,標本兼顧。且補氣而不壅滯,活血又不傷正。諸藥合用共同達到氣旺、瘀消、絡通的目的。本方重用生黃芪,黃芪用量因人而異,一般先從小劑量開始,原方為四兩即60g,以后再逐漸加量,黃芪可以用到200g。原方活血祛瘀藥的用量較輕,臨床應用中可以根據(jù)患者的舌像和癥狀適當加量。
如果身體偏癱屬上肢為主者,可加桑枝、桂枝、桔梗來引導藥物上行,來溫通經絡;
如果患者的肢體不用以下肢為主者,可以加牛膝、杜仲來引導藥物下行,并且補益肝腎;
如果患者患病時間較長并且效果明顯時可以用破瘀通絡的水蛭、虻蟲;
如果患者語言不暢者,口涉麻木者,克加化痰開竅的石菖蒲、郁金、遠志等;
如果患者口眼歪斜時,可以用化痰通絡的牽正散(白附子、白僵蠶、全蝎);
如果患者痰比較多時,加加化痰的制半夏、天竺黃;
如果患者體質偏寒時,加以加溫陽散寒的熟附子;
如果患者脾胃虛弱時,可以加健脾益氣的黨參、白術。
服用補陽還五湯的療程以月為單位,最少服用一個月,根據(jù)病情可以服用至三個月,并且病情好轉后要堅持服用鞏固治療,可以一周服用兩次,一方面可以治療病情,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復發(fā)。
補陽還五湯治療范圍廣泛,但也要辯證治療,符合適應癥時可以服用,如果患者陰虛內熱時是不能用的。
最后,順祝親們身體健康,注意飲食,堅持鍛煉,保持身心愉快!